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60年的歲月里,一開始作為中國考古學之父、隨後又作為中國考古學掌門人的李濟,為人文科學和歷史科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學術思想一直在中國這門學問中占據支配地位。此書為李濟家屬所編,是將《李濟文集》中的文字摘選出若干篇,再加上部分未收入文集的材料,匯成一個隨筆式的簡明的、通俗的、縮編的李濟著作,內容豐富,涵蓋自傳、書評、研究文章等,對於希望了解其成長曆程和學術生涯的讀者,是一本很合宜的讀物。
圖書目錄
目錄:
編者的話 / 1
懷念李濟(張光直) / 1
編 治學自談 / 1
自撰簡歷 / 3
我的初學時代——留學前所受的教育 / 5
附:清華學校高等科一年級(1915—1916年)時的史學作業 / 15
仁友會史略 / 18
我在美國的大學生活 / 24
我與中國考古工作 / 41
第二編 考古瑣談 / 47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與將來 / 49
安陽的發現對譜寫中國可考歷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 / 53
地下檔案庫(H127) / 63
《古物保存法》頒布後所引起的個問題 / 68
古生物得到了中國法律的庇護 / 71
史前考古學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環境” / 75
“滄海桑田”的考古學例證之一 / 80
第三編 學術散談 / 85
關於在中國如何推進科學思想的幾個問題 / 87
中國的若干人類學問題 / 95
湖北人種測量之結果 / 100
從人類學看文化 / 105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編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一) / 123
魏敦瑞氏的“古今人表”之編制及其所引起的理論糾紛(二) / 128
民族學發展之前途與比較法套用之限制 / 134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 137
敦煌學的今昔 / 153
關於歷史學的“四個境界” / 158李濟學術隨筆目錄
第四編 文化漫談 / 163
殭化 / 165
上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當 / 167
遠東獨立發展的“三件東西” / 170
大龜四版的故事 / 172
文化沙漠 / 177
“自由”的初意 / 182
牙的故事二則:中西學術界治學態度的一幅對照 / 185
第五編 學事趣談 / 189
赴日小記 / 191
值得青年們效法的傅孟真先生 / 196
對於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學研究幾段回憶 / 199
回憶中的蔣廷先生——由天津八里台到美京雙橡園 / 206
關於王國維的兩點評論 / 212
二十五年來之“中央研究院” / 215
第六編 信札筆談 / 225
李濟等十人致英庚款會調查團的信 / 227
致丁文江的一封信 / 231
與傅斯年的一次信札往復 / 233
致張光直的信 / 236
徐志摩致李濟的一封信 / 238
古·阿道爾夫親王致李濟的信 / 240
致李光謨的一封信(戴家祥) / 242
第七編 序跋文談 / 249
《安陽發掘報告》發刊語 / 251
《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序 / 253
《殷虛文字甲編》跋彥堂自序 / 256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發刊詞 / 260
《殷墟建築遺存》序 / 263
《侯家莊一○○一號大墓》序 / 268
《故院長鬍適先生紀念論文集》序 / 271
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學術講演會主席報告和謝辭 / 273
蔡元培為《安陽發掘報告》期作的序 / 278
《感舊錄》序(屈萬里) / 281
第八編 光謨憶談 / 283
羅素與青年李濟 / 285
南開的“礦科教授” / 289
“入夥”史語所 / 292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一)——英倫講學 / 294
三十年代的榮譽之旅(二)——和王儲考古學家的交往 / 297
考古組“十兄弟” / 301
從梁任公的家書看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軔 / 304
半個繭殼 / 309
走向中國阿卡迪米 / 314
一份“見面禮” / 316
談談丁文江、李四光和李濟 / 319
對聯文化 / 324
李濟跟費慰梅談生平 / 327
洋神父的“代言” / 331
第九編 師友閒談 / 335
西陰村下尋師蹤——一個考古遺蹟的探訪(李亦園) / 337
失悔不是軍人(《南京印象》節選)(郭沫若) / 341
張光直課堂筆記所見李濟晚年在台大教書的片段(陳星燦) / 345
對於李濟先生的簡單敘述(勞榦) / 349
大匠誨人有典型——記濟老二三事(李霖燦) / 353
職業學人雖有“經世”抱負亦無特權(王道還) / 358
鐘祥尋訪考古學家李濟 / 361附:李濟先生學術年表 / 366
作者簡介
李濟,人類學家、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哈佛大學哲學博士。1926年,李濟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此為中國學者早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1929年初,應聘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了安陽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發掘,使得發掘工作走上科學軌道,造就出中國批水平較高的考古學者。1938年被推選為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名譽會員,1948年隨考古組去台灣,被推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0年兼任台灣大學教授,並主辦考古人類學系。1955~1972年,在台灣省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著有《西陰村史前遺存》、《殷墟器物甲編·陶器》上輯、《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又與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