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上化

杜上化(1850~1922),字子誠,辛亥志士。山西靈丘縣上寨鎮人。祖籍河南洛陽。祖父杜聖官居洛陽府,因被貪官誣告遭滿門抄斬,府內一老僕救出兩幼子,逃到河北阜平縣謝地村,後至靈丘縣南鋪村,被一姓任的老人收養,弟兄倆一個改姓任,一個仍姓杜。姓杜的即杜上化的父親,後定居上寨。杜上化弟兄4人,他為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上化
  • 出生日期:1850
  • 逝世日期:1922
  • :子誠
護鄉衛梓,辛亥舉義,還鄉育才,

護鄉衛梓

杜上化自幼聰穎好學,10歲就通經論文,被譽為“神童”。13歲做《山漢辯》,批駁鄙視山里人的城裡闊少 ,同年在大同府考中秀才。15歲時受聘於河淅村大戶陳山風家教書。他拜東河南“書神”王樹乃為師,邊教書邊學習,寫下了《伍員吹簫乞食賦》和《人格論》,表現出非凡的文才和遠大抱負。23歲(1873)時赴太原府應試中舉。1883年赴京會試,因此時提倡廢科舉、興新學,他便回鄉教書並開始參加社會活動。
時值八國聯軍入京,兩宮西逃,清軍敗退,匪盜橫行,騷擾鄉民。杜上化便組織附近35個村的青年,建立民團組織,南到大地,北到銀廠,東到招柏,西到串嶺,方圓幾十里聯成一片,故稱“聯莊會”。杜上化自任武備,製造刀槍,與匪盜搏戰。自此社會得以安寧。辦民團期間杜上化還撰寫了《東菜孝社語錄》一書,宣揚自己的政治觀點。

辛亥舉義

當時,杜上化創辦的民團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加之他的學生遍布各地,自成學派體系,很快成為山西頗有名望的人物。1908年杜上化加入同盟會,1909年10月被選為山西省咨議局議員、副議長。1911年10月29日山西革命軍在太原起義成功,杜上化極力推薦標統(團長)閻錫山任山西省軍政府都督,他也被推選為總參議兼議會議長。1912年1月12日,杜上化等奉命去大同與清廷毅軍郭殿邦、陳希義談判,為大同革命軍和清軍調停,達成協定,革命軍安然撤出大同。
1912年1月22日,清山西巡撫張錫鑾和杜上化派代表到包頭,歡迎娘子關失守後北撤的閻錫山回晉,未果。4月4日閻錫山回太原,任山西督府都督,杜上化任秘書監。後秘書監改為秘書長,由趙戴文擔任,杜上化專任總參議。1913年1月山西第一屆省議會成立,杜上化被選為議長。

還鄉育才

1916年,閻錫山趕走省長孫發緒,在杜上化等議會多數參議員的支持下,兼任了山西省長。閻錫山掌握了山西軍政大權後,排斥異己,獨斷專行,杜上化對此不滿。閻錫山則對杜上化有了戒心,只給杜一個虛職,並進行限制、監視。杜上化身處逆境,加之身體狀況不佳,於1918年冬以病休名義退出政界,辭官回鄉,時年68歲。
杜上化為辛亥革命曾做了不少工作。孫中山抵晉時曾與杜上化徹夜長談,並說“杜子誠先生為爾山西一日不可少之人物”。魏德新、王錫三等革命黨人都受過杜上化的保護,阮尚賢多次來山西,與杜結成好友,經濟上也曾得到過杜的援助。杜上化在這個時期曾寫下《國民解》和《記女豪傑》兩篇文章,反映出他的強烈的愛國思想,他呼籲國民“咬牙根,立定腳跟;具愛國之熱心,學保國之能力,以修身立國民之本。”
杜上化回鄉後自薦雙峰寺學校當校長,決心為家鄉培養人才。他講新學,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後因身體不佳,到覺山寺養病。杜上化回鄉後閻錫山仍多次派人密探其行蹤,學生張合壁到覺山寺探望他,被密探抓至靈丘城西殺死。杜上化對自己保舉閻錫山的做法深為悔恨,臨終前對子孫及鄉紳們口述了《警告全省百姓討閻書》,列舉了閻錫山十大罪狀,並托人翻印成冊,傳布全省。
1922年6月18日,杜上化在上寨故居病故,享年72歲。閻錫山撥款為其樹碑,義子張漢傑(大同鎮守使)在大同為其召開了追悼會,大同、太原及全國各地代表和生前好友千餘人參加了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