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燾(1543—1625),字若臨,惠州府河源人。隆慶戊辰科進士。初授泉州司理,擢衡州知府,累官至雲南巡撫。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燾
- 字號:若臨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惠州府河源縣
- 出生時間:1543年
- 去世時間:1625年
- 主要成就:勤政愛民
- 功名:進士
- 官職:雲南巡撫
人物生平,後人評價,河源故居,個人檔案,
人物生平
李燾(1543—1625),生於嘉靖二十二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字若臨,號斗野。廣東惠州府河源縣(舊縣名,1988年裁撤)上城石獅李屋人。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同進士第109名(羅萬化榜)。初授泉州司理,亷敏絕倫,為忌者中傷。任浙江金華郡丞,有謝某陰掘人冢,累其族,七人淹系莫白。燾至查知伐冢者,立斃杖下,七人盡釋。進營繕正郎,奉敕督修陵寢,賞賚如法。萬曆六年(1578),擢知湖廣衡州府,力行節儉,嘗取四大禮度,民所能實行者,輯為簡儀。又手書司馬光儉訓,刊布民間。閭里惡少,皆訪察得其奸狀,事發,悉置之於法,民稱神明。遷長蘆鹺司。參知粵西,化猺戶為編民,三年城門不閉,道不拾遺。改楚臬,值楚宗委法,奉勅五路會剿,賴燾寢格,諸藩帖然。升雲南巡撫,開闢西路千五百里,墾田萬頃,増鹽餉千餘。滇僻界緬甸,軍民頑梗,燾治理七載,囹圄皆空,膏潤不染。晉都御史。致仕後,改邑建城,疏浚濠源七十里繞城。倡導修葺龜峰塔,親筆題寫“龜峰古剎”額。河源學宮遷徙上城後,李燾作《遷儒學記》,振奮文風士氣,勉勵諸生立志向學。鄉人深感其德。卒年八十二。祀鄉賢祠。
後人評價
河源故居
李燾故居—石獅李屋,位於源城區上城北直街中段,建築面積812 平方米,始建於明朝萬曆十年(1582),已有400多年歷史。大門前旁的牆角,立一石牌,上書“李燾故居”。2006年12月列為河源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院內外,明代建築風格顯著,富有客家特色和時代烙印,細微之處無不透示出渾厚的歷史積澱。其整體風貌,精而不奢。大門上懸掛著“三世二品”的牌匾,記錄了李燾曾經的最高官階並為祖上帶來的榮耀。跨入大門後見到的是一個方形的天井和照壁,左轉進入第二個大門,“進士” 牌匾特別引人注目。大堂氣勢宏大,檐前高懸“三宣霖雨”的木匾,彰顯了主人的政績和榮耀。
而今,院落空寂人稀,熱鬧不再。庭院深處,那蘊藏的深厚歷史沉澱,更是鮮為人了解。尤為可惜的是,幾年前還在大堂後屋牆角,一塊刻有“恩綸三錫”的珍貴石匾,已經沒了蹤影。
個人檔案
鄉試第37名
會試第76名
曾祖:必榮
祖:珖
父:學顏(歲貢生)
母:馬氏
兄:勲、烈、照、傑、蒸
弟:熟、樵、然、庶、熊、點、燕、鳯、烋
娶:陳氏
會試第76名
曾祖:必榮
祖:珖
父:學顏(歲貢生)
母:馬氏
兄:勲、烈、照、傑、蒸
弟:熟、樵、然、庶、熊、點、燕、鳯、烋
娶: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