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碼頭是四川省五個最大的內河碼頭之一,並位列之首。常年停靠碼頭作業的客渡船48艘,貨船70餘艘,漁船十餘只,年客流量近100萬人次,年貨運量逾100萬噸。該碼頭於2021年1月6日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渡碼頭
- 年客流量:近100萬人次
- 年貨運量:逾100萬噸
- 岸線:150米長
名源

李渡碼頭是四川省五個最大的內河碼頭之一,並位列之首。常年停靠碼頭作業的客渡船48艘,貨船70餘艘,漁船十餘只,年客流量近100萬人次,年貨運量逾100萬噸。該碼頭於2021年1月6日撤銷。
李渡碼頭是四川省五個最大的內河碼頭之一,並位列之首。常年停靠碼頭作業的客渡船48艘,貨船70餘艘,漁船十餘只,年客流量近100萬人次,年貨運量逾100萬噸。該碼頭於2021年1月6日撤銷1。名源李渡鎮是因古時一李姓人家在...
嘉陵區李渡碼頭是嘉陵江南充轄區客運量最大、最繁忙的渡口,李渡嘉陵江大橋建成後將取代船渡。 2017年10月25日, 南充市2017年交通重大項目“百日攻堅”誓師大會暨嘉陵區李渡嘉陵江大橋開工儀式上,正式發布了大橋開工的訊息。李渡嘉陵江大橋(油房坎渡口改公路橋)是四川省《渡口改橋2016-2020年建設推進方案》中的...
李渡碼頭為內河碼頭;截至2011年末,有客船46隻,渡船3隻。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李渡鎮因明朝初年,有一李姓大戶在嘉陵江邊置船擺渡,故名“李渡”。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渡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高蹺獅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獲榮譽 2021年8月,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鶴鳳村隸屬於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街道,現歸屬於李渡新區管委會管轄,地處長江之畔,南與龍橋街道辦事處隔江相望,北臨義和場鎮,東靠涪陵三大工業園區之首的李渡工業園區,西與金科現代農業園相鄰。鶴鳳村由以前的王靈村和大石村合併而成,現有有農業社7個,總人口3188人,常年在家人員2077人。黨員74人,常年在家黨員53...
李渡街道,隸屬於重慶市涪陵區,地處涪陵區西部,東與鄰江北街道、百勝鎮接壤,南抵長江江心線與龍橋街道隔水相望,西與義和鎮相連,北與長壽區毗鄰,距涪陵區政府駐地1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10平方千米。明朝時期,李渡街道境域屬涪州李渡里和謝石里;2008年5月,由李渡鎮與致韓鎮、石龍鄉合併為李渡街道。截至2020...
李渡老街 李渡鎮現存的老街有后街、石橋街等。在李渡老街,乾隆年間集中了萬隆、萬盛、萬茂、萬祥、萬義、福興泰、福裕泰、福生、福隆9家私營酒業作坊。其中設在后街的福生作坊、福隆作坊門面還在。李渡萬壽宮 李渡萬壽宮,位於李渡鎮翠花街北頭的撫河碼頭口岸處,占地面積十餘畝,是撫河沿岸道教活動勝地。據《臨川縣誌...
第三章 水碼頭文化 第一節 灘口與廣船碼頭 第二節 船工行話拾趣 第三節 船工號子 第四節 水上信仰與禁忌 第五節 幫會文化 第四章 民間信仰 第一節 李渡人的崇拜對象 第二節 李渡人敬奉的神祗 第五章 民風民俗 第一節 生產生活習俗 第二節 婚喪嫁娶習俗 第三節 歲時節令習俗 第六章 民間文藝 第一...
因李渡鎮地處撫河東岸,過往商船絡繹不絕,三個貨運碼頭長年擁擠,人流量很大,良好的文化和地理環境,為李渡道情的生存與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民國末期。歷史淵源 李渡道情作為一種民間說唱表演藝術,其歷史淵源,並無史料記載。據新版《臨川縣誌》記載,“李渡隋唐立街(公元581—907),宋元開圩...
李渡碼頭貨船曾沿堤排開數公里 撫州商幫為贛商的一個分支,進賢縣李渡、文港等鄉鎮原來屬於撫州地區,同時也都是緊臨撫河的地區。李渡當年船運的貨物碼頭,停靠的貨船沿河堤排去有數公里長,各色貨物上上下下。從晚清到抗戰時期,李渡的商貿達到最高峰。那時李渡人開了俊記、慎孚等數家錢莊,有幾家的銀票還可在上海...
嘉順港區作為南充港的中心港區,承擔為南充經濟腹地的貨櫃運輸提供中轉服務,並承擔臨港化學工業園區的原材料、產品運輸以及城市發展所需的散雜貨的中轉運輸,這箇中心港區,還包括都京、河西、李渡3個作業區。儀隴港區有鐘家壩和湯加壩兩個作業區,是嘉陵江上重要的化工產品集散港區,打造川東北地區產業集聚中心的...
2015年12月17日,一駁船在長江重慶涪陵段發生翻沉。經過公安機關初步調查,目前有9名人員失聯。事故船舶正在打撈中。據介紹,12月17日中午12時左右,涪陵鎮安船舶有限公司“鎮安201駁”,擬為興林造船廠船舶實施下水作業,暫時停靠在涪陵李渡長江段雞公嘴水域(非碼頭處)。該船一名作業人員於12月17日下午17時離船...
據考察隊研究,河流坡度越小,河曲越易發展。而河曲的發展又減削河床,兩者互為因果。嘉陵江河床坡度,自昭化虎跳驛以下至蓬安李渡間,從每公里0.7米逐漸下降到每公里0.26米,河曲也就越發展,河幅增寬;下游坡降略有增加,河曲也有所減少。岩石性質對河流旁蝕影響很大,蓬安南充間的紅色頁岩區,極易受侵蝕而河曲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