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韓城
- 出生日期:1912年5月20日
- 注音:ㄌㄧˇ ㄇㄧㄢˊ
人物簡歷,人物生平,政治評價,李綿與世界語,
人物簡歷
李綿同志生於1912年5月20日,陝西韓城縣人。1930年中學畢業後在家鄉一所國小任教,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春至1936年初,受黨組織派遣到楊虎城部十七路軍四十二師師部參謀處和綏靖公署交通處當文書。1936年春,在上海參加新文字救亡報《我們的世界》的編輯工作。西安事變後,又回到楊虎城部十七師政治處任政治員,做黨的統戰工作。1937年5月,與其他同志一道創辦救亡刊物《西北生活》,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抗日戰爭爆發後,奔赴延安陝北公學學習深造。畢業後,先後在安吳青訓班、陝北公學、新文字幹部學校、延安大學、延安中學、延安行知中學、西北第四野戰醫院等單位從事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新文字掃盲教育和戰地救護等工作。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被派往新解放區開展工作,歷任韓城縣教育科科長、洛川黃龍專署教育科副科長和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關中東府教育工作小組組長。
新中國建立初期,李綿同志在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普教處和中教處擔任處長,分管西北大區的基礎教育工作。從1953年3月至1960年7月,先後任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西安師範學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等職,是學校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從1960年7月到1966年10月,任陝西省高教局局長兼黨組書記。“文革”開始後,被下放到陝西楊梧“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12月恢復工作,任西安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1974年1月,又回到離別多年的陝西師範大學,先後任黨委副書記、書記兼校長等職。1983年底,退居二線,任學校顧問。1990年12月離休,享受副部級待遇。
人物生平
李綿同志是黨的老一代革命家。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畢其一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上世紀30年代初,在渭華起義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三秦大地之時,他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一條為追求真理、實現理想而奮鬥的革命道路。在西北軍工作期間,他臨危不懼,面對敵我鬥爭極端嚴酷的複雜形勢,為貫徹我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主張在社會基層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在陝甘寧邊區期間,他無論是編報出刊、課堂教學,還是動員民眾齊力抗戰、從事戰地救護,都無所畏懼,永往直前。建國以後,他積極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即使在個人遭受迫害的情況下,也始終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表現了共產黨人忠貞不渝的堅強意志。離休之後,他仍不負使命,掌明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關心國家大事,思考學校建設,直至彌留之際還勉勵師大學人繼續發憤圖強,表現出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對學校發展的強烈責任感。
李綿同志是黨的老一代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經歷與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從家鄉的國小任教到延安的大中學校講學,從創辦救亡報紙到為農民辦新文字報,從當教育科長到任大學校長,反映了一位老教育家成長的豐富履歷。在西北教育部工作期間,他面對西北地區教育十分落後的現狀,經常深入到各省市和一些學校進行調查研究,並吸取老解放區特別是陝甘寧邊區新教育的經驗,對恢復、調整和建設西北區的中國小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計畫與措施,為發展西北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擔任陝西省高教局局長期間,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規律,主持制定了陝西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注重理、工、農、醫類專門學校建設,使陝西高等學校數量達到31所,成為全國高校數量較多、專業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先進省份之一。特別是他提出每一個地區都辦一所師範學校和一所師範專科學校的建議,從而使陝西省形成了一個以陝西師範大學為主體的高等師範教育體系。在西安外國語學院任黨委副書記期間,辛勤工作,重整教育教學秩序,為學校發展建樹頗豐。在陝西師範大學任職期間,他面對“文革”給教育戰線造成的嚴重災難,在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開展了“撥亂反正”工作;他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強固根本,疏浚泉源,提升歸屬,擴大內含,開拓發展,辦出特色”上狠下功夫;他重視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主張把高等學校建成教學與科研中心,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全面提高;他堅決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知人善用,選賢任能,務使智者盡其謀,勇者展其技,仁者播其惠,信者用其心,專者揚其長,通者聚其優,各司其職,各呈其能,全力共濟,同創大業,為陝西師範大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且,在工作中他十分注意把教學和管理經驗提煉上升到理論高度而形成豐富的教育思想。如他提出學校要堅持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學校中的主力軍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自立能力,加快發展工農教育等思想觀點,對工作都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這些教育工作經驗和教育思想被匯集到《李綿教育文選》中,為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李綿同志也是黨的老一代教育史學家。他有十餘年時間致力於陝甘寧邊區新教育建設事業,對邊區教育有著深厚的感情、獨到的見解和史學家的智慧。建國初期在西安師範學院工作期間,曾與劉澤如院長一起成立了陝甘寧邊區教育研究室,開始整理和研究陝甘寧邊區教育史。之後由李綿等同志主編,陸續出版了300多萬字的《陝甘寧邊區教育資料》以及《陝甘寧邊區教育大事記》、《陝甘寧邊區新文字教育運動編年紀事》、《陝甘寧邊區教育史》等著作。這項研究開拓了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填補了新中國教育史的空白,其成果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晚年,他不顧年高體弱,又主編了第一部《陝西師範大學編年紀事》和《陝西師範大學校史》,為辦好師大提供了存史、資治的重要依據。
政治評價
李綿同志胸懷坦蕩,有容無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嚴身以律己,寬厚以待人,虛懷以納下,慎始而敬終;年輕投身革命,一生勤奮,只為奉獻,不圖索取,在每一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努力工作。他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則辦事,團結同事,關心下屬,作風民主,平易近人;他生活樸素,對自己和家人要求嚴格,不以權謀私,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個人要求。他生前曾立下遺囑,要求去世後喪事從簡,並將一生之藏書捐予陝甘寧邊區教育研究室以發揮更大作用。他的這些優秀品德,如皓月當空,當昭示後人。
李綿同志人格高尚,才識宏富,業績豐碩。他的一生是厚德的一生,光輝的一生,記載一段難忘歷史的一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慕者惟在其平和仁愛之行,效行者惟向其寬厚誠明之德。我們要向李綿同志學習,化悲痛為力量,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把陝西師大建設成為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