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姓名:杜恩龍
英文名: Du Enlong
狀態(是否在校):在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恩龍
- 外文名:Du Enlong
- 國籍:中國
- 職業:,出版研究所副所長
個人信息,學術信息,科研文章,科研課題,進修活動,參加過的學術會議,
個人信息
職務職稱:編審,出版研究所副所長
部落格: 新浪杜恩龍部落格
微博: 幸運的出版狂客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編輯出版(數字出版、電子書包、美國出版)
個人興趣領域:電子書包
所開課程
1本科生課程:《出版網站建設與維護》《出版學概論》《編輯學概論》《中外出版文化》《數字出版》
2碩士研究生課程:《數字出版》
學術信息
科研文章
(一)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1. 《名牌編輯是名牌出版社的基石》發表在《中國出版》2001年12期 。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第4期全文複印。
2. 《出版廣告的九個不足》發表在《出版與發行研究》2002年第2期。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5期全文複印。
3.《國外出版經紀人研究》發表在《出版廣角》2002年第8期。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11期全文複印。
4. 《造就大眾化名牌編輯的九點思考》與鄧子平共同撰寫,發表在《編輯之友》2003年4期。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3年10期全文複印。該文獲河北省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5. 《出版業應儘快建立出版職業經理人制度》發表在《編輯之友》2005年第5期。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6年第2期全文複印。該文獲第十屆河北省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6. 《如何拯救一般圖書出版》與鄧子平合作,署名第二作者,發表在《編輯之友》2006年第4期。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工作》2006年11期全文複印。
7.《電子書包推廣面臨的十大障礙》刊於《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年11月A版。總第231期。署名第一作者。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出版業》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二)核心期刊報紙文章
1.1997年4月在《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中國共產黨對少數民族自治方式的探索》(6000字)。刊物地:石家莊。獨著。
2.2001年2月在《中國出版》發表《選題論證應具備的條件》。獨著。。
3.《中國繪畫的歷史見證——〈中國寺觀壁畫典藏叢書評介〉》發表在《中國圖書評論》2002年第9期。刊物地:北京。獨著。
4.《中國與英美出版契約比較研究》發表於《編輯之友》2002年第6期。刊物地:太原。獨著。
5.《出版國際化辨識》發表在《出版參考》2003年10月下旬刊。刊物地:北京。該文被2004年《新華文摘》第3期部分摘登。獨著。
6.《進門第一步——編輯入職教育概說》,署名第二作者。 ,發表在《出版廣角》2004年第二期。刊物地:南寧。
7.《高處卻勝寒—英文原版書影印暢銷原因及其他》,署名第一作者,發表在《科技與出版》2006年第三期。刊物地:北京。
8.《一個概念的尷尬》發表在《編輯學刊》2006年6期。刊物地:上海。獨著。
9.《教會學校在中國近代教育中的作用》刊於《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版)》2009年第9期。署名第二作者。刊物地:石家莊。
10.《淺論讀者資料庫建立》刊於《中國出版》2011年6月下第12期,總第269期。刊物地:北京。
11.《傳世圖書的十大特點》刊於《出版與發行研究》2011年第7期。。署名第一作者。該文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18期全文轉載。刊物地:北京。
12.《經典,永不過時——給圖書品種做“減法”》,刊於《出版廣角》2012年4期。刊物地:南寧。
13.《中國小教材出版社如何應對電子書包的挑戰》,刊於《出版發行研究》2012年第3期。刊物地:北京。
14.《關於數字圖書實行書號管理的若干思考》刊於《出版廣角》2013年第2期。刊物地:南寧。
15.《專業技術人員要關注圖書整體設計》,刊於《科技與出版》2013年第5期。刊物地:北京。
16.《學術期刊轉制路在何方》,刊於《編輯學刊》2013年第2期。刊物地:上海。
17.《關於點讀筆若干問題的思考》,刊於《科技與出版》2013年第10期。刊物地:北京。
(三) 一般期刊報紙文章
1. 1993年與別人合作撰寫的《毛澤東與紅色中華》被吉林省評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論文三等獎,被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與中國》一書收入。獨著。
2. 在1995年《黨史天地》第5期和《黨史文匯》第5期上發表《故宮文物三遷始末》(簡)。獨著。
3. 在1995年《經濟周刊》發表《連鎖經營——中國商業發展的方向》。
4. 《“七大”我黨主張聯邦制原因探析》發表在《龍江黨史》1996年第2期。獨著。
5. 1996年在《黨建論壇》上發表《鄧小平對黨的思想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同年《鄧小平建黨理論體系》被紅旗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新論 》收入。獨著。
6. 2000年4月在《中國圖書評論》第4期發表《風雲將迫人 鬼神如脫壁—— 〈毗盧寺壁畫〉評介》。獨著。
7. 《美術素質教育的良師》發表在《出版廣角》1999年第3期。獨著。
8. 1999年10月16日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樸實自然 永恆的美》。獨著。
9. 1999年12月12日在《中國文化報》發表《簡潔大方 自由奔放——介紹〈磁州窯紋樣〉》。獨著。
10. 2000年5月15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魯迅先生的書賬》。該文被漢林書城、三石圖書文化傳播網等多家網站收入。獨著。
11. 2000年12月15日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欽爾風望爾容 魑魅魍魎鹹潛蹤》。獨著。
12. 2000年9月在《黨史博採》第9期發表《八百壯士歷史追蹤》(7000字)。獨著。
13. 2000年12月在《收藏》12期發表《鄭振鐸與江南古籍大搶救》(4000字)。此文被《收藏》雜誌評為2000年下半年優秀稿件三等獎,並獎勵300元。獨著。
14. 2001年1月13日在《中華讀書報》發表《呼喚歷史科普》。該文發表後,發行達上百萬份的《文摘報》將此篇文章摘登,光明網等網站也將之收入。《中國圖書商報》記者林輝以此問題為主題在2001年5月22日的《中國圖書商報》作了一個整版的專題報導,題目為《歷史普及讀物放下架子,俗點何妨?》。獨著。
15. 2000年1月12日在《人民政協報》發表《胭脂考說》。後被《良友》2000年8月5日第7版刊登。獨著。
16. 2001年3月22日在《石家莊日報》發表《重現昔日輝煌》(書評)。獨著。
17. 2001年4月在《文史精華》上發表《故宮文物三遷始末》(重寫,7000字)。獨著。
18. 2001年5月在 《收藏》第5期發表《兩位文學大師的版畫情緣》(6000字)。獨著。
19. 2001年5月在《中國圖書評論》第5期發表《古蓮花池昔日的輝煌》,該文被新華社主辦的新華網、新商網收入。獨著。
20. 2001年4月12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別讓出版座談會變了味》(署名狴犴),該文被新華網收入 。獨著。
21. 2001年6月在《出版參考》第12期發表《呼喚真正的市場調查》。《出版參考》該文被新華網收入。獨著。
22. 2001年《美術圖書校對舉要》(10000萬字)被收入由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出版論叢》一書。獨著。
23. 2001年《今日出版》等報刊上發表《數字邏輯性差錯例析》。獨著。
24. 2001年《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大文化含量》發表在《大時代》2001年第10期。獨著。
25. 《一生辭職24次的蔡元培》發表在《文史精華》2001年第12期。獨著。
26. 《花石綱遺石今安在》發表在《收藏》2002年第3期。獨著。
27. 《康有為〈大同書〉手稿發現及出版經過》發表於《文史精華》2002年第5期。獨著。
28. 《出版社應建立選題保密制度》發表在《出版參考》2002年第6期。獨著。
29.《編輯職業道德之我見》入選2002年中國編輯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被選入《論編輯職業道德建設》一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獨著。
30.《給美編提個醒》,發表在《中國編輯》2003年6期,署名第二作者。獨著。
31.《國內出版單位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建立自己的讀者資料庫》被收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中國編輯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李家強、蔡鴻程主編,2004年6月第一版。獨著。
32.《鴻都事業 麟圖功名——談葉恭綽一〈清代學者像傳〉》,發表在《舊書信息報》2004年7月5日第二版。獨著。
33.《呼喚民間公益出版基金——談如何應對學術文化出版難》,發表在《出版參考》2004年11月上旬刊,發表在刊首。獨著。
34.《多才多藝的葉恭綽》,發表在《收藏》2005年一期,二期連載。
35.《葉恭綽的收藏觀》,發表在《中國書畫》2005年第4期。獨著。
36.《教材出版:是牛排,還是雞肋?》發表在《出版參考》2005年4月上旬刊。獨著。
37.《文昌閣與小洋樓》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5月31日第7版。獨著。
38.《高莽的名人墓情節――讀〈靈魂的歸宿-俄羅斯墓園文化〉》發表在《舊書信息報》2005年8月日。獨著。
39.《亂花漸欲迷人眼——讀余鳳高〈插圖的文化史〉》,發表在《藏書報》2005年12月26日,總第295期。獨著。
40.《形形色色出版人》發表在《出版參考》2006年2月上旬刊。獨著。
41.《舶來的文人清玩》發表在《藏書報》2006年3月6日第10期(總第305期)。獨著。
42.《明清版畫家眼中的〈西廂記〉》》發表在《藏書報》2006年5月15日第20期(總第315期)。獨著。
43.《網上糾錯刻不容緩》發表在《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7月10日第3866期網路電子版。獨著。
44.《老電影海報的世界——河北美術出版社推出“中國電影老海報系列”叢書》發表在《藏書報》2006年7月17日第三版。獨著。
45.《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邯鄲》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7月27日第7版。獨著。
46.《電影海報百年薈萃》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9月21日第7版。獨著。
47.《愛書人的聖典》發表在《藏書報》2006年10月9日第2版。獨著。
48.《郭沫若的<百花齊放>》發表在《藏書報》2006年12月25 日第5版。獨著。
49.《轉輪藏——一種比較獨特的藏書形式》發表在《出版史料》2006年4期。獨著。
50.《中國現代版畫史的盛宴》發表在《藏書報》2007年1月22日第三版。獨著。
51.《吳興文的藏書票情結》發表在《收藏》雜誌2007年2期。獨著。
52.《電子詞典的生產亟待規範》發表在《編輯之友》2007年第2期。獨著。
53.《研究〈西廂記〉新添力作》發表在《藏書報》2007年3月5日。獨著。
54.《圖文輝映的明刻珍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參增奇妙注釋西廂記>紹介》發表在2007年4月4日《中華讀書報》。獨著。
55.《中國寺觀壁畫隨筆》刊於《佛教藝術》創刊號。2010年第1期。獨著。
56.《人也無雙 書也無雙》(上)刊於《藏書報》2011年2月7日第2版。獨著。
57. 《人也無雙 書也無雙》(下)刊於《藏書報》2011年2月14日第2版。獨著。
58.《書話出版散談》發表在《藏書報》2011年3月21日(第12期,總第567期)第5版。獨著。
59.《日本出版百事通》刊於《藏書報》2011年7月11日第4版。獨著。
60.《一位出版大家的工作經》刊於《藏書報》2011年9月26日第4版。獨著。
61.《借力歷史名人 打造文化亮點》刊於《河北日報》2011年11月4日11版文藝評論版。署名第一作者。
62.《電子書包推廣面臨的十大障礙》刊於《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年11月A版。總第231期。署名第一作者。署名第一作者。
63.《電子書包,市場有多大》,刊於《出版商務周報》2011年12月18日第4版。獨著。
64.《我的購書原因》,刊於《藏書報》2012年2月13日第7期,總第614期,第5版。獨著。
65.《出不朽之書 成不朽之人 乾嘉學術出版奇人陳履和》刊於《出版史料》2012年第01期。獨著。
66.《現代化教育技術中的“電子白板”》署名第一作者,刊於《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年第5期A。獨著。
67.《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關於河北地方文化出版的幾點建議》,署名第二作者。刊於《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5期。
68.《出版集團數字出版面臨的問題》刊於《出版參考》2012年第13期。獨著。
69.《書越出越厚,創意呢?》刊於《出版人》2012年第9期,總第194期。
70.《電子書包對教學的影響》刊於《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年12A期。
71.《數字閱讀不等於淺閱讀》刊於《出版參考》2013年第2期。獨著。
72.《書籍裝幀設計家張守義的藝術個性和人文情懷》,刊於《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年第二期,總第136期。獨著。
73.《作者跳槽原因研究》,刊於台灣《出版界》2013年MAR 第99期。獨著。
74.《張守義與老油燈收藏》,刊於《海南日報》2013年10月14日18版(海南周刊B10版)。獨著。
科研課題
(一)已結項課題
1.2011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電子書包及運營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HB11XC005,
項目類別:年度項目,
學科分類:新聞學與傳播學
(二)在研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013年7月開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出版經紀人研究》,批准號:13BXW015。項目金額18萬元
進修活動
1998年9月10-20日在北京參加中華著作權代理總公司著作權貿易培訓班.
1999年9月10-20日參加河北省第一期出版社編輯崗位培訓班.
2005年4月23日-30日參加河北省第二期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崗位培訓班.
參加過的學術會議
1 國際級會議
2011年8月26-29日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與華夏文明傳播國際研討會。
2 國家級會議(港澳台會議)
2011年8月13日-21日第七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研討會。
3 國家級會議(大陸會議)
1999年10月25日-31日中國版協校研委華北分會第二屆年會
2001年8月19-23日在哈爾濱參加中國編輯學會第六屆年會。
2001年10月15-22日在安徽黃山參加2001年全國出版理論研討會。
2003年10月28日-11月5日在寧波參加第五屆全國校對理論研討會。
2003年8月25日-9月2日在承德參加2003承德出版理論研討會。
2005年8月25日-9月2日在蘇州參加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
2006年8月18日-25日在江西南昌參加中國編輯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會。
4 省級會議
2010年11月14日-16日河北省燕趙文化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