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是位於北萊茵 - 威斯特伐利亞州首府杜塞道夫的一所著名公立藝術學院。

她及她的前身,這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蘭伯特`卡赫斯 (Lambert Krahe) 繪畫學校於1762年成立,在藝術歷史中顯現重大的影響和藝術個性,杜塞道夫繪畫學校在19世紀更是成功崛起成為國際知名藝術學院。

藝術學院發展的另一個鼎盛時期是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作為藝術圈中的中心人物,如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海因茨·馬克 (Heinz Mack),奧托·皮勒 (Otto Piene) ,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和 君特·於克 (Guenther Uecker) 等,其發起一系列先鋒藝術運動,如“零派”和“激浪派”,並提出與此相關的大量的藝術概念及社會雕塑的想法,這一系列先鋒藝術運動及觀念引起轟動,於世界藝術中產生較大影響,即所謂的“68 運動”。該學院的教授及畢業生的一些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中多次刷新了最高價格的紀錄,如2010年所拍賣出的至今在世藝術家的世界上最高的價格的單件作品,是由格哈德·里希特1994年創作抽象畫“809-4”。

位於杜塞道夫老城冰窖街1號 (Eiskellerstrasse. 1) 的主樓是新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的著名的建築。主樓入口的台階上刻有由因敏·堪普 (Irmin Kamp) 所提出的學院主旨:“給予我們學生的只有最好”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 英文名: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 創辦時間:1773年
  • 類別:國立
  • 學校類型:藝術
  • 所屬地區:德國北萊茵 - 威斯特伐利亞州首府杜塞道夫
  • 現任校長:Rita McBride / seit 1. August 2013
  • 學生人數:608 / WS 2012/13
  • 教授:35
歷史沿革,學校聲譽,入學信息,

歷史沿革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是一所位於北萊因-威斯伐倫州首府杜塞道夫市的一所公立藝術大學。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成立於1773年,設有藝術系和藝術相關科學系。杜塞道夫藝術學院開設有自由藝術、繪畫、雕刻藝術、綜合造型藝術、建築藝術、舞台設計和攝像學、藝術歷史學、教育學、哲學、造型藝術的教育理論、藝術美學等專業。熱門專業有影視與錄像、藝術美學、藝術教師專業、詩學與藝術美學、建築藝術和舞台設計等專業。半個世紀來,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招聘了很多國際知名的教授,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藝術教育內容,該校的畢業生也一直在德國與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從而使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大學之一。
杜塞道夫學院於1773年由總統選舉人卡爾·特奧多爾( Carl Theodor)創立,是以繪畫,雕塑及建築學科為主的普法爾茨地區學院。 1819年,她成為在萊茵州的普魯士皇家藝術學院。而今她是一個公開性的右派組織,同時也是設立在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公共機構。
杜塞道夫學院是一所藝術及藝術家的大學。這一主旨於2008年6月30日在基本規章制度中確立,於1777年和1831舊的學院憲法也繼續實行。補充確立了藝術維護及發展的相關科學。
藝術活動產生自由藝術的意義。學院內藝術方向除了繪畫,雕塑和自由圖形,還包括建築藝術,舞台藝術,攝影及電影與視頻。因此還確保了藝術學院的高藝術質量,多樣性和國際性。
許多年來這個概念已經非常成功。該學院作為一所大學,並且他們的藝術家(教授和畢業生)享有較高的國家及國際的聲譽。早在19世紀( “杜塞道夫繪畫學院” ) 有許多最著名的藝術家於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畢業。自五十年代以來,杜塞道夫藝術學院也保持著於當代藝術一個同樣重要的地位。這也通過參與極具權威性的國際展覽(如威尼斯雙年展)體現。如今在杜塞道夫的“五洲藝術學院”中,教師和學生均來自世界各地。該學院的藝術家代表了當代國際藝術舞台,且許多藝術家已作為其國際藝術舞台上最著名的主角。
從1773年開始起
該藝術學院是於1773作為 “畫家,雕塑家及建築藝術的選舉普法爾茨學院”而成立,其前身為由蘭伯特·卡爾 (Lambert Krahe , 1712年至1790年)大約於1762年所創建的繪畫學校。由於機構資金缺乏,學院院長約翰·彼得·蘭格(Johann Peter Langer) 從原來的在學校的舊址帕那斯宏德海姆(Palais Hondheim)遷至於學校大街上前杜塞道夫方濟會修道院, 1806年後,大公國伯格時代開始逐漸沒落。 學院中最少時只有3個教師在其工作,其中包括恩斯特 ·卡爾·戈特利布·特洛特 (Ernst CarL Gottlieb Thelott )。位於普法爾茨-諾伊堡的選舉議會廳中著名的杜塞道夫的畫廊,在1805及1806年成為推動一個國家交流的機構,皇家普魯士也曾參與,從杜塞道夫遷移到慕尼黑的過程中,杜塞道夫已經失去了融入普魯士王國首都作用,普魯士政府決定作為補償,將老藝術學院重新建立為皇家普魯士藝術學院。此項創建條文於1819年3月9日由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宣布。 由於巴托爾·德喬治·尼布爾斯(Barthold Georg Niebuhrs)的推薦,1819年10月彼得·馮·科內利烏斯( 1783年至1867年)被任命為首任院長,他在其父親( 畫家和畫廊高級官員約翰· 克里斯提安· 阿洛伊斯· 科內利烏斯 ( Johann Christian Aloys Cornelius))的教導下得到專業的訓練,自1811生活在羅馬的盧卡斯比德(Lukasbrueder), 其教書生涯始於1822 。科尼利烏斯在學院中致力介紹素描藝術與雄偉大型的繪畫的前景。
1831年杜塞道夫學院舊址1831年杜塞道夫學院舊址
1872年學院大樓遭受火災1872年學院大樓遭受火災
於1824年科內利烏斯與他的許多學生去往了在慕尼黑藝術學院,在那裡他有他的崇拜者即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因為那有更好的機會來發展為宏偉大型繪畫及提供了較高的院長薪金。 經過一段不確定性的時間,其後於1826年來自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威海爾姆·馮·沙多(Friedrich Wilhelm von Schadow 1788年 - 1862年)成為新院長。他的一些在柏林的學生跟隨他,也學習生活在杜塞道夫。普魯士文化部長卡爾·馮·斯坦·楚·埃特斯坦(Karl vom Stein zum Altenstein)考慮到沙多為著名肖像畫家而選擇了他,當時資產階級社會的處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藝術學院中受訓的畫家開始接收到繪畫委託,尤其是的肖像畫及板繪。在沙多的領導下(直至 1859年),該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級的著名機構。他們自19世紀30年代開始秉承“杜塞道夫畫派”的理念,在學院老師及學生們自身的範圍中傳承發展,尤其以山水風景繪畫為主,也包括風俗畫。當時該畫派享有極好的名譽,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俄羅斯及美國等的藝術家來到杜塞道夫學習。在杜塞道夫國府皇宮(即新成立的學院最初的校址)發生火災後,於1875年至1879年在杜塞道夫老城的北部邊的安全港重建學院,由赫爾曼·希夫阿特(Hermann Riffart)設計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歷史主義形式新建築。
1909杜塞道夫美術學院舊址1909杜塞道夫美術學院舊址
1918年至1919年在弗里茨·羅伯茨 (Fritz Roeber )的領導下,藝術學院合併了杜塞道夫套用藝術學校(Kunstgewerbeschule Duesseldorf)。這所學校於1904年至1907年由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領導,他曾就讀於杜塞道夫藝術學院,也是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創始人之一,建立及實現了建築與設計教育的新思想。這兩個機構的結合致使學院按照制定計畫那樣開放性發展。在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是現代主義的中心。具體方向如萊茵表現主義和藝術家聯盟會如青年萊茵(Das Junge Rheinland),這些特殊聯盟帶來了新的推動力,創造一個革新的氛圍。 20世紀20年代的學生中包括阿諾·布赫克 ( Arno Breker ) 及威廉·勒姆布克 ( Wilhelm Lehmbruck )。在納粹時期,一些教師如保羅·克利 ( Paul Klee) 和埃瓦爾德·馬特勒 ( Ewald Mataré )被撤職。威勒·派勒斯( Werner Peiners )教授為了繪畫而遷移到艾弗爾山中的克倫布克,在那成功創建赫爾曼·戈林繪畫職業學校,直到東德藝術家威利·希特(Willi Sitte)出現並接管。在此特建的建築物是由埃米爾·法亨坎普 ( Emil Fahrenkamp ) 設計。
1945年後
戰爭結束後,在校長埃瓦爾德·馬特勒 ( Ewald Mataré ) 在領導下學院作了重新調整。在這個時期的許多學生成為了之後的大師生,如約瑟夫·博伊斯 ( Joseph Beuys ),艾爾文·赫爾里希 ( Erwin Heerich) 和君特·格拉斯 ( Guenter Grass ),格拉斯在《鐵皮鼓》中將他的同學赫伯特臧·詹克斯 ( Herbert Zangs)稱為為已故的“畫家蘭科 ( Maler Lanke)”。
1969年博伊斯與學生們1969年博伊斯與學生們
1958年,於主樓西側工作室大樓成功建成。
1959年卡爾·奧托·格茨 ( Karl Otto Goetz) 於學院就職,他的班級中包括了之後的著名畫家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西格馬·波爾克 ( Sigmar Polke )和歌德哈特·高伯勒 ( Gotthard Graubner ) 。
在動盪的20世紀60及70年代中( 68運動及朋克流傳影響到勒杜塞道夫), 通過許多激浪派聚會及運動,學院經歷了的強烈的辯論反思,如於1963年2月和3月的激浪派藝術節( Festum Fluxorum Fluxus )或於1971年6月19日的全民公決直接民主組織 ( Organisation fuer direkte Demokratie durch Volksabstimmung) 的創立。還有大學和約瑟夫·博伊斯教授之間存在的激烈衝突,甚至撰寫對抗宣言書。 為了解僱博伊斯,約翰內斯·勞 ( Johannes Rau) 作為科學與研究部部長與博伊斯進行一場法律辯論,他成功了,因為博伊斯曾與反對派的學生一起占領了學校秘書處。後來的校長馬庫斯·呂佩茨 (Markus Luepertz) 也曾在20世紀60年代的被學院開除。
與之前的傳聞一樣,杜塞道夫學院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及寬敞巨大的工作室,如傳聞中的20號房間,師從博伊斯教授藝術家如卡塔琳娜·斯維汀 ( Katharina Sieverding ) ,比利奇·巴勒莫 ( Blinky Palermo),伊米·科洛貝爾 ( Imi Knoebel ) 和榮格·伊門道夫 ( Joerg Immendorff) 等在此工作,在科洛貝爾,巴勒莫和伊門道夫獲得19號房間之前。
還有一個重要藝術流派的產生於貝歇爾夫婦( Bernd und Hilla Becher )的攝影班級中(杜塞道夫學派),這個於1976年由貝歇夫婦(伯得·貝歇,希拉·貝歇 Bernd & Hilla Becher)創建的攝影系培養了目前國際攝影界最為著名的攝影藝術家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托馬斯·施特魯斯(Thomas Struth)和安德烈亞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等人。80年代,德國的藝術家帶領了回歸具像以及表現繪畫的畫風,如藝術家安塞爾姆·基弗(Anseim Kiefer)熱衷於專注地挖掘德國歷史,另一端則出現了新野獸派充滿強烈色彩以及極度主觀的創作。下一個時代則傾向較少的情感以及更客觀的方向,而攝影成為了藝術家們的主要媒介。此時,德國的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成為了德國的最重要的藝術學院之一。學院內的兩位老師Bernd與Hilla Becher灌輸給他們的學生系統化以及規則的創作方式,學生們如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坎迪德·霍夫(Candia Hoefer)等人共同組成了杜塞道夫學派。在研究當代德國攝影時,無處不為德國當代攝影中的實驗性所贊服,兇悍的德國攝影是當代攝影新思想的溫床,我們也看到以冷靜、客觀為特性的日耳曼攝影體系甚至在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的時代就已逐漸延續了。 在當代攝影範疇中,攝影師之所以要去拍攝某樣題材,更多的不是因為題材的表象或故事本身,而是表述自己在題材之上的發現,展示自己對題材的理解,目的也不是為了在媒介上發表照片、傳遞和講述事件,更多的地為了進行藝術創作,只是這種創作拍攝的還是人或事物這樣的”紀實”罷了。在此學習並最終成名的攝影藝術家包括, 坎迪德·霍夫(Candia Hoefer)、托馬斯·舒特 ( Thomas Schuette)、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 約爾格·薩瑟(Jörg Sasse)、 托馬斯·施特魯斯、( Thomas Struth )、奧利弗·柏伯格(Oliver Boberg )、艾格爾·埃塞爾( Elger Esser)、 托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 邁爾斯·庫里治、(Miles Coolidge)等,其中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他拍攝的一張名為Rhein II的照片,在紐約佳士拍賣到430萬美元於2011年11月8日,成為有史以來售出的最昂貴的照片。如今“杜塞道夫學派”成為了世界公認的高水準、精緻的攝影藝術的代名詞。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其他重要的老師包括克勞斯·林克 ( Klaus Rinke ) 教授與其大師生萊因哈德·慕加 ( Reinhard Mucha) 及弗里茨·施韋格勒 ( Fritz Schwegler )教授,他們的學生包括托馬斯·德曼特 ( Thomas Demand ),格雷戈爾·施耐德 ( Gregor Schneider ),托馬斯·舒特 ( Thomas Schuette)和卡塔琳娜·弗里奇 ( Katharina Fritsch),還有阿爾方索·休匹 ( Alfonso Hueppi) 教授與他的許多有趣的學生,如迪克·斯科伯( Dirk Skreber )和科琳娜·瓦思穆特( Corinne Wasmuth)和理論家奧斯瓦爾德·維納 ( Oswald Wiener)。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個文化政治相關的北威州倡議會,科隆工廠學校(如今的科隆媒體藝術學院)與成立於1971年的明斯特藝術學院成為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的分院,並由其接管。
在學院中曾認定過或認定與藝術史相關的重要作品,如約瑟夫·博伊斯的位於3號房間的“脂肪角”(如今為教授工作室),伊米· 科洛貝爾 ( Imi Knoebel ) 的“19號房間” (如今收藏於Dia Beacon,紐約) ,格哈德·梅爾茨 ( Gerhard Merz) 在學院北塔的301號房間的天光裝置,以及克勞斯·林克 ( Klaus Rinke) 的一顆存活著的仙人掌的作品 。教授們延續了傳統,不僅將學院的房間作為學生的教室,也將其作為他們自己的工作室。
當今
學院的辦學構想是給予學生最大範圍的自由且又富有藝術思想責任。現在在學院任教的國際教授團隊中有彼得·多伊格 (Peter Doig),理察·迪肯( Richard Deacon / 英國),麗塔·麥克布賴德 ( Rita McBride / 美國 )和
克里斯托弗·威廉士( Christopher Williams ),齊格弗里德·安茨格 ( Siegefried Anzinger / 奧地利) ,赫伯特·布蘭德 ( Herbert Brandl / 奧地利 ),馬丁·格斯勒 ( Martin Gostner / 奧地利 ) ,塔爾·埃爾( Tal R / 丹麥/以色列) ,迪迪埃爾·菲邁恆( Didier Vermeiren / 比利時) ,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 / 英格蘭)和德國藝術家羅斯瑪麗·特洛柯爾 ( Rosemarie Trockel ),萊因霍爾·德百靈 ( Reinhold Braun ),安德烈亞斯·舒爾茨 ( Andreas Schulze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 ( Andreas Gursky ),埃伯哈德·哈費科斯特 ( Eberhard Habekost ),卡塔琳娜·弗里奇 ( Katharina Fritsch ),托馬 ·阿布斯 ( Tomma Abts ),馬塞爾·奧登巴赫 ( Marcel Odenbach ) ,休伯特·( Hubert Kiecol ),喬治·赫羅爾德 ( Georg Herold),馬克思·杜德爾 ( Max Dudler )和托馬斯·格倫菲爾德 ( Thomas Gruefeld )等 。
在藝術人文領域被稱為,其中包括杜爾斯·格倫拜恩 ( Durs Grünbein )和齊格弗里德·戈爾( Siegfried Gohr )。每年的冬季學期結束時,學院邀請大眾參觀學院年展。所有班級提向社會公開並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其作品的質量等級範圍從初學者的習作到大師生作品。在此,觀眾會一如既往地發現一些有趣的作品,雖然他們不是百分百完美的,建議觀眾提出作品有趣的缺陷,以便學生將其更好地完成。
自2005年以來,在杜塞道夫城堡廣場邊的杜塞爾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對外開放, 在此提供了美術學院的教授及其以前的學生的展覽作品的空間,並長期作為藝術學院的收藏館。紀念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攝影班的畢業生獲得巨大的成功,貝歇爾夫婦 ( Bernd und Hilla Becher ) 所教的學生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 ( Andreas Gursky) 現在也成為學院的教授。2013年10月麗塔·麥克布萊德 ( Rita McBride ) 在其就職為新一任校長的演講中宣布,加強對新媒體的關注與投入,並使整個建築具有無線網路功能,此外,學院還提供最新的3D列印技術。學院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有的開放性。
專業設定與任教教授
建築藝術(建築學)/ Baukunst (Architektur)
Prof. Max Dudler
Prof. Karl-Heinz Petzinka
Prof. Nathalie de Vries
雕塑 / Bildhauerei
Prof. Katharina Fritsch
Prof. Richard Deacon
Prof. Martin Gostner
Prof. Thomas Grünfeld
Prof. Franka Hörnschemeyer
Prof. Rita McBride
Prof. Rosemarie Trockel
Prof. Didier Vermeiren
舞台設計 / Bühnenbild
Prof. Johannes Schütz
電影與錄像 / Film und Video
Prof. Marcel Odenbach
自由藝術 / Freie Kunst
Andreas Gursky
綜合造型藝術與建築學 / Integration Bildende Kunst und Architektur
Prof. Hubert Kiecol
繪畫 / Malerei
Prof. Tomma Abts
Prof. Herbert Brandl
Prof. Peter Doig
Prof. Katharina Grosse
Prof. Andreas Schulze
Prof. Elizabeth Peyton
繪畫及雕塑 / Malerei/Bildhauerei
Prof. Rebecca Warren
Semester-Prof. Enrico David
Semester-Prof. Stefan Kürten
繪畫與版畫 / Malerei und Graphik
Prof. Siegfried Anzinger
基礎部 / Orientierungsbereich
Prof. Udo Dziersk
Prof. Gereon Krebber
攝影 / Photographie
Prof. Christopher Williams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開設課程涉及自由藝術、定向學、繪畫、雕刻藝術、綜合造型藝術、建築藝術、舞台設計和攝像學、高中自由藝術教師、綜合類學校藝術教師、藝術歷史學、教育學、哲學、造型藝術的教育理論、社會學和詩學與藝術美學等領域。

學校聲譽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是德國最重要的藝術學院。許多世界著名藝術家都曾在此就學或任教,如約瑟夫·博伊斯( Joseph Beuys ) 、君特·格拉斯 ( Guenter Grass )、海因茨·馬克 ( Heinz Mack)、奧托·皮勒 ( Otto Piene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保羅·克利 ( Paul Klee ) 、白南準 ( Nam June Paik ) 、榮格·伊門道夫 ( Joerg Immendorff)、馬庫斯·呂佩茨 (Markus Luepertz)、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彼得·多伊格 (Peter Doig)、羅斯瑪麗·特洛柯爾 ( Rosemarie Trockel )、卡塔琳娜·弗里奇 ( Katharina Fritsch )、貝歇爾夫婦 ( Bernd und Hilla Becher )、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 Andreas Gursky)、托馬斯·魯夫 ( Thomas Ruff ) 等。
杜塞道夫藝術學院

入學信息

學院每年四月面向全球招生八十名左右,入校於基礎部學習一年,最後參加考試進行再次選拔,通過考試的學生才能正式申請不同教授的班級跟從教授學習。每年二月中旬舉行為期一周的公眾開放日,即也視為學院中教授及學生的學年大展。學制最短四年,學位為研究生,在校極為優秀的學生獲有資格繼續攻讀大師生,學制最短一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