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楝
- 拉丁學名:Turraea pubesce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芸香目
- 亞目:芸香亞目
- 科:楝科
- 亞科:楝亞科
- 族:杜楝族
- 屬:杜楝屬
- 種:杜楝
- 分布區域:分布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2-3米;幼枝被黃色柔毛,後變無毛,褐色,有縱條紋。葉片橢圓形或卵形,有時倒卵形,長5-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通常楔形或有時近圓形,兩面均被疏柔毛,幼時尤甚,側脈每邊8-10條,背面略凸起,全緣,有時有不明顯的疏鈍齒或淺波狀;葉柄通常長5-10毫米,被黃色柔毛。總狀花序腋生,呈傘房花序狀,總花梗極短,有花4-5朵,被絨毛;小苞片披針形,被短絨毛;花梗長約1.2厘米;花萼短,鐘狀,外面被絨毛,長2-3毫米,頂端5齒裂,裂齒三角形;花瓣5,白色,線狀匙形,長3-4.5厘米,寬5-6厘米,頂端急尖;花葯10,著生於雄蕊管的裂齒之下,雄蕊管長而狹窄,上部略膨大,4-5裂,裂片比花葯長1-2倍,通常復2深裂,無毛;花盤高約1毫米,包圍子房的基部,無毛;子房短,5室,花柱長,伸出於雄蕊管外,柱頭瓶狀。蒴果球形,直徑1-1.5厘米,有種子5顆;種子長橢圓形,通常彎曲如新月狀,長7毫米,寬3毫米。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山地或海邊疏林和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分布於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采自海南。
主要價值
【藥 名】:杜楝
【來 源】:為遠志科杜楝的枝葉。
【植物形態】:杜楝 灌木,高2-3m。枝下垂,褐色,有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達上1cm,被絨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鈍齒,稀淺波狀,兩面疏被柔毛,幼時尤甚。花兩性,總狀花序腋生、總花粳極短,呈傘房花序式,有花4-5朵,被絨毛;花梗較長;花萼短,舟狀,外面被絨毛,5齒裂,裂齒三角形;花瓣5,白色,線狀匙形,長3-4.5cm,寬5-6mm,先端急尖;雄蕊10,花葯著生於雄蕊管裂齒之下,雄蕊管長而窄,4-9裂,裂片較花葯長1-2倍,通常再2深裂,無毛;花盤包圍子房基部;子房短,花往長,伸出雄蕊管外,柱頭瓶狀。蒴果球形,直徑1-1.5cm,無毛,具5種子。種子長橢圓形,通常彎曲如新月狀,長約7mm,寬約3mm。花期4-7月。
【功 效】:燥濕解毒、清熱消炎、收斂止血。
【主 治】:用於急、慢性痢疾、泄瀉,用於咽喉腫痛等,內外傷出血者。
【性味歸經】:苦澀,寒。入心、肝、肺、脾、胃、大腸六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
【拉丁名】:Furraeapubescens Hellen .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