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莊文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黃牛蹄鄉李莊村
- 所處時代:金至民國
- 占地面積:1122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794-3-09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山門,大成門,大成殿,文物遺存,石碑,琉璃,歷史文化,相關人物,學術研究,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李莊完小成立,將李莊文廟的中殿封堵改做教室。
1984年,山西省文物局撥款1萬元維修李莊文廟。
2013年,李莊文廟本體修繕,恢復中殿原貌。
建築格局
李莊文廟建在12級台階上,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56米,東西寬22米,占地面積約1122平方米。中軸線南有大成門,大成門下面是山門,東西各有配房兩間。北有大成殿三間,兩側有東西耳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五間。
主要建築
山門
山門,尖頂磚門樓造型,上邊鑲嵌 “李莊完小”磚匾和五角星。
大成門
大成門即中殿,原為倒座戲樓三間,後改為大成門。
大成殿
大成殿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脊飾琉璃製品,脊剎上有元至元元年(1335年)燒制題記。大成殿檐下設有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杪,補間鋪作隱刻,當心間柱頭鋪作施斜栱,琴面昂狀耍頭和螞蚱頭共存。殿內梁架六架椽屋通檐用兩柱,蜀柱承平梁,樑上置侏儒柱,兩側施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脊槫下用兩材襻間,隔間不閃,平槫下用捧節令栱,其中下平槫為實拍捧節令栱。殿身梁架、斗栱結構簡潔,部分為金代構件,叉手做法接近元代風格。
文物遺存
石碑
李莊文廟內元至元二年(1336年)碑記載,李莊豪族王備、李格,治學舍為為禮殿,其中繪從祀弟子於兩廡,規模如度,為里中弟子學習之地。表明金、元時期,李莊已是廟學合一的規制,當地有諺語“下了黃牛蹄坡,就進了秀才窩”。
琉璃
李莊文廟大成殿琉璃構件是元代遺物,保存完好。全用粗坩泥制胎,黃、綠色釉,部份綠釉彩翳較厚,已變成灰白色。殿上鴟吻較瘦高,高寬之比近於2:1。鴟吻正面吞口之後,前爪下伸,上部無鱗而塑流雲圖案,一條盤龍爬行於吻體上隅,龍頭順吻尾前伸。鴟吻背面是一條滿身鱗甲的龍,頭下尾上,三足貼浮於吻側。脊剎前後各異,上部殘缺,僅留吞口。雕像和須彌座部份,正面吞口之間雕有人像四軀,中心兩軀分置上下。上為觀世音菩薩,左腿垂下,右腿折回,手腕扶於膝上。下為一婦人裝束者,側身微傾,飄帶纏身。左右二力士橫眉怒目,雙臂橫峙。造型存宋、金遺風。脊剎正、背面和西吻吞口內,都留有題記,其中“至治元年(1321年)程德厚營造廟堂,至元元年(1335年)李君仁捏燒吻脊",說明製作年代。大成殿正脊兩側,堆塑著八條行龍穿游於牡丹之中。黃色釉深淺不等,鉛質有的已還原,變成銀色鱗甲。其它垂脊、垂獸、戧脊、嬪伽都是黃、綠釉琉璃裂品。其中嬪伽為武士裝束,坐於岔脊外端,下無套獸承托,僅背部與脊瓦相連。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黃顯平,男,1967年10月23日出生,中共黨員,黃牛蹄鄉李莊村人。2006年8月26日夜,幾名不法人員盜竊李莊文廟的文物時,被路過的黃顯平發現,他當即騎機車追趕,在與盜竊人員搏鬥受傷的情況下,與趕來的其它幾名村民報警後,繼續堅持追趕盜竊分子,最終將被盜文物追回, 保護了國家文物。2007年,黃顯平獲潞城市見義勇為獎,同年9月獲山西省見義勇為表彰獎三等獎,2008年被潞城市評為“公路杯”道德模範,2010年獲“長治好人”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2017年6月,孫帥等發表《基於低空無人機技術的文物建築“三位一體”實景三維信息模型構建與套用——以山西省李莊文廟為例》,收錄在《華中建築》2017年第6期。
保護措施
1986年,李莊文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李莊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李莊文廟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 | 以圍牆向外東、西延伸10米、北、南延伸15米。 |
---|---|
建設控制地帶 | 以保護範圍界限各向外延伸30米。 |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李莊文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黃牛蹄鄉李莊村。
李莊村村民委員會
- 交通信息
自駕:從長治市潞城區政府出發,經過錫海線、省道S324到達李莊村,路程約17.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