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洪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
- 出生日期:1982年
- 職業:高級管理
- 畢業院校:鄭州大學
- 主要成就:北京報媒集團執行總裁
- 從事領域 :傳媒、IT
- 祖籍屬地:山東臨沂
人物履歷,人物生平,記者訪談,管理理念,經典語錄,主要成就,
人物履歷
2000年創辦九城億盟商業聯盟,結合網路,網遊,直投模式,接觸商業領域。
200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新聞系,後在當地電視台任職新聞新聞記者,同時研究傳媒理論,商業模式,並創辦電商網路,提出網路服務會所時代概念,進入酒店,餐飲業首次創業,開發古典三國菜系。在戰略定位出現失誤,實體轉讓,退出餐飲業,開始研究企業戰略定位。
2005年數次招商舉辦電子競技大賽,進行B2BB,B2C等電商託管業務。
2006年到北京大學等高校深造企業管理,行銷策劃。進入外資企業零售,服裝等行業任職中國區行銷總監等高級管理職務。
2008加入北京報媒集團,業務分拆後,先後任職集團戰略副總裁,執行總裁,並進行戰略擴張,分拆網路,戶外傳媒,影視,廣告,新媒體傳媒,管理諮詢,教育培訓等業務。此後多次策劃各種商貿,傳媒峰會,並聯合創辦樂道無線手機遊戲開發,中華禪醫協會,慈善基金會等公益性組織。
2011年,利用傳媒優勢,整合中醫藥資源,兼任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醫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拓展傳統中醫,涉入中外醫學,中醫藥交流。
2011年,榮膺“企業戰略管理青年專家”。
人物生平
被國內幾十家媒體,網路報導;主要是傳媒,商業方面,最初網路報導報媒集團執行總裁李洪臣,精細化大戰略決戰商業江湖,因其強勢個性,“潮”式語錄也曾引起議論。在後來管理中,從行銷戰略導向逐漸改變風格,強調價值理念和文化信仰。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在朋友圈裡,也流傳著李洪臣關於事業和人生的這樣一句語錄:三十思變,四十求穩,五十則安。他多次發言強調,在這個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各種無法預期的壓力決定了競爭的激烈和生活的無序變化,大多數人在事業中,三十歲還沒有戰略突破和定位精準的話,就要想辦法改變一下環境或者進行一次精細戰略規劃,所謂變則通,而四十歲就要穩定下來,看看從前,想想以後,家庭和事業都要求得穩定,五十歲以後,則要安逸下來,享受一下生活,總結一下人生。
李所經歷的歷程中,有過很多不同風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每一個階段都像是命中注定。一個城市,一群朋友,換一個城市,又是一個圈子。
幾所大學歷修數個專業,新聞,電商,管理,行銷,是中土企業文化忠實研究者和倡導者,他博學廣記,富有才情,精通文字,兒時被稱作“鬼才”。八歲能文,思想早成,一位朋友還留有幾首他兒時詩作,並有書法家創作成書:
水月照清明,流雲撫松影。
萬山濯風寂,夜來雛鳥驚。
從整體看,李氣質儒雅,但實則性格堅韌,有時又過於強勢。長於交友,卻疏於交際應酬。對事業有強烈的成功欲望。他曾直言不諱的說是有時候事業和應酬兩項處理是自己的一個不足。經常周旋於各種商人與官員之間,心裡有時感覺特別“乏味”,他用乏味這個詞表示。他解釋說做企業,需要“靜養”,太高調的行事和行為方式,難免會讓企業在法律法規之間游離。
在他寫的家族族譜訓己記中的幾段文字也顯露了他的一些看淡的性格:
恆古以來,命理無常,不信則人定勝天,信則命有定數。祈天明鑑,或龍嘯九天,攔雲霄之月;或勸諫己身,世間萬事,隨緣為要,順其自然,擇善而從,擇良而棲。少未曾昧心,長亦無所愧,笑看終老為安。
李的不乏幽默風趣的個性和交往時敏銳性格讓一些年輕人更願意和他結交,也博得年輕人喜歡。
李在一次走進高校給大學生做未來職業培訓時曾經笑侃過一段話:任何成功的人不能太過得意,媒體炒作,專訪推介,自傳出書,暢談成功之道,人格之美。一個人的成功包含很多因素,機遇,人際,平台,勤奮,能力等等。一些地方領導,職位一高,立即開始吃喝應酬,北大深造,出國考察,博士鍍金。一次吃喝好幾萬,不是說明你有本事,眼都不眨的簽單這么多錢,只能說明國家給了這個機會,你是在拿國家的錢揮霍,你從自己家拿錢出來吃喝招待試試,估計吃完飯回家一看,老婆就上吊自殺了,自殺前還不忘留一紙條:老公家裡還有十幾條金鍊子你也拿去吃喝了吧,這日子沒法過了。你看這多不好,為了錢傷了感情還好,這根本就是為了感情傷了錢啊。你吃完高價飯,手持牙籤嫌牙縫裡肉太多,塞的難受時,不奢望你能想起犀利哥,西單磕頭王之類的貧困人群,你只要想想我們在座的家鄉子弟學生還有很多畢業後還沒工作呢,能不能多想想怎樣解決更多就業問題,讓我們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大家一起有肉吃,牙就不會塞的這么難受了。最近我們周邊出現很多國學者,總炫耀自己是國學大師,和老孔孟莊几子是老鄉,其實你讓他背出一篇完整古文都勉為其難,真會背估計老子就會知者不言,孔子即刻不恥下問,孟子稱頌仁者無敵,而莊子從此會只夢君不夢蝶了。你看,我也懂國學,也能裝大師,其實我小聲告訴你,這些都是昨晚跟我上國小的侄子學的。
這些言論和大多數言語中庸的企業家不同,在鬨笑中也博得很多人喜愛。
李在商業洽談或者和朋友閒聊時,很有耐心的傾聽,注重細節,相比常規應酬好像更願意投入精力,他的解釋是:“不是故意為了拉近距離或者表現親和力,只有真正尊重別人,過後才不會留下遺憾或者愧疚,很多人一生只能見到一次,如果為了應付而見面,那是浪費時間,既然坐到一起,就要有個好的開始和結束。”
有一些各行業創業者或企業家拜訪他後也總結,他對企業戰略或者運營方面確實有獨到見解,表現欲很強。他曾多次說過,絕不讓來拜訪的人“空心”而回,至少也要得到一些啟示。
他的一位作家同學曾經對他有過這樣一個評價:才隱於胸,情藏於心,一語言畢,驚鳴四座。李洪臣看待任何事物獨闢蹊徑,見解獨到。他往往擅於借鑑別人的經驗和理論,從中總結出能夠更加適用的方法,找到問題的根本。
認真和真實這兩個辭彙不光是褒義,有時,會同樣帶來人際上的負面效應。
李有次參加企業品牌定位診斷,需要給企業,品牌做戰略定位時,看到企業老總不太懂企業管理知識,也欠缺戰略規劃能力,現場一些所謂專家都說 戰略定位只需要給企業定幾句文字性的 語言就可以了。李當場駁斥說這是“扯淡”。戰略規劃不是簡單的定幾句口號,說自己是高端的就是高端的,說自己是做行業一流,就是行業一流或者就能成為行業一流了。戰略規劃和定位要結合企業本身和行業現狀,融合企業文化,管理,行銷,團隊等各種因素。需要全盤考慮,不是簡單的提幾句口號。
過後,李直言,不能因為一些企業家不太懂就可以隨意忽悠,擺出專家架勢,只管拿到高額諮詢費,不管企業過後是否撕心裂肺,專家一走,老闆跳樓。只有同樣是做企業的,才知道做企業多難。
其實從商本不是他的初衷和本意,在鄭大新聞系畢業後曾做了幾年記者,做媒體時,接觸了很多各行各業的企業家,父輩曾在大連沿海經商的潛移默化影響,才讓他對商業產生了濃厚興趣。
出於記者經歷的職業習慣,像搜狐的張朝陽偶爾到一線實操一樣,李洪臣在從商後,經常會抽出時間,親自為一些慈善企業家做專訪,和目前市面上的名人專訪不同,他的文字獨具一格,充溢著深厚的古典和現代文學色彩,每一位被訪者都被富有情感的挖掘和升華。平時說歸說,他為別人寫的文章發表後也曾備受質疑,因為內容都是只挖掘優點,不描述缺點。對此,他解釋說,這雖然和公眾性信息原則違背,但既然是缺點,你還非要大肆宣傳他幹嘛,留著讓他自己改就行了,多看別人優點,少看點缺點,這不是好事嗎。
做企業家必須有信仰和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李洪臣在接受採訪時認為,成功企業家,財富雖然是衡量一個人實力的基礎,但是綜合評估更重要。他對於資本現金流的理解是,企業不能單純用資本衡量實力。就像一些富豪,資本的多少並不能足以顯示一個人想要實現的價值,單純以物質和資本作為成功標準來衡量就偏失了價值觀方向。他有個形象的比喻:當一個創業者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天天想什麼時候能夠產生利潤,挖掘幾桶金。當他有一百萬時,卻感覺自己很貧窮,因為一百萬不夠買房子,甚至連一輛好車都買不到。而當他擁有一個億的時候,依然感覺自己很貧窮,因為億萬富豪的圈子裡的人都可以出手上億在國外購買別墅、私人直升機、遊艇,一億元資本在高端消費下,根本難以滿足這種單純的物質欲望。而另外一位企業家則和他關於金錢外在表現的物質形式和精神範疇進行過不同見解的討論。
李在多個場合說,成功的價值應是你想要什麼,想要實現什麼。並且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點,最終找到依託和信仰,而不是單純擁有資本。
最初從商,李洪臣選擇的是傳統行業,在網路遊戲盛行的時代,他創辦綜合網路會所,把網路,娛樂、遊戲與餐飲結合,形成概念式經營。在快捷酒店品牌商業模式成型並從主流城市進軍二線城市時,他又進入酒店餐飲領域,開發古典菜系和文化系列菜系。在入主傳媒領域後,多次策劃亞太以及歐美商業、貿易、傳媒企業峰會,在傳媒商業策劃領域積累了豐厚經驗。在前期探索的商業模式中,他更注重企業產生的實際效益,對此,他解釋說:“有時做企業就像研修武術,神形兼備只是其一,力道才是基礎。”
2008年,李洪臣出任北京報媒集團戰略副總裁,後任執行總裁,當時的傳媒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和行業紛雜繁榮期,新興傳媒層出不窮,創業大軍風生水起。他對集團業務進行了整體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並提出了以點帶面、精細專業的理念,在戰略規劃中,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利用資源優勢,對接美國,南非,高棉等地區。
經過整體規劃和資源整合,業務分拆後涵蓋了網路,傳媒,影視,廣告,行銷策劃,雜誌,教育培訓,網路商城等業務平台及領域。李也形成了自己一整套互動行銷模式,有效的把傳統媒體,網路運營結合在一起,行銷、策劃、推廣、宣傳為一體的行銷模式。
他整合網路資源,旗下網路在國內已經開通上線三十多個分網和頻道,除資訊以外,覆蓋國內大多數省區新農村業務,與各級政府機構建立戰略合作,為中國新農村建設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而在這期間,運營擴張也曾面臨過問題,期間他曾在風投和風控行業現身諮詢,意求合作。
藉助傳媒領域領先資源優勢,早在國內各行業市場提倡“把握客戶需求”理念時,李洪臣率先提出“導入式為客戶創造需求”的企業行銷模式。而在公司所有新職員培訓中,他不斷強化這個理念。對此他的理解是:客戶需求能夠創造市場和商機,但是很多客戶對於自己的需求的真實定位並不明確,也不專業,如果坐等需求,進行市場開發,往往就會同時走進競爭核心圈,如果資本鏈斷裂,就會面臨市場危機。企業經營和上線產品在經過科學的市場調研和評估後,能夠走在市場的前面,行銷就會占據主動,品牌塑造就會更加靈活。在一次項目競標中,這種理念就成功發揮了主導作用,當時客戶需要加強品牌塑造的策劃,重點是進行外宣。一起競標的其他業界品牌在忙著整合媒體資源,重點為客戶進行廣告,外宣,公關策劃時,李洪臣卻引導諮詢團隊為客戶進行了全面診斷和經營評估。提出先從企業內部開始,構建完整的企業文化,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經營定位,完善外宣細節,再配合外部進行品牌塑造,他解釋說單純進行市場的外宣推廣,只能造成外強中乾的局面。最後簽約的業務分成了三大塊:企業文化構建,企業宣傳外包,企業品牌塑造與整體外宣,業務增值翻了三倍。
在2009年,進入手機網遊領域,聯合創辦樂道無線,樂道無線業務領域涵蓋了SNS手機網遊,移動(APP)終端客戶解決方案,WaP手機平台運用,Web視覺設計平台等,致力於用戶互動創新模式研發。
多年前,李在北大一次企業家峰會提出傳媒業的“3I”(integrate)理論,核心是模式,品牌,資源:一是商業模式定位與資源整合,尤其是傳統媒體受到網路媒體的衝擊後,更應該強調經營平台、經營定位的深度性和專業性以及行業精細化細分。二是品牌傳播廣度與公關行銷整合,占據信息市場,引導輿論方向,塑造品牌的持續強度,必然能打入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三是整合行銷與商業模式定位整合,網路時代的到來,對傳統信息與生活理念的衝擊迫使傳媒業加強並參與到整合行銷當中來,而平台本身的商業模式定位和品牌的結合是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新興傳媒市場的發展和競爭趨勢驗證了他的判斷,尤其是在整合行銷方面,國內同行業群雄並起,紛爭天下,大格局已經形成,未來的新興傳媒的興起唯有創新和資源優勢強化才能立足“商業江湖”。
記者訪談
來源:人民網等網路媒體摘選
記者:目前國內會展、會銷領域做的很熱,那么在未來這個行業的發展您是怎么看待的?
各種交易會,博覽會,高峰論壇,展示會,經濟峰會等在一定程度上繁榮了行業發展,能夠提供更多的品牌價值和行業信息,能夠綜合、共享各方資源。但是這個產業必須要打造一個專業化品牌,實現穩定增值,能夠真實有效的給參會者帶來實際或者軟性效益,而不是單純的謀利。最好跟國家相關政策符合,爭取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同時也要注意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去做,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記者:相比傳媒行業高管的高調,您很少公開言論,而且在一次經濟管理會議中提到過“合影經濟”這個概念,您對當前一些“合影經濟”是如何評價的?
兩方面說,一方面合影經濟確實能夠產生效益,很多會展或者評選機構藉此能夠塑造自己的品牌。利用政治明星和社會名流產生的效應以及他們的公益形象,藉此提高自己的信譽度、強化自身品牌。
另外,單純靠合影經濟產生的品牌塑造和產業增值將會面臨極大風險。有兩個問題需要加強,一是應該真正得到官方認可,二是你本身的品牌和產品確實能夠帶給客戶實際的回報。因為客戶都是拿錢來的,他們需要認可你給予的價值回報。為什麼有些會做的不景氣,做一屆賺幾百萬,再做招商就很難,原因很多。歸根結底還是基礎沒有做好,務虛不務實。把大的戰略策劃的相當高端,但是細節做的不到位。
記者:您很多時候非常重視企業戰略,請您談一下關於企業戰略的看法。
一個企業成長的基礎是經營定位的精準和商業模式的可塑性。經營定位也就是你的產品或者服務必須要符合市場的要求,無論是質量,品牌,價位,服務等都要體現各種優勢,而商業模式就直接和市場、行銷、推廣等對接,必須要能夠為企業帶來持續的效益或者有很好的前景預期。在此基礎上,企業的運營,管理,行銷,文化,品牌等就要強調戰略規劃了。在未來是如何定位企業的發展,如何保證能夠持續發展,以及在未來怎樣才能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產品怎樣創新,資本具備後,如果要多元化經營,如何規避風險,塑造品牌,這些都是戰略規劃的範疇。過去提做企業要做百年老企的觀念,現在市場的殘酷性讓一些企業能夠維持幾十年的發展就已經很難得了。所以,企業的戰略清晰化是很重要的,而且定位一定要精準。
記者:在企業管理中,相比單純的績效考核,您好像更重視員工的職業規劃,這一點您是怎么看待的?
做企業沒有統一價值觀的核心團隊是不行的,通過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五層次理論,你就會明白,員工和企業不能單純以利益掛鈎,這中間的因素有很多。要注重精神與利益雙重結合。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給員工作長遠的規劃,就代表企業的經營者自身都很迷茫,對企業都沒有很好的戰略構想,或者是為了謀取利益,對於團隊當做為企業服務的工具,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外資寶潔公司做的很好,企業甚至為一些員工作了幾十年的規劃,而國內企業海爾做的很不錯,結合企業文化,把員工凝聚成了一個統一價值觀的整體。對於企業的抗壓和成長幫助很大。管理者如果不為員工長遠著想,那么員工也會以同樣的心態對待企業,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今天你給五千,明天有企業出一萬,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跳槽。
管理理念
延伸連結:李曾提出過幾個著名規劃管理法則,其中的一個規劃原則之“狗啃骨頭”法則。
法則之一,狗啃骨頭。
大意是:在管理當中,物質與精神管理必須相匹配,就是物質和精神要相輔相成,永遠給員工一個科學晉升、有序職業規劃的跑道,讓員工永遠看到面前的目標和希望,SMART目標原理同樣適用於員工職業規劃。
有時候,目標和希望也不是一時半會或者很容易就達成的,必須要一直努力,這就需要一整套科學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體系,跟企業戰略發展規劃相融合的,能夠讓員工不斷的向前努力,而且動力十足。
但是,有些企業做規劃就明顯太虛,而且很難實現,讓員工逐漸失去了信念,逐漸演變為為了工作而工作。狗啃骨頭法則就是很形象的比喻,在狗的前面掛一塊香味十足的骨頭,與嘴巴保持難以碰觸的距離,狗想要吃它,就一直不停的向前奔跑,但永遠不能夠實現吃骨頭的夢想,在他的面前看似有著並不遙遠的夢想與目標,它順著這個目標拚命向前跑,不知疲倦,直到失去方向和信心也難以吃到骨頭。
管理中的職業規劃跑道與狗啃骨頭的區別在於目標是一步一步的能夠實現的,只要你努力,就能分享到你應該得到的,只要你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和能力,你就能夠得到職位和物質待遇的改善和提升。
經典語錄
◆沒有敵人的將軍做不了好將軍。(在中小企業高級管理會議上說管理者做事不要太怕樹敵,但要學會化解,想擔負大責任,中庸之道最好別濫用。)
◆全世界都在變,如果唯獨你像中國足球一樣保持穩定的發揮,以永不衝出亞洲為目標,保持穩定、勇往直前,那么很快你就看到連村頭養豬的小花都變成CEO了,你還在為自己的三餐節省兩個饅頭而惆悵呢。(在員工職業生涯和個人能力評估培訓時講解目標分解論。)
◆既然是缺點你還宣傳他幹嘛,就像談戀愛,你不多表現優點,非要表現缺點,知道是缺點還不改,還要去炫耀,別人認為你是婚托呢。(回應有人質疑他的幾篇高端訪談文字對當事人只談優點,只談美好,不訴苦,不說缺點。)
◆不要光看名人和成功人士怎么說,網路上和書上說的事你不能全信,當你成功了,你說賣空氣能賺大錢也會產生大量冬粉。(在一次企業培訓時如此說)
◆就像巴菲特的午餐,馬雲和他吃一次,可能有點用,至少在宣傳時可以說兩人對某件事達成了共識,弄不巧還會影響了股市,但我們在沒有成功時最好自己給自己找條路,不要盲目崇拜,當蓋茨讓你提鞋時,你不要認為是一種榮幸,你要告訴他你沒有這個時間,你正走在“提攜”別人的路上。(在給大學生職業規劃時反對盲目崇拜時說。)
◆如果練習功夫的目的是為了打人致勝,今天你讓別人找牙,等你歲數大了,別人很可能會讓你找墓地。(參加北京品牌自由搏擊賽事賽後典禮時笑談。)
◆表面看沒有需求的客戶,並不代表他真的沒有訴求,把握客戶需求逐漸向為客戶創造需求演變。(在中小企業家峰會上的講話。)
◆能把一塊錢很快變成一千萬是人才,能把一千萬很快變成一塊錢也是人才,這種人最適合去政府帶領大家年終突擊花錢。(強調政府電子政務建設中監督政務版塊要做到廉政透明功效。)
◆都覺得擁有金山才能發大財,但是石頭山卻能蹦出孫悟空。(參加中原一房地產、生態開發集團公司戰略規劃時說。)
◆凡事不能光看表面,就像牛奶摻了三聚氰胺,表面是增加了蛋白質,喝完才知道是變白痴。(管理會議培訓時強調說做行銷的一定要懂的市場調研,看看事實是怎么樣的。)
◆只要制度完善,以後要逐漸以善養“資”,以“資”還善,光靠募捐做慈善,估計很難維持。(對目前慈善基金的信任危機作出評價。)
主要成就
◆新聞媒體,提出媒體影響行政職能的方式,提出媒體+律師+職能單位的記者工作模式。
◆酒店餐飲,開發研究古典文化和三國文化菜系。
◆外資日用消費品,時裝,體育投資,提出本土化體育品牌民族情結、文化發展論以及“為市場創造需求論”。
◆3G手機基於KJAVA、Android、IOS開發平台的研發,涵蓋了SNS手機網遊,移動(APP)終端客戶解決方案,WaP手機平台運用,Web視覺設計平台等,提出用戶互動創新模式。
◆醫學,中醫藥領域,加入中華禪醫協會,致力挖掘傳統中醫,民間禪醫。慈善基金會,關注殘障兒童,並提出做慈善理念:以善養“資”,以“資”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