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張好好詩》卷,中國唐代詩人杜牧僅存的一幅墨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牧《張好好詩》卷
- 作者:杜牧
- 規格:縱28.2厘米,橫162厘米
- 類型:行書
杜牧《張好好詩》卷,中國唐代詩人杜牧僅存的一幅墨跡。
杜牧《張好好詩》卷,中國唐代詩人杜牧僅存的一幅墨跡。書法內容此卷為麻紙,行書,縱28.2厘米,橫162厘米。詩的內容是關於歌妓張好好流落風塵的不幸際遇。詩的最後兩句已殘缺,據《樊川文集》應是“灑盡滿襟淚、短章聊一書”。卷...
《唐張好好詩卷》是一卷在唐朝時期由杜牧著寫的書籍,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簡介 【簡介】《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是唐代詩人、書法家的僅存墨跡,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並對她的不幸寄...
《張好好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紙本行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好好詩》是杜牧僅存的書詩墨跡,也是杜牧自撰詩歌並書的藝術作品。共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內容為五言古詩,詩的內容是對當時一位才華卓越,但一生遭遇非常不幸的歌妓張好好表示同情之意,並藉此發揮自己的感慨之情。全篇書法筆勢放縱...
《張好好詩》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以濃筆重彩,追憶了張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韻、名聲震座的美好一幕。當年風姿綽約的張好好,才不過幾年,竟已淪為賣酒東城的“當壚”之女。杜牧用精湛的詩歌語言,再現了張好好升浮沉淪的悲劇生涯,抒發了詩人對這類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苦難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詩情緒飽滿,文辭清秀...
《唐杜牧張好好詩卷》是2003-7-1在上海書畫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書畫出版社。內容簡介 唐代真跡,由於年代久遠,傳世甚少,特別是名詩家手跡,更是寥若晨星,如李白的《上陽台帖》、賀知章草書《孝經》以及杜牧《張好好詩》等真跡能流傳至今,實在是一個奇蹟,這些膾炙人口的詩人睹其字再讀其詩,更令人倍感親切。...
《中國歷代碑帖珍品:杜牧張好好詩》是2013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漢卿。內容簡介 《張好好詩》,杜牧於大和九年作並書。行書。杜牧傳世墨跡只此一件。其書字型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歷代評之甚多,清包世臣贊曰:“用筆之法,見於晝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則在晝...
”亦如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所云: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這卷墨跡縱二十八點二厘米,橫一百六十二厘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杜牧書張好好詩》將此作放大印出,供讀者鑑賞。作者簡介 孫寶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長,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蒐集、整理、研究,已出版...
唐·杜牧張好好詩帖 《唐·杜牧張好好詩帖》是2015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天下墨寶:杜牧張好好詩·孫過庭草書千字文》是201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內容簡介 《草書千字文》,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於唐垂拱二年所書。此卷書體以今草書為主,摻以章草,字跡古檏、剛毅,用筆散逸多變,頗有二王書風。全卷縱26厘米,橫145厘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
《揚州慢·題杜牧之贈張好好詩墨跡卷》是當代詩人張伯駒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秋碧傳真,戲鴻留影,黛螺寫出溫柔。喜珊瑚網得,算築屋難酬。早驚見、人間尤物,洛陽重遇,遮面還羞。等天涯遲暮,琵琶湓浦江頭。盛元法曲,記當時、詩酒狂游。想落魄江湖,三生薄倖,一段風流。我亦五陵年少,如今是、夢醒青樓...
唐杜牧張好好詩 《唐杜牧張好好詩》是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杜牧書
《杜牧張好好詩》是2016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紫桂、陳陽靜。內容簡介 本系列叢書遴選歷代經典碑帖共75本,內容全面、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並針對讀者臨帖需要,採用有別於其它同類圖書的開本,適合學書者的欣賞學習。本系列叢書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用於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
《杜牧全集》是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牧。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樊川文集序卷一 賦三首 阿房宮賦 望故園賦 晚晴賦並序 詩二十八首 感懷詩一首 杜秋娘詩並序 郡齋獨酌 張好好詩並序 冬至日寄小[女至]阿宜詩 李甘詩 洛中送冀處土東遊 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 長安送友人游湖南 皇風 ...
杜牧《張好好詩》最美的字 《杜牧最美的字》是201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樊川詩注自序 卷一 感懷詩一首 杜秋娘詩並序 郡齋獨酌 張好好詩並序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李甘詩 洛中送冀處士東遊 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 贈行 長安送友人游湖南 皇風 雪中書懷 雨中作 偶游石盎僧舍 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獨酌 惜春 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 過驪山作 池州送孟遲...
又杜牧有《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劇名本此。《天一閣》存目,此劇題目、正名是“李夢娥花月洞房春、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據此,《揚州夢》女主角應是李夢娥,然而後人卻改為張好好,其原因很可能是後人據杜牧《張好好詩》而將其原名恢復。傳杜牧此事...
唐·杜牧 《張好好詩》詩序:“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元·無名氏 《雲窗夢》第一折:“兩京詩酒客,煙花杖子頭。老身姓鄭 ,是這汴梁樂籍。”元·關漢卿《謝天香》:“妾身樂籍在教坊,量妾身則是箇ji女排場。”《二刻拍案驚奇》卷七:“你還不知此女為總乾祝使君表妹。日前在此相遇,已托...
陸機 《平復帖》卷西晉 陸士衡《平復帖》 張伯駒 《平復帖》說並釋文 啟功 西晉陸機《平復帖》流傳考略 王世襄 《平復帖》曾藏我家——懷念伯駒先生 王世襄 李白 《上陽台帖》卷唐 李白《上陽台帖》墨跡 啟功 杜牧 《張好好詩》卷唐 杜牧之《贈張好好詩》卷 張伯駒 ...
又陳法極(智永)《三體千文》,頓筆處往往有賊毫直出,也是當時毛筆有特種製法——有心的緣故。唐孫過庭《書譜序》、懷素《苦筍帖》、顏真卿《祭侄文稿》、杜牧書《張好好詩》等,看來大都是使用一種堅硬而吸墨不太多的有心筆。唐代《萬歲通天摹王帖》中有些粗肥的字,還現出開叉的筆畫,這是因為諸王書原跡...
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
隋、唐、五代書畫大都用麻紙,我們所見到的唐摹《蘭亭序》、杜牧書《張好好詩》,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經卷,無不如此。北宋以後則急劇減少,但北方遼金的經紙還用麻料。以後用麻紙作書畫的則幾乎沒有。隋、唐之間,開始看到有用樹皮造的紙,大都用楮或檀樹皮,它們的特點是纖維較細,同時又隨著手工業發展進步...
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