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池

李楚池,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嘉禾縣田心鄉玉洞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嘉禾,傳說是炎帝神農發現野生稻種並試耕試種的聖地;也是炎帝神農教耕教種之餘,坐在“丙穴”石岩上撫琴傳播音樂種子的寶地。把嘉禾縣比做一座大琴台,從南疆到北域,平行著兩根弦子,其中一根就是藍色鐘水,溫馨地、不捨晝夜地流向瀟湘;另一根就是黃牛嶺山脈,從“牛”頭到“牛”尾蜿蜒起伏四十餘里。而玉洞村,像一塊玲瓏閃光的玉,嚴嚴實實地鑲嵌在黃牛嶺第一峰(俗名黃牛頭)的“琴柱”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楚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嘉禾縣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音樂嘉禾,音樂玉洞,令人神往。然而,在舊社會,嘉禾的禾並不嘉,玉洞也不產玉。自明崇禎十二年嘉禾建縣以來,天災人禍,紛至沓來。族譜記載,清光緒二十八年(1802年),玉洞鬧溫疫,不到兩個月,全村死亡二百多人。楚池的祖父李恩德一家六口,死了一半,活下來的只有恩德老兩口和老二兒子保興了。這個保興,就是楚池的父親。保興生得五大三粗,農忙時侍候租種下來的幾畝薄田,農閒時,挑煤腳、挑鹽腳,來回奔跑。楚池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大哥楚城,省立甲種農業學校畢業後,開始當縣農技站農技員,後來改行教書,在縣立第二高小教自然和音樂;二哥石城,務農,早死;三哥棟城,被抓丁出去,抗日時期,流落湖北通城,不知死所;父親母親送楚池讀完國中後,也先後故去了。這時的楚池,並沒有寄食在大哥家裡,孑然一身,“自打鼓,自划船”,直面人生,獨立生活了。

人物經歷

楚池出生音樂之鄉,對音樂情有獨鐘。在縣立第二高小讀書時,從大哥那裡學會彈風琴、吹橫笛。玉洞村有個“打八音”的坐唱班子,楚池經常與他們接近,跟著學吹拉彈奏,很快學會拉二胡、吹嗩吶。抗戰前,楚池在南京讀行健中學,抗戰後內遷桂陽。音樂老師特別喜歡他,經常給他開“小灶”,三年時間,楚池學會了識簡譜、五線譜,還懂得不少樂理知識。在大哥楚城的眼裡,四弟楚池,簡直成了他們家的千里駒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臨(武)、藍(山)、嘉(禾)三縣聯立鄉村師範學校總務主任謝文熙來玉洞做客,發現楚池,自稱伯樂發現了千里馬。回校後,向校長極力推薦。於是,這個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楚池,平步青雲,一躍登上鄉村師範的音樂講壇,當了破格提升的音樂教師。既是新聞,更是奇聞。“玉洞出音樂才子啦!”“玉洞的石變玉啦!”一傳十,十傳百,百又傳乾,很快在全村、全鄉傳開了。 一年以後,因領導班子換屆,謝文熙離開了鄉村師範,楚池跟著也走了。路在何方?還是這個謝文熙,把他介紹給一個在軍隊的朋友,楚池於是投筆從戎,在連隊里當文藝兵,直到1949年10月。10月以後,楚池投身人民解放軍的懷抱,1950年參加中南海軍文工團,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文藝兵。
1953年春,楚池從部隊轉業回嘉禾。當時,我在縣文教科任科長,他拿了民政科的介紹信來報到。見面後,才知道這位解放軍文藝戰士原來就是聞名田心鄉的“音樂才子”。我說:“把你分配到珠泉完小教音樂,沒意見吧?”珠小是省里的重點學校,正副校長都是大學生,師資條件要求較高。楚池說:“第一,我是解放軍,一切行動聽指揮,聽安排;第二,我是當教師出身,音樂是本行,中學國小一個樣。”這時,珠小正在排演嘉禾花燈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拉二胡的是教導主任王玉明。王聽楚池拉過《二泉映月》,佩服極了。他對楚池說:“你來了,我下課。”楚池堅持說:“花燈屬戲曲,戲曲音樂你比我熟悉,不能下。最多,我給你當個助手。”從《梁山伯與祝英台》當助手開始,楚池邁出了研究戲曲音樂的第一步。1954年春夏,嘉禾成立革新祁劇團,屬民營,條件異常艱苦。文教科考慮繼承和發展的需要,從珠小抽出楚池、羅紀鍛兩位老師到劇團搞祁劇音樂調查。工作告一段落後,羅紀鍛回學校,楚池調文教科,完全與珠小脫離關係。文教科當時是怎樣考慮的呢?1955年,我看了老藝人何民翠演出祁劇高腔《思凡》後,感到驚奇,問何:“你們有高腔?”何答:“我們不僅有高腔,還會唱崑腔哩。”我太高興了。立刻請示縣委同意,搶救挖掘,使在湘南停鑼息鼓二十六年之久、幾成絕響的湘昆重現芳華。由我整理出第一個崑曲劇本《三闖負荊》,並搬上舞台,敲響湘昆新生後的第一鑼。當我們感到必須有一個負責發掘整理湘昆傳統的專乾時,順理成章地想到楚池。楚池編制在文教科,工作在劇團,是劇團抓搶救發掘湘昆的專乾。一年時間,他整理出《釵釧記》《武松殺嫂》《歌舞採蓮》《痴夢潑水》《梳妝擲戟》《藏舟》《琴挑》等劇目,並對外演出了。1957年9月,省文化局調嘉禾祁劇團匯報演出,在長沙與浙江省崑蘇劇團會師,這些崑曲劇目,受到傳字輩老藝術家周傳瑛、王傳淞的讚賞。梅蘭芳大師來長沙演出,聽說在嘉禾發現了湘昆,十分高興,寫文章在《新湖南報》發表,“希望各級領導重視”。楚池與老藝人蕭劍昆、匡昇平、彭升蘭、李升豪、蕭雲峰等,從收集整理祁劇音樂開始,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感情,看到了崑曲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因而產生了熱愛湘昆,下定了終生獻身湘昆事業的決心。1957年11月16日,嘉禾縣崑曲訓練班成立。在研究班主任人選時,第一個考慮的對象是楚池。但是,楚池是發掘整理崑曲的專乾,不可代替。怎么辦?正好文化館新來一個解放軍轉業幹部李藝,就調他去當班主任了。李藝上任不久,因工作需要,不得不調回原單位文化館。困難就來了,二十幾個娃娃,沒有頭怎么行?這時,文教已分科,我也變了分管文教的副縣長,新任文化科科長李志向我請求辦法,我說:“找楚池去。”我和李志去找楚池,楚池明白我們的來意,滿口答應:“發掘整理和娃娃班,兩手抓,一肩挑。”這樣,楚池臨危受命,走進了崑曲訓練班,當上了班主任。這個班主任,既管學習,還要管娃娃們的吃喝拉撒。根據劇團的現狀,訓練只能速成,從嚴管教,從速辦學。邊訓練邊演戲,用基本功的訓練成果去演戲,從演戲的實踐中去鞏固提高基本功的訓練。1958年“五一”勞動節,崑曲訓練班經過五個月的艱苦訓練,首次登台演出《藏舟刺梁》《議劍獻劍》《三闖負荊》等劇。8月到12月,楚池帶了娃娃們上山下鄉,為修築桂嘉公路、泮頭水庫和大煉鋼鐵的民工們慰問演出。同年12月,省文化局在長沙舉辦全省戲曲小演員會演,嘉禾崑曲訓練班演出《梳妝擲戟》《相梁刺梁》《三戰呂布》《三闖負荊》《醉打山門》等傳統折子戲及自編的現代崑劇《油茶豐收曲》,其中的《相梁刺梁》還被挑選到湖南劇院演出。
1959年12月,郴州地委決定以嘉禾縣崑曲訓練班為基礎,成立地區湘崑劇團。因為崑曲訓練班的母體是祁劇團,劇團老藝人把崑曲訓練班看成是自己的希望,不願娃娃們調走,地委通過楚池做好了老藝人的工作。湘崑劇團首任團長劉殿選把大貨車開到崑曲訓練班的演出地土橋墟,包括楚池在內,蕭劍昆等幾個老藝人和二十幾號娃娃,一鍋端,全部接到郴州。1960年2月27日,郴州專區湘崑劇團在郴州市北街正式掛牌成立。楚池當上秘書,抓業務。作為湘昆最早的發掘人之一,楚池走進嘉禾縣崑曲訓練班,又帶了訓練班的老師學員離開嘉禾走到郴州,走進湘崑劇團。嘉禾湘昆訓練班成立時,正好他的第一個男孩誕生,他給孩子取名儒昆,是紀念自己走進湘昆這個響亮的日子,也是表示一顆紅心交給了崑曲事業;湘崑劇團成立時,楚池的第二個男孩誕生了,他給老二取名幼昆,不離一個昆字,是紀念自己走進湘崑劇團,也是希望孩子“自幼習昆”、“與昆同在”。這個幼昆,沒辜負楚池的期望,考取省戲曲學校湘昆科,畢業後分配到湘崑劇團,拉二胡,吹曲笛,成了音樂人、湘昆人。
(作者:李瀝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