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顧卿(1872-1947年),名名麟,字陶禮,廣東香山縣(現中山市)人。少時在長沙受科舉教育,後考入兩廣高等學校肄業,以病未畢業。曾先後被鄉紳聘為西席、上海廣肇學堂聘為漢文教席。任縣教育局長、文史教師時間較長。
基本介紹
- 別名:名麟
- 字:陶禮
- 出生地:廣東香山縣(現中山市)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47年
- 本名:李顧卿
- 國籍:中國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1911年冬至1918年8月,李顧卿任香山縣首屆議會議員。1918年,李澧川創辦競修學舍,李顧卿任教員。當時,他受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傾向革命。他曾多次對學生說;“余認為當今世界有三大偉人,即中國之孫逸仙、印度之甘地、俄國之李寧(列寧)”。“五卅慘案”、“省港工人大罷工”爆發後,競修學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活動,李顧卿都表示關心和支持。
1923年,競修學舍李澧川離任,由李顧卿接任。1925年,李顧卿任香山縣教育局長。1925年競修學舍改為競修學校,繼續開設國文專修科,主要課程(《楚辭》、《詩經》、《左傳快讀》、《昭明文選》、《古文評註》等),均由李顧卿親自任教。1934年,他復任中山縣教育局長兼簡易師範學校校長。他任行政工作均不久於任,而始終以教育為職志。
人物經歷
抗戰勝利後,競修學校復校。李顧卿考慮自己年事已高,乃將校務移交給侄子,但仍負責主持語文專科班,講授《詩經》、《四書集注》、《左傳快讀》、《古文評註》、《唐詩三百首》、《秋水軒尺讀》等課。他白天教學,晚上還要批改作業至十時許。他教學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對學生循循善誘,視學生如子侄。他的教學方法注重多讀多寫,強調學生的寫作訓練,他以“教學得法、嚴格認真”受到人們的讚揚。他重視教書育人,親自製定“勤、誠、和、毅”四字為校訓,勖勉諸生,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又給予減免學費。他謝絕一切應酬,國民黨政府想聘他當顧問,他婉言辭謝。教育局頒給他“模範教師”獎狀,他一笑置之。
1947年7月,李顧卿因患腦溢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