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武傳

《李章武傳》是唐代傳奇小說,由李景亮編撰。原題。主要講述的是李章武與王氏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章武傳
  • 創作年代:唐德宗貞元年間
  • 作品出處:太平廣記
  • 文學體裁:唐傳奇
  • 作者:李景亮
內容簡介,作品原文,譯文,作品賞析,

內容簡介

李章武聰明而又學問,為世人所稱道,與清河崔信交好。一日去華州拜訪崔信,偶遇一王姓婦人,容色絕麗,便與其私通。分手時二人互送信物,難分難解。八九年後,李章武再度拜訪王氏,發現家中無人,從鄰居楊六口中得知王氏已經去世多年。李章武當夜在王氏家中就寢,睡到二更時分,王氏忽然出現在他面前,李章武驚嘆不已,原來是王氏從陰間來與他相會,二人相會之後,纏綿悱惻,難分難解,清晨分別時王氏贈李章武靺鞨寶,李章武亦贈白玉簪酬謝。

作品原文

李章武,字飛,其先中山人。生而敏博,遇事便了。工文學,皆得極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閒美,即之溫然。與清河崔信友善。信亦雅士,多聚古物,以章武精敏,每訪辨論,皆洞達玄微,研究原本,時人比晉之張華。
貞元三年,崔信任華州別駕,章武自長安詣之。數日,出行,於市北街見一婦人,甚美。因給信云:“須州外與親故知聞。”
遂賃舍于美人之家。主人姓王,此則其子婦也,乃悅而私焉。居月余日,所計用直三萬餘,子婦所供費倍之。既而兩心克諧,情好彌切。無何,章武系事,告歸長安,殷勤敘別。章武留交頸鴛鴦綺一端,仍贈詩曰:“鴛鴦綺,知結幾千絲?別後尋交頸,應傷未別時。”
子婦答白玉指環一,又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章武有僕楊果者,子婦齎錢一千,以獎其敬事之勤。
既別,積八九年。章武家長安,亦無從與之相聞。
至貞元十一年,因友人張元宗寓居下邽縣,章武又自京師與元會。忽恩曩好,乃回車涉渭而訪之。
日暝,達華州,將舍於王氏之室。至其門,則闃無行跡,但外有賓榻而已。章武以為下里,或廢業即農,暫居郊野;或親賓邀聚,未始歸復。但休止其門,將別適他舍。見東鄰之歸,就而訪之。乃云:“王氏之長老,皆舍業而出遊,其子婦沒已再周矣。”
又詳與之談,即云:“某姓楊,第六,為東鄰妻。”
復訪郎何姓。章武具語之。又云:“曩曾有傔,姓楊名果乎?”
曰:“有之。”
因泣告曰:“某為里中婦五年,與王氏相善。嘗云:‘我夫室猶如傳舍,閱人多矣。其於往來見調者,皆殫財窮產,甘辭厚誓,未嘗動心。頃歲有李十八郎,曾舍於我家。我初見之,不覺自失。後遂私侍枕席,實蒙歡愛。今與之別累年矣。思慕之心,或竟日不食,終夜無寢。我家人故不可托,復被彼夫東西,不時會遇。脫有至者,願以物色名氏求之。如不參差,相托祗奉,並語深意。但有僕夫楊果,即是。’不二三年,子婦寢疾。臨死,復見托曰:‘我本寒微,曾辱君子厚顧,心常感念。久以成疾,自料下治。曩所奉托,萬一至此,願申九泉銜恨,千古睽離之嘆。仍乞留止此,冀神會於仿佛之中。’”
章武乃求鄰婦為開門,命從者市薪芻食物。方將具茵席,忽有一婦人,持帚,出房掃地。鄰婦亦不之識。章武因訪所從者,云:“是舍中人。”
又逼而詰之,即徐曰:“王家亡婦感郎恩情深,將見會。恐生怪怖,故使相聞。”
章武許諾,云:“章武所由來者,正為此也。雖顯晦殊途,人皆忌憚,而思念情至,實所不疑。”
言畢,執帚人欣然而去,逡巡映門,即不復見。乃具飲饌,呼祭。自食飲畢,安寢。
至二更許,燈在床之東南,忽爾稍暗,如此再三。章武心知有變,因命移燭背牆,置室東西隅。旋聞室北角悉窣有聲,如有人形,冉冉而至。五六步,即可辨其狀。視衣服,乃主人子婦也。與昔見不異,但舉止浮急,音調輕清耳。章武下床,迎擁攜手,款若平生之歡。自云:“在冥錄以來,都忘親戚。但思君子之心,如平昔耳。”
章武倍與狎昵,亦無他異。但數請令人視明星,若出,當須還,不可久住。每交歡之暇,即懇託在鄰婦楊氏,云:“非此人,誰達幽恨?”
至五更,有人告可還。子婦泣下床,與章武連臂出門,仰望天漢,遂嗚咽悲怨。卻入室,自於裙帶上解錦囊,囊中取一物以贈之。其色紺碧,質又堅密,似玉而冷,狀如小葉。章武不之識也。子婦曰:“此所謂‘靺鞨寶’,出崑崙玄圃中。彼亦不可得。妾近於西嶽與玉京夫人戲,見此物在眾寶璫上,愛而訪之。夫人遂假以相授,云:‘洞天群仙每得此一寶,皆為光榮。’以郎奉玄道,有精識,故以投獻。常願寶之。此非人間之有。”
遂贈詩曰:“河漢已傾斜,神魂欲超越。願郎更回抱,終天從此訣。”
章武取白玉寶簪一以酬之,並答詩曰:“分從幽顯隔,豈謂有佳期。寧辭重重別,所嘆去何之。”
因相持泣,良久。子婦又贈詩曰:“昔辭懷後會,今別便終天。新悲與舊恨,千古閉窮泉。”
章武答曰:“後期杳無約,前恨已相尋。別路無行信,何因得寄心?”
款曲敘別訖,遂卻赴西北隅。行數步,猶回頭拭淚。云:“李郎無舍,念此泉下人。”
復哽咽佇立,視天欲明,急趨至角,即不復見。但空室窅然,寒燈半滅而已。
章武乃促裝,卻自下邽歸長安武定堡。下邽郡官與張元宗攜酒宴飲,既酣,章武懷念,因即事賦詩曰:“水不西歸月暫圓,令人惆悵古城邊。蕭條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歲年。”
吟畢,與郡官別。獨行數里,又自諷誦。
忽聞空中有嘆賞,音調悽惻。更審聽之,乃王氏子婦也。自云:“冥中各有地分。今於此別,無日交會。知郎思眷,故冒陰司之責,遠來奉送,千萬自愛!”
章武愈感之。
及至長安,與道友隴西李助話,亦感其誠而賦曰:“石沉遼海闊,劍別楚天長,會合知無日,離心滿夕陽。”
章武即事東平丞相府,因閒,召玉工視所得靺鞨寶,工亦知。不敢雕刻。後奉使大梁,又召玉工,粗能辨,乃因其形,雕作槲葉象。奉使上京,每以此物貯懷中。至市東街,偶見一胡僧,忽近馬叩頭云:“君有寶玉在懷,乞一見爾。”
乃引於靜處開視,僧捧玩移時,云:“此天上至物,非人間有也。”
章武后往來華州,訪遺楊六娘,至今不絕。

譯文

李章武,字飛,他的祖先是中山人。生來敏明博學,遇事便能搞明白,非常有學問,有極高的水平。雖然弘揚大道自視清高,卻不願整潔修飾,而容貌嫻雅美好,又很溫和。與清河的崔信友好,崔信也是個高雅的人,收集了很多古物,因為李章武精細敏捷,每當拜訪辨析論說,都能透徹地說出其深遠微妙之處,探索其根源,當時人把他比作晉朝的張華。
貞元三年,崔信擔任華州佐史。李章武從長安來到這裡,幾天后,在外行走,在市場北街見一婦人很美,於是謊騙崔信說:“到城外與親朋好友在一起。”
於是在美人家租了房子,主人姓王,那美人是他兒媳婦,高興地和她私通。住了一個多月,花費計有三萬多,為美人花費的還要加倍。隨即兩人能和諧相處,感情更加深切。不久,李章武涉有事情纏身,告別回長安。情意深厚的話別,李章武留給她交頸鴛鴦細綾一匹,又贈詩道:“鴛鴦綺,知結幾千絲,別後尋交頸,應傷未別時。”
婦人答謝白玉環一個,又贈詩道:“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李章武有個僕人叫楊果,婦人給他錢一千,用來獎勵他做事勤奮。
分別後,已有八九年,李章武家住長安,也沒有與她通信。
到貞元十一年,因為友人張元宗住在下邽縣,李章武又從京城去與張元宗會面。忽然想起過去相好的,就迴轉車頭渡過渭水去拜訪。
天黑到華州,要住在王氏家。到她家門口,寂靜沒有行跡,只是在外面有賓客下榻處而已。李章武以為他們到鄉下務農去了,暫時住在郊外,或者親朋好友邀請聚會,還沒回來,就在她家門前停留。將要離別到其它地方住宿,看見她家東邊的鄰居回來,走近詢問。說:“王氏的長者,已捨棄家產外出遊歷,他兒媳婦死去已兩年了。”
又詳細和她交談,她說:“我姓楊,排行第六,是東邊鄰居的妻子。”
又問李章武姓氏,李章武都告訴了她。又說:“從前曾有僕人,姓楊名果嗎?”
答:“有。”
於是哭訴道:“我做家裡的媳婦已經五年,與王氏彼此交好,她曾說:‘我丈夫家就象旅店,閱人無數,其中來往調戲的人,都用盡了錢財,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不曾動心。近年,有個李十八郎,曾經住在我家,我初見他,不覺失身於他,以後與他私通,確實蒙受他的歡心喜愛,現在和他分別多年,懷念之心,有時竟一天不吃飯,整夜睡不著覺。我家人當然不能托咐,他非東即西地奔波,沒有時間相見了。偶爾有機會來到,希望靠外表姓名證明,如無差錯,拜託敬奉,並說明我的深情厚意,只要有僕人楊果的就是。’不過二三年時間,她臥病不起。臨死,又拜託說:‘我本出身寒微,曾承蒙君子厚愛,心常感激思念,久而成疾,自己料想不能好了。從前所託咐的,萬一他到此,請表明我在九泉之下心中的怨恨,千古離別的感嘆。仍然要求留在這裡,希望神會在冥冥之中似乎要幫助我。’”
李章武要求鄰婦給開開門。讓跟從的人買薪柴、牧草和食品,正要整理床褥,忽然有一婦人拿著笤帚出房掃地,鄰居婦人也不認識。李章武於是問跟從的人,說:“是屋裡的人。”
又走近問她,就慢慢地說:“王家已死的媳婦,感謝你的恩情深厚,要來與你相會,恐怕你驚異恐懼,所以讓你先知道。”
李章武應承說:“我來此的原因,正是為此。雖然是陰陽殊途,人都顧忌畏懼,可是思念之情到了極點,確實不能懷疑。”
說完,拿笤帚的人非常愉快地走了,又有所顧慮徘徊不前而被門遮住,立即不見了。於是準備了飲食,招呼祭祀。自己吃喝完畢,就寢。
到二更時分,燈在床的東南,忽然一會兒暗,如此多次。李章武心知有變,於是讓人移動燈燭離開牆壁,放到屋子的東邊和西邊。很快就聽到屋子的北角有悉窣的聲響。好象有人影,慢慢地來到。有五六步遠,就可分辨清她的形狀,看衣服,是主人的兒媳,與從前見著的時候沒兩樣。只是舉止浮躁,音調輕柔而清脆。李章武下床,迎接擁抱拉手,真誠就象原來一樣的高興。自語道:“到陰間以來,都忘掉了親戚,只是思念你的心,還象過去一樣。”
李章武加倍與她親熱,與別人也沒有不一樣。只是多次讓人看啟明星,如果出來,就必須回去,不可久住。每次在交歡的空閒時,就提起懇求鄰婦楊氏的事,說:“不是這人,誰能明白我深藏心中的怨恨。”
到了五更,有人告訴應該回去了。她哭泣下床,與李章武挽臂出門,仰望銀河,於是嗚咽悲傷怨恨。退回屋裡,從裙帶上解下錦囊,在囊中取出一物贈給他。那顏色深青透紅,質地緊硬,象玉且涼,形狀象小葉子。李章武不認識。她說:“這就是所說的‘靺鞨寶’,出自崑崙山頂,這也不易得到。我最近在西嶽與玉京夫人遊玩,看見此物在寶物堆里,愛不釋手問她。夫人就讚美寶物一番並把它送給我。說:‘洞天群仙每得到崑崙山頂的一件寶貝,都是很光榮的。’因為你信奉道教,有精確的見解,所以把它進獻給你,平素的志願就是你能把它當成寶貝,這不是人間有的。”
就贈詩道:“河漢已傾斜,神魂欲超越。願郎更回報,終無從此訣。”
李章武取出一個白玉寶簪子用來酬謝她,並答詩道:“分從幽顯隔,豈謂有佳期。寧辭重重別,所嘆去何之”
相互站立哭泣良久。她又贈詩道:“昔辭懷後會,今別便終天。新悲與舊恨,千古閒窮泉。”
李章武答道:“後期杳無約,前恨已相尋。別路無行信,何因得寄心。”
衷情地話別完後,她就走向西北角。走了幾步,還回頭擦淚,說:“李郎不要捨棄我,想著我這九泉之下的人。”
又哽咽站立良久,看天要亮了,急忙奔到角落,立即就不見了。只有幽深遙遠的空屋,寒夜裡的孤燈忽明忽暗。
李章武急忙整頓行裝,將要從下邽回歸長安武定堡。下邽郡官和張元宗提著酒請他。酒喝得很暢快時,李章武思念她,於是以當前事物為題材賦詩道:“水不西歸月暫圓,令人惆悵古城邊。蕭條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歲年。”
吟罷,與郡官告別,獨自行走了幾里地,又抑揚頓挫地誦讀起來。忽然聽到空中有人讚嘆稱賞,音調因情景淒涼而悲傷。仔細聽之,原是王家兒媳。自語道:“冥府中各有領地,今天在此分別,沒有時間再相會了,知道你眷念我,所以冒著被陰間責罰的危險,遠道而來相送,你千萬要自愛。”
李章武更加感動。
等到了長安,與道友隴西的李助說起這事,還感激她的真誠而賦道:“石沉遼海闊,劍別楚天長。會合知無日,離心滿夕陽。”
李章武后來在東平丞相府做事,空閒時叫玉工看他所得的那塊寶玉。玉工也知道這玉,但不敢雕刻。後來奉命到大梁去,又召來玉工,粗略能辨認,就根據它的形狀,雕成檞葉的形狀。奉命到京城,常把此物放在懷裡。到了市東街上,偶然看見一個胡僧,忽然靠近馬叩頭說:“你有寶玉在懷裡,請求看一看。”
就領他到安靜的地方拿出讓他看。僧捧著欣賞一段時間,說:“這是天上極好的寶物,不是人間有的。”
李章武后來到華州,探望饋贈感謝王氏兒媳的鄰居楊六娘,至今沒有絕斷往來。

作品賞析

關於《李章武傳》

李景亮所作《李章武傳》是一個人鬼相戀的故事。李章武愛上了有夫之婦王氏,後因事離去。八九年之後,他重回故地時,王氏已死於兩年前,化為鬼來與李氏相會,兩人仍然十分恩愛,繾綣留戀。李章武的表白十分真切動人:“雖顯晦殊途,人皆忌憚,而思念情至,實所不疑。”意思是:我應該怕鬼才對,可是因為太喜歡你了,所以就顧不上害怕了。說來實在令人感慨,因為這世上大多數男人對待活生生的女人,還不如李章武對待一個女鬼感情那么真。
《李章武傳》描寫的是李章武與王氏兩人一見傾心,生死不渝的愛情,具有較完整的故事性,在藝術內容上有其獨到之處。它頌揚了純真的愛情,因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李章武傳》之所以可謂唐傳奇的典型篇章之一,原因不僅在於頌揚了純真的愛情,最為重要的是它通過唐仙妓合流這一新的文學現象來體現和張揚了愛情的永恆性——情的不朽性。
《李章武傳》進一步使幻想人物的人性與其鬼怪性複合統一得更為和諧完善,對後世傳奇乃至《聊齋志異》中幻想人物的形象塑造具有很大的影響。
《李章武傳》中另一個意義更為重大的特點是:這一詭奇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章武競實有其人,並且與作者李景亮是同一時代的人。
孟綮《本事詩》事感第二中說到有一個“李章武學識好古,有名於時”,大和末曾任成都少尹。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述及“李章武人臘,長三尺”,又云:“李師古治山亭,掘得一物,類鐵斧頭。時李章武游東平,師古示之,武驚日:‘此禁物也,可飲血三斗。’驗之而信。”又溫庭筠《乾腰子·道政坊宅》述東平節度使李師古購此宅為進奏院,有“進士李章武初及第”而過此。以上各種唐人著作所述及的李章武,與本傳所述“洞達玄微,研究原本,時人比晉之張華”以及在貞元十餘年“事東平丞相府”的李章武的好尚、行跡一一相合,顯然是同一個人。由此可見,本傳所述並非純出虛構。那並非虛構的部分只能是前半篇所述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遇合及其對王氏子婦的悼念,而他與王氏子婦鬼魂的相會則顯然是在先出同類傳奇的啟發下虛構出來的。
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代小說與民間傳說中,相戀往往可以跨越時間的瀚海,跨越物種的距離,充分顯示出“戀愛大過天”的精神。人與鬼相戀、人與妖相戀的故事就數不勝數了,還有唐代沈既濟《任氏傳》中的人狐戀、晚唐薛漁思所作《申屠澄》中的人虎戀、明中期釣鴛湖客所作《招提琴精記》的人琴戀等等。至於《白蛇傳》、《田螺姑娘》等等民間傳說,更是家喻戶曉。
李景亮,字里,生卒年不詳,約唐德宗貞元末(公元804年)前後在世。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舉“詳明政術可以理人”科擢第。其餘事跡亦不詳。景亮著有傳奇文《李章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