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聖豪
- 出生地:陽江市
- 出生日期:1932年
- 主要成就:2007年《中國驕傲》獲獎人物
- 性別:男
人生經歷,結婚紀念日成終身癱瘓,二十年收養十幾位孤兒,感人事跡,事件詳情,
人生經歷
“黨和政府一直想培養我成為合格的教師。”李聖豪倚在牆上,幾乎失去知覺的雙腿蓋著一張小花被,說起自己的教師生涯,李聖豪的眼神熠熠發亮,偶爾手搭在腿上,言語中卻略帶遺憾。4個小女孩擠在床邊,用粉筆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
結婚紀念日成終身癱瘓
時光倒回到1969年那個讓李聖豪終身難忘的日子。當年的企水堵海工程,是湛江市開展農業學大寨的重點工程——要把十多公里長的海水攔腰堵截,使這裡5萬多畝灘涂變成耕種的良田。
李聖豪當時在雷州當教師,此次任務中擔任搶險突擊隊隊長,每天挑土扛石塊工作到深夜。工地指揮部決定,7月23日趕在潮水上漲之前,將堤壩進行第二次合攏。而這天也恰恰是李聖豪與愛人結婚7周年紀念日。
這天一大早他就上了工地,一直工作到傍晚7時多。這時,高音喇叭里傳來“潮水上漲,壩基出現潛漏,趕快搶險!”的廣播聲。
李聖豪聽到後立即帶領突擊隊員飛奔險情地段。這時已有十幾條船排成“一”字形,護堵在堤壩的後方,防止海堤在漲潮時沖毀。他們在堤壩上面抬沙包、傳石塊,迅速將石塊集中丟到事先綁制好的木籠里,幾個人再將四五百斤重的三角木籠往堤壩潛漏處推下去。潮水越漲越猛,壩底的潛漏越來越大。八十多米寬的海堤終被上漲的海潮沖毀了。在決口上面搶險的人們來不及走開,連人帶壩被衝到海里。這時原來的護堤船立刻變成“搜救船”。過了一個小時左右,船隊終於在遠處發現了一個“黑點”,李聖豪最終獲救,成為被潮水沖得最遠而唯一生還的人。這次歷險,李聖豪因脊髓神經受損致殘,癱瘓的他從此告別了講台。
二十年收養十幾位孤兒
雖然不能站在講台上,但在組織的關懷下,癱瘓的李聖豪被安排到了當時的海康縣(現雷州市)教育局工作。其間,一心想成為“合格”教師的李聖豪沒有放棄對業務的鑽研。在他的輔導下,他的3個親生兒女全部考上大學。這讓李聖豪一下子出了名。1985年,李聖豪退休,來找他補課的人絡繹不絕。於是,“義務輔導學生”成了李聖豪退休後生活中的“必修課”。
直至1987年,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李聖豪的退休生活。那年8月,他回到老家陽江。在那兒,李聖豪看到鄰居收養了一個已經失去雙親的8歲的女孩。他想著這孩子無依無靠,若把她接養過來,教她文化知識,將來會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在得到鄰居同意後,他將孩子帶回了雷州。那個女孩,是他第一個收養的孤兒,叫李寧蘭。現在,女孩已遠嫁陽江。
20年來,他收養過的孩子有十多個。李小亮和李麗清兩姐妹,都曾在李聖豪身邊生活多年。多年前,由於父親不務正業,母親生氣離家出走,李小亮和幾個弟妹衣食無著。年幼的小亮在寺廟翻撿垃圾的時候,有好心人把她介紹到李聖豪那裡。李聖豪教她念完國小,又送她到龍門中學讀書,每次回家還讓她帶些米回去。她的幾個弟妹都曾到老人身邊住過,妹妹麗清4歲就來到老人身邊。後來,李聖豪還資助一些錢給她們的父母做點小生意,風雨飄搖的家漸漸安穩。雖然,自己也需要人照顧,但老人總是想著如何對孩子好,送小亮出去打工後,老人又提出讓9歲的麗清回到父母身邊讀書。兩個孩子都與老人結下深厚的感情。每到假期,麗清就趕回老人身邊。在洪水中,10歲的她和3個小女孩一起同心協力,把癱瘓的老人托上了5米高的葡萄架。在外地打工的小亮從電視上看到“阿公”被洪水圍困的訊息,馬上請假回來看他。
現在,老人身邊還有3個孩子。9歲的善巧是從醫院門前的紙皮箱裡抱回來的,8歲的小英是6歲時被人送來的,7歲的小玲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小玲剛來時面黃飢瘦,頭頂生瘡,腹漲如鼓,人人見了都說,“李老師,你怎么領一個這樣的孩子回來,能養活嗎?”“丟她在外面難說,在我身邊就有機會。”李聖豪為她請醫買藥,真的把小玲治好,小女孩現在長得活潑可愛。
感人事跡
2007年11月5日,李聖豪老人和他收養的4個孩子起程赴京,到中央電視台錄製《生活》欄目特別製作的2007“中國驕傲”頒獎晚會,他和4個孩子在今年8月份兩百年一遇的洪水中奮勇自救及後來被救的故事在《生活》欄目播出後,被評為2007年度十大“中國驕傲”人物。
事件詳情
那些曾經被李聖豪收養過的孩子和接受過他輔導的孩子長大後也沒有忘記李聖豪。他的幾個學生湊錢在龍門水庫附近為老人建了一座小院子。發生洪水時,李聖豪和他現在所收養的4個女孩(7歲的李小玲,8歲的李小櫻,9歲的李善巧和10歲的李麗清)就住在這裡,並從這裡險中逃生。
2007年8月11日,雷州市遭遇兩百年一遇洪水襲擊,中午時分洪水從牆壁滲了進來。9歲的善巧趕緊攙著爺爺往外走,可沒走幾步就摔倒了,換上10歲的麗清來攙,其餘的在旁邊扶著。走到院子門口,打開門一看,水馬上兇猛地湧進來。“出不去了!”李聖豪叫孩子們趕緊把門重新關上,用木棍頂好,減緩進水的速度。退回走廊,那裡有一張李聖豪平時輔導孩子們學習的書桌,孩子們把爺爺扶上桌子坐好。大家以為安全了,但水還是越漲越高,很快浸到小玲的脖子。這時,外面的衝鋒舟和救援人員多次試圖接近小院都失敗了。
李聖豪住的院子裡除了六七十平方米的瓦房外,用水泥柱搭起的葡萄架頂部有一塊水泥平台,那裡是整個院子裡最安全的地方了。但是從走廊到葡萄架要翻過1米高的走廊欄桿,經過約3米寬的養青蛙的水泥池子。一個癱瘓老人,如何能越過水泥池子呢?老人想起了“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叫孩子們把家裡的竹梯架在走廊欄桿和水泥池上,又找來小黑板和棋盤鋪在竹梯上。李聖豪坐在梯子上,在孩子們的攙扶下,一屁股一屁股地挪到了水池上的水泥柱子邊。麗清想了一個辦法,找來一條粗麻繩結在水泥柱頂,又把梯子架在水泥柱上。李聖豪手抓住麻繩拼力向上攀,麗清力氣比較大,在下面拚命頂托,其他孩子也在旁邊扶和托。一手一手往上攀,李聖豪的手終於夠到了水泥平台,一個孩子又爬上平台從上邊拉。李聖豪的上半身攀上水泥平台後,癱瘓的下半身怎么也上不去了。孩子們從下面把他的腿頂上去,讓他像圓木一樣滾兩滾,才滾到了平台中央。癱瘓了38年的老人,在4個孩子的幫助下,奇蹟般地爬上了5米高的水泥平台,最後被直升機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