杜蘅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惠》卷七十。主治婦人腹髒久積風冷,血氣凝澀,不能宣通,故令無子。
基本介紹
- 名稱:杜蘅丸《聖惠》
- 出處:《聖惠》卷七十
- 功用:溫暖下元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杜蘅一兩(30g),防風(去蘆頭)一兩(30g),白茯苓一兩(30g),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30g),白薇二分(0.6g),牛膝(去苗)二分(0.6g),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微炒)二分(0.6g),沙參(去蘆頭)三分(0.9g),秦艽(去苗)三分(0.9g),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三分(0.9g),桂心、菖蒲、藁本三分(0.9g),細辛一兩(30g),蛇床子三分(0.9g)。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有子即住服。
功用
溫暖下元。
主治
婦人腹髒久積風冷,血氣凝澀,不能宣通,故令無子。
文獻摘要
《普濟方》:“杜蘅丸治婦人腹髒久積風冷,血氣凝澀,不能宣通,故令無子。杜蘅、附子(炮裂去皮臍)、細辛各一兩,防風(去蘆)、白茯苓各一兩,白薇、牛膝(去苗)、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微炒)、沙參(去蘆頭)、秦艽(去苗)、桂心、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菖蒲、櫱本、蛇床子各三分。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愈前溫酒下。有子即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