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老鄉”陳明“勾引”出的李澤厚思想讀本。完全實錄,真實現場,這裡有生活中的李澤厚, 這裡有真性情的李澤厚,這是至情人的赤誠語,無關風月只關情。《李澤厚對話集·浮生論學》為李澤厚與陳明2001年的對談錄,主要由李本人解讀自己的思想及其發展脈絡,並談及哲學、歷史、文學等諸多問題,內中頗多新理論觀點和對現實文化狀態的見解。書中還述及李與學界名人的交往。本書實為李澤厚先生的對話體學術自傳。
基本介紹
- 書名:李澤厚對話集:浮生論學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103205
- 作者:李澤厚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466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本書為李澤厚思想讀本,由李本人直接解讀自己的思想及發展脈絡。
2.本書可看作李澤厚的對話體學術自傳,集中展示了他的人生和思想、學術的發展。
3.書中李澤厚臧否學界人物,詳述他與這些人的交往,可了解學界的名人軼事。
我覺得在二十世紀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裡面,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太多,而李澤厚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繼問世,幾乎是獨領風騷,風靡了神州大陸。任何人大概都無法否認他的著作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重大價值、影響和意義。
——何兆武(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李澤厚先生為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能解決,但他提出的問題對我們有理論也有現實的意義。如果他的問題成為我們的問題,而我們的問題又成為大家的問題,那么真正具有時代性的“公論”就為期不遠了。
——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回過頭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歷史,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80年代,影響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澤厚,……我們回顧這幾十年,我們現在能舉出來的就是李澤厚,這樣一個全局性影響的就這一個,……我們需要李澤厚式的思想家,李澤厚式的哲學家。我們不是超越李澤厚,我們要達到他的水平,我覺得這可能是當下中國知識界、思想界很迫切的問題。
——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從80年代至今,30年來,有一個人的書出一本我買一本,目錄也不看,只有一個人,就是李澤厚。
——黃子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澤厚老師的書,儘量想從當時歷史是怎么發生、怎么變化的,當時人怎么想的這個角度看,所以讀起來,一直都印象很深。
——趙汀陽(中國社科院院哲學所研究院)
李澤厚作為思想家、學者給人深刻印象有兩點:一是他獨立的個體思想方式,二是對時代深層精神大問題的把捉意識。後者極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門一戶,中國問題自然會誕生中國思想與中國哲學。李澤厚風格之魅力並非流行的所謂審美生動云云解釋,而是在其高度專業學術化語言深處自然質樸傳達出的人文激情,這使他同時與那些膚淺的情緒宣洩和無問題意識、無人生深情的紙面討生活學者(孔門所說“為人之學”和陽明所說“口耳相傳”之學者)區別開來。
——尤西林(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先生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和美學家,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十餘年中,他的哲學美學思想影響了包括筆者在內的整整一代人,頗像英國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國的著名思想家讓·保羅·薩特。……他的美學思想自成體系,可以代表中國文藝學的最高成就。李先生的原創性足以使他當之無愧地躋身於世界最偉大的文藝理論家之列。
—— 顧明棟(美國德州大學教授)
2.本書可看作李澤厚的對話體學術自傳,集中展示了他的人生和思想、學術的發展。
3.書中李澤厚臧否學界人物,詳述他與這些人的交往,可了解學界的名人軼事。
我覺得在二十世紀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裡面,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太多,而李澤厚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繼問世,幾乎是獨領風騷,風靡了神州大陸。任何人大概都無法否認他的著作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重大價值、影響和意義。
——何兆武(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李澤厚先生為我們提出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能解決,但他提出的問題對我們有理論也有現實的意義。如果他的問題成為我們的問題,而我們的問題又成為大家的問題,那么真正具有時代性的“公論”就為期不遠了。
——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回過頭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歷史,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80年代,影響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澤厚,……我們回顧這幾十年,我們現在能舉出來的就是李澤厚,這樣一個全局性影響的就這一個,……我們需要李澤厚式的思想家,李澤厚式的哲學家。我們不是超越李澤厚,我們要達到他的水平,我覺得這可能是當下中國知識界、思想界很迫切的問題。
——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從80年代至今,30年來,有一個人的書出一本我買一本,目錄也不看,只有一個人,就是李澤厚。
——黃子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澤厚老師的書,儘量想從當時歷史是怎么發生、怎么變化的,當時人怎么想的這個角度看,所以讀起來,一直都印象很深。
——趙汀陽(中國社科院院哲學所研究院)
李澤厚作為思想家、學者給人深刻印象有兩點:一是他獨立的個體思想方式,二是對時代深層精神大問題的把捉意識。後者極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門一戶,中國問題自然會誕生中國思想與中國哲學。李澤厚風格之魅力並非流行的所謂審美生動云云解釋,而是在其高度專業學術化語言深處自然質樸傳達出的人文激情,這使他同時與那些膚淺的情緒宣洩和無問題意識、無人生深情的紙面討生活學者(孔門所說“為人之學”和陽明所說“口耳相傳”之學者)區別開來。
——尤西林(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李先生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和美學家,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十餘年中,他的哲學美學思想影響了包括筆者在內的整整一代人,頗像英國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國的著名思想家讓·保羅·薩特。……他的美學思想自成體系,可以代表中國文藝學的最高成就。李先生的原創性足以使他當之無愧地躋身於世界最偉大的文藝理論家之列。
—— 顧明棟(美國德州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李澤厚,當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193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著有《美的歷程》、《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論語今讀》、《己卯五說》、《哲學綱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權威和標準嚴格著稱的《諾頓文集》,他的著作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休謨、康德、萊辛、黑格爾等大哲學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選。李澤厚是美學、馬克思主義和身體理論這三種類別目錄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學家。
圖書目錄
一
主要毛病: 缺乏原創性——巫?西文化強調being, 中國文化強調becoming 的根源——這幾年的稿費收入: 60 萬
二
少年得志——密西根跳迪斯科—— “這大概是第一次講, 以前從沒講過……” ——社群主義在美國有合理性, 在中國則要警惕
三
“想不到你陳明也走不出民族主義的誤區” ——這20 年的思想進程可用四個“熱” 概括: 美學熱·文化熱·國學熱·西學熱——學生: 最喜歡的·最欣賞的及最不欣賞的——面對批判
四
五代以前不姓李, 是曾國藩給定的——隔壁班上的女孩——A 型性格, 經常有挫折感——曾經革命: 給彭遠懷送傳單——傷心一醉為表姐
五
有人說我抄襲薇拉?施瓦茨——恩怨與印象: 從劉曉波?朱學勤到顧準?陳寅恪?錢锺書
六
《原道》與啟蒙情懷——耿耿於懷張岱年——由《讀書》評獎說起:自由派不寬容?新左派不公正?基督徒不謙卑
七
用儒家的情本體填充海德格爾的“ 深淵” ——最喜歡的六位西方哲學家休謨居首——中國思想家中還是孔子第一
八
最喜歡的中國文學家不是杜甫李白也不是屈原蘇軾, 而是陶淵明——閒話種種 287
九
這10 年的得意之作: 巫史傳統——從舊石器時代說起——不支持你的良好感覺
十
殊途同歸: 西體中用與中體西用——我的東西就三句話: 心理成本體?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
十一
儒學四期, 就是把中國文化的精神跟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存在主義融合在一起——有了悲劇感對人生的理會更深刻
十二
儒學宗教化的基礎: 天地國親師——儒學後馬克思主義——帶三樣東西去荒島: 食品?圖書和女人
十三
餐桌碎語: 鞏俐·陳魯豫與序
主要毛病: 缺乏原創性——巫?西文化強調being, 中國文化強調becoming 的根源——這幾年的稿費收入: 60 萬
二
少年得志——密西根跳迪斯科—— “這大概是第一次講, 以前從沒講過……” ——社群主義在美國有合理性, 在中國則要警惕
三
“想不到你陳明也走不出民族主義的誤區” ——這20 年的思想進程可用四個“熱” 概括: 美學熱·文化熱·國學熱·西學熱——學生: 最喜歡的·最欣賞的及最不欣賞的——面對批判
四
五代以前不姓李, 是曾國藩給定的——隔壁班上的女孩——A 型性格, 經常有挫折感——曾經革命: 給彭遠懷送傳單——傷心一醉為表姐
五
有人說我抄襲薇拉?施瓦茨——恩怨與印象: 從劉曉波?朱學勤到顧準?陳寅恪?錢锺書
六
《原道》與啟蒙情懷——耿耿於懷張岱年——由《讀書》評獎說起:自由派不寬容?新左派不公正?基督徒不謙卑
七
用儒家的情本體填充海德格爾的“ 深淵” ——最喜歡的六位西方哲學家休謨居首——中國思想家中還是孔子第一
八
最喜歡的中國文學家不是杜甫李白也不是屈原蘇軾, 而是陶淵明——閒話種種 287
九
這10 年的得意之作: 巫史傳統——從舊石器時代說起——不支持你的良好感覺
十
殊途同歸: 西體中用與中體西用——我的東西就三句話: 心理成本體?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
十一
儒學四期, 就是把中國文化的精神跟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存在主義融合在一起——有了悲劇感對人生的理會更深刻
十二
儒學宗教化的基礎: 天地國親師——儒學後馬克思主義——帶三樣東西去荒島: 食品?圖書和女人
十三
餐桌碎語: 鞏俐·陳魯豫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