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5年6月1日,李澤椿於江蘇省南京市出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跟隨其父親遷往四川。
1946年李澤椿全家回到南京。因其父親不願隨同所服務的機構遷往台灣,遂於1948年李澤椿全家轉往上海。
1951年7月,李澤椿參軍到解放軍西南軍區空司氣象幹部訓練班(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二期學習,從此開始了其氣象工作生涯,李澤椿先是學了5個月的政治,緊接著是4個月的氣象觀測學習。
1952年,建立漢中軍分區陝西略陽氣象站並從事天氣預報與觀測一線工作,後在蘭州氣象幹校當助教,輔導學員觀測。
1956年,李澤椿申請參加全國高考,因李澤椿是調乾,北氣校破例同意在校生參加高考。之後成功考入
北京大學物理系氣象專業,開始是本科四年學制,以後由於向科學進軍又改為五年制、六年制。
1962年,大學本科畢業後,李澤椿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師從
謝義炳教授。
1965年,李澤椿北大地球物理系天氣與動力氣象專業研究生畢業,並進入中央台實習,當了名預報員,走上了業務工作崗位,並在這個崗位上幹了近三十年。
1983年-1996年,先後擔任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主任;1987年評為正研高級工程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澤椿主要貢獻在於作為組織者和主要參加者,1978年與北大、中科院大氣所合作,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建立了國家級中、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業務體系,1981年投入使用,獲1985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七五”期間研製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1993年投入使用,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到1994年相繼組織安裝了中國最大的巨型計算機銀河-II、Cray C90,並設計構成二個互為備份的計算機體系,保證了預報業務的發展與穩定運行。
“八五”期間研製了中國的颱風與暴雨數值預報系統,並在1996年投入業務套用,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九五”期間主持了“並行計算在數值天氣預報(NWP)中套用”科研項目,提升了中國氣象業務預報水平,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何梁何利獎、2004年獲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貢獻獎。
李澤椿組織協助北京市氣象局建立了中尺度短時(6~24小時)天氣預報系統。並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特別是政府和民眾對天氣預報的需求,結合指導研究生的,開展了提高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的研究。
參加了中國工程院的諮詢性研究:如錢正英主持的國家院重大諮詢項目《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任專題組副組長主持《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演變及其發展趨勢》專題。
主持徐匡迪負責的國家發改委為編制“十一·五規劃”對綜合性重大問題開展的進行的諮詢項目:《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業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課題中《農業資源保證與環境安全》專題。
主持錢正英負責的國家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水土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的《東北自然環境歷史演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專題。
承擔科技部基礎司973諮詢專家組成員任務,跟蹤評價10個973項目(據2016年7月中國氣象局官網信息顯示),這些項目涉及氣象、地震、海洋等領域。
[1]王建捷, 李澤椿. 1998年一次梅雨鋒暴雨中尺度對流系統的模擬與診斷分析[J]. 氣象學報, 2002, 60(02):146-155.
[2]王建捷, 李澤椿. 1998年一次梅雨鋒暴雨中尺度對流系統的模擬與診斷分析[C]// 中國氣象學會第25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 2002:146-155.
[3]何立富, 李峰, 李澤椿. 華北平原一次持續性大霧過程的動力和熱力特徵[J]. 套用氣象學報, 2006, 17(02):160-168.
[4]李澤椿, 朱蓉, 何曉鳳,等. 風能資源評估技術方法研究[J]. 氣象學報, 2007, 65(05):708-717.
[5]李澤椿, 陳德輝. 國家氣象中心集合數值預報業務系統的發展及套用[J]. 套用氣象學報, 2002, 13(01):1-15.
[6]矯梅燕, 畢寶貴, 鮑媛媛,李澤椿,等.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結構和維持機制分析[J]. 大氣科學, 2006, 30(03):475-490.
[7]畢寶貴, 劉月巍, 李澤椿. 2002年6月8~9日陝南大暴雨系統的中尺度分析[J]. 大氣科學, 2004, 28(05):747-761.
[8]何立富, 陳濤, 周慶亮,李澤椿,等. 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對流系統分析[J]. 套用氣象學報, 2007, 18(05):655-665.
[9]楊成芳, 李澤椿, 李靜,等. 山東半島一次持續性強冷流降雪過程的成因分析[J]. 高原氣象, 2008, 27(02):442-451.
[10]王鵬雲, 李澤椿. 災害天氣和中尺度氣象學研究[J]. 氣象科技, 2001, 29(01):10-14.
[11]郭進修, 李澤椿. 我國氣象災害的分類與防災減災對策[J]. 災害學, 2005, 20(04):106-110.
[12]馬清雲, 李澤椿, 陶士偉. 單部都卜勒天氣雷達風場反演及其在數值預報中的套用試驗[J]. 套用氣象學報, 2001, 12(04):488-493.
[13]畢寶貴, 鮑媛媛, 李澤椿. “02.6”陝南大暴雨的結構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氣象, 2006, 25(01):34-44.
[14]MU Jianli, 王建捷, LI Zechun. 2005年6月華南特大連續性暴雨的環境條件和中尺度擾動分析[J]. 氣象學報, 2008, 66(03):437-451.
[15]楊成芳, 李澤椿, 周兵,等.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徵[J]. 大氣科學學報, 2007, 30(06):857-865.
[16]畢寶貴, 劉月巍, 李澤椿. 秦嶺大巴山地形對陝南強降水的影響研究[J]. 高原氣象, 2006, 25(03):485-494.
[17]李曉莉, 何金海, 畢寶貴,李澤椿,等. MM5模式中城市冠層參數化方案的設計及其數值試驗[J]. 氣象學報, 2003, 61(05):526-539.
[18]孫軍, 李澤椿. 西北地區沙塵暴預報方法的初步研究[J]. 氣象, 2001, 27(01):19-24.
[19]畢寶貴, 章國材, 李澤椿. 2003年淮河洪澇與西太副高異常及成因的關係[J]. 熱帶氣象學報, 2004, 20(05):505-514.
人才培養
李澤椿作為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碩博生導師已培養畢業了十餘名博士、碩士生(2016年7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
榮譽表彰
稱號 | 獲評時間 |
---|
中國著名工程師 | 1981年 |
正研高級工程師 | 1987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95年
|
| 2004年 |
社會任職
1983年到1996年,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北京氣象學會理事長。
現任國務院應急辦專家組成員、國家環保部兩委委員、國家民政部減災委專家組成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博生導師。
親屬成員
父親:
李清悚,曾先後任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下屬教育電影製片廠廠長。
人物評價
作為一位氣象工作者, 李澤椿以積極的心態, 用務實的精神,不斷的追求卓越。
(雜誌《科學中國人》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