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毅,男,生於1963年,天津市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毅
  • 出生地:天津市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個人簡介,主要成果,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介紹,科研體會,近年主要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社會兼職,

個人簡介

1984年從南開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並留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工作。此後,在哲學系攻讀研究生學位,並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曾任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從事公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工作十幾年來,先後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2001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主要成果

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

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作為現代新儒學研究叢書之一種,獲第九屆"中國圖書獎";1998年出版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研究》一書,榮獲天津市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著作)三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楊瑞森教授對其學術工作曾給予這樣的評價:"科研的質量和檔次高,屬於深層次、前沿性理論問題。李毅同志多年來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和當代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等重大課題的研究,並陸續發表了獨具個人特色的研究成果。應該說,這些科研成果既是哲學學科前沿性的問題,又是馬列理論教育中的深層次現實性理論問題。研究這些課題,專業性強、難度大,同時又具有前瞻性和廣泛適用性。我認為,把馬列理論教育中深層次問題的研究同專業和學科前沿性問題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是深化高校馬列課改革,提高馬列師資隊伍素質,增強理論教育的有效性和說服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正確方向。在這方面,李毅同志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值得稱讚的典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方克立教授在評價其《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時認為:"李毅的博士論文《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是現代新儒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尖端課題。當今許多研究者總是迴避尖銳的意識形態分歧問題,儘量淡化意識形態色彩。李毅同志知難而進,在這一課題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可以說是填補了一項空白。"
專著《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發表後,王元明、曹耀明教授撰文對其學術價值予以充分肯定。王元明認為:"作者對馬克思主義分析批判現代新儒學的基本路徑進行了闡釋,指出了新儒學始終不能實現其'理想'的理論困境。從史論結合上,以馬克思主義與新儒學的關係為中心線索,對中國現代思想史進行了細微的論述。"這一著作"對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新儒學都做了實事求是的分析,並且從面向未來的高度強調馬克思主義與新儒學要在'對立'中求'統一'、'對話 '中求'溝通',頗具啟發意義。"(見《現代新儒學研究的新進展》,《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曹耀明認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的對立互動關係是近年來提出的新課題。這一觀點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作者對七十多年以來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新儒學兩大思潮的交鋒互動,進行了全面考察。 ""作者指出,中國現代哲學文化的三大流派的對抗中,馬克思主義始終是處於主導地位,而現代新儒學所提出的那種帶有事實與價值兩分的歷史發展觀,'精神貴族'傾向的價值目標和不健全的人生觀,始終不會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帶來最後的成功。"(見《交鋒與互動-評〈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新儒學〉》,《理論與現代化》1995年第1期)
專著《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研究》,系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項目,在對這一成果的鑑定中,方克立教授認為:"本項成果,是目前系統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對立及其實質的專著。選題新穎,樹義堅卓,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著作。"馮貴賢、魏胤亭教授等對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給予了較高評價。

跨世紀人才基金項目介紹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文化思潮研究》課題的基本內容:第一,以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為線索,對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西化派和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文化思潮之間對立鬥爭的關係作一條分縷析的分析。我們認為上述三個派別都是主張中國要現代化的,不過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就三派複雜的思想關係說,西化派和以現代新儒家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似乎是水火不容;他們之間發生過多次激烈的中西文化論戰。但他們在反對社會主義,要求走資本主義道路這一點上是共同的,不過各自選擇的發展模式不同而已。置於這樣一個大的思想鬥爭的背景下,我們就不難看清各派不同觀點的理論實質。第二,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中國文化傳統,尤其是儒學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關係以及"西學"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關係,進行分析、研究,在梳理、總結的同時,挖掘其不同文化派別的積極合理思想。由此對"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文化發展原則,從理論上論證、闡釋。第三,從理論上對"儒學復興論"、"西化論"在有關文化與政治、經濟關係等問題上的偏失進行評析。結合社會發展的實踐,對儒學傳統在東亞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客觀分析,給予"儒家資本主義"之謂以理論的界說。第四,對當前文化保守主義及其以世俗文化消解意識形態,對諸如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等問題上的詰難,作一積極回應。
本課題預計在下列問題上有所突破。1、文化與政治、意識形態的關係。主要是針對文化保守主義和"西化論"堅持的文化與政治、意識形態兩分的片面思想,闡述文化與政治、意識形態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性,從根本上論證文化建設的實質內涵。2、反帝反封建與現代化的關係。文化保守主義和西化論從其所理解的文化立論,認為現代化與反對帝國主義是可兩分的。由此,他們所宣張的"殖民主義"和"文化啟蒙"就成了脫離現實社會運動的"發動"和"假說"。這也是他們和馬克思主義根本分歧的焦點。本課題將著重從這方面論證反帝反封建與現代化發展的內在關係,闡述現代化的應有內涵。3、改良與革命的關係。堅持"改良"救國,這也是 "西化論"和文化保守主義的共識。"告別革命"成了他們反思中國現代史得出的共同結論。課題將以中國社會實踐的發展為線索,闡釋"革命"在中國社會發展中偉大作用和意義。本著這樣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兩點:一是要詳細占有資料,這是實事求是地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二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自由主義"西化論"和文化保守主義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評論。這一點也是近年來文化保守主義等批評最多的。他們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看作是我們的研究無法突破的"瓶頸"。我們一方面堅定堅持正確的學術立場,另一方面必須對新儒家等的批評作出回應。

科研體會

1、科研工作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其注入動力;
2、科研工作只有和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其注入活力;
3、科研工作是一項艱辛的勞動,不過只要你有耕耘,就會有收穫。

近年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
1.把握理論前沿,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針對性《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年第2期
2和諧理念觀照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第5期
3“告別革命”論三謬《高校理論戰線》2005年第6期cssci
4.民族精神開掘的探索《道德與文明》2005年第4期cssci
5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探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3期
6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11期
7努力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高校理論戰線》2006年第4期cssci
8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發展中需要正視的問題《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9論市場經濟視域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機制建設《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10加強文化思潮研究,增強先進思想文化的引導力《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第7期
11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和諧社會《光明日報》2006年11月27日第5版
12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與學科建設《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3期是cssci
13馬魂、中體、西用: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新思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與寇清傑合作。核心。
14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人民日報》2007年12月23日。
15.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闡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1期。Cssci
16.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第13期;
17.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與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南開學報》2008年第3期。
教學論文: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與學科建設》教學與研究2007(3)cssci
《馬魂、中體、西用: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新思考》李毅寇清傑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2007(6)。核心。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人民日報2007.12.23
教材:

科研項目:

1.新自由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思想淵源(05BKS031)國家社科基金2005——2007年6.5萬
2.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研究(2008JYJW017),教育部重點項目,經費:7萬

社會兼職

天津市毛澤東思想研究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