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泰

李文泰,字叔寬,號小岩,吳川吳陽(舊縣城)李屋巷人。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玉茗為舉人,曾任龍門縣訓導,花縣教諭。文泰自幼隨父親及伯兄文沂讀書。喜愛詩文,亦好習武。九歲登台賦詩,知府稱讚他為奇童。二十四歲為廩生,三十歲登同治庚午(1870)科第四十四名舉人。因淡視宦途,終身不仕,而是長期設館授徒,著力栽培後學。在廣州書院任教期間,於講學餘暇,潛心著作詩文,並收錄生徒中的優秀作品,彙編成《海山書屋詩話》編輯出版以傳後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文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吳川市
  • 職業:詩人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李文泰,既是清末民初高州三大詩人之一,也是清代廣東十大才子之一。他潛心寫作,長期設館授徒,終身不仕。
廣州書院教席期滿,文泰還鄉在池塘邊建造一座書房,名為“意園”。文泰常率鄉人和門生講習期間,鄉民多為所化。後來“意園”成為當地著名的教學之所。在“意園”求學的門生上千,英才不少。抗日戰爭期間,曾任第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就是其中的一個。

軼事典故

文泰關心民瘼,愛惜窮人,多次籌款籌糧賑災,很得饑民的愛戴。他的《食苦瓜》一詩有云:“不是平生偏愛苦,只因曾自苦中來”,抒發了他同情窮苦人民的心聲。
文泰善於團結民眾,排除糾紛。有一年,黃坡三柏與端德雙村爭一塊地建神廟,一方要占為己有用作建“伏波廟”;另一方則認為這塊地屬於自己村的,要用來建“冼夫人廟”。為此,兩方爭持不下,告到知府也無法解決。文泰聞知後,立即親赴現場觀察,然後寫了一首《冼夫人廟》的七言律詩。詩云:
“高涼片石屹嵯峨,繡奇功字不磨。
一代桓文屬巾幗,千年魂瑰護山河。
請纓後有秦良玉,立柱前無馬伏波。
此是當時開府地,至今誰復唱夷歌。”
啟發和說服了兩村民眾,建議由雙方建“冼夫人廟”,共同敬祀,解除糾紛,使兩村和好團結。
李文泰一生撤擅詩長對,為人寫了不少詩文、對聯、壽文和祭文等。高州城常平街的協中書院,系高郡六邑李氏以唐高祖李淵為共祖,聯合創建之書院,為高州府李姓子弟赴府試住宿習讀之所。該院面向筆架嶺,院址傍孔廟,文泰給它寫了三副長聯。其一曰:
李木植根枝攀桂杏樹楷模葉懋枝繁橋梓森森標梁棟
淵源洵浩蕩溯清漣沿邑注泉深流闊波瀾淼淼匯江河
其二曰:
系出理官念先代謨陳堯舜禮守商周曆秦漢魏晉唐宋以來椒衍瓜綿胥一本
譜由隴右裕後昆基開粵海宅定高涼聚茂電化吳信石之眾支分派別總同源
其三曰:
樓下面山問誰筆大如椽把天外三峰權作先人鄴架
居原近聖許我門高容駟讓階前尺地得瞻夫子宮牆
此三聯,頭一聯以“李淵”二字為對頭對尾的開頭,接著分別以“木”、以“水”為偏旁作對,懸掛於正中大廳的兩側。第二聯寫李氏的歷史和地理播遷,也是懸於協中書院的正座。第三聯寫協中書院的地理位置和遠近環境,貼於協中書院的樓上。有識之士,為這叫絕。不是文史功底深厚,無法寫出這么好的長聯。

史籍記載

當時,吳川縣乃至高州府知名人士的壽文、賀聯、輓聯、祭文,以及坊祠、書院、亭樓、會館等的對聯,大多出自文泰之筆。他的著作甚多,流傳亦廣。
光緒十五年(1889),文泰任《重修高州府志》篡修,為收集和整理高州文史資料,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
文泰以天才橫溢,難免豪放。有個叫吳永的人,於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役,因護駕有功,由陝西長安知縣,升為高州太守。下車伊始,風聞流言蜚語,說文泰豪斷鄉曲,擬加懲治。文泰亦聞太守將不利於己,有點擔心。後值吳永夫人病逝湖北故鄉,定期舉行追悼,文泰親撰一聯挽之。其文曰:
荻弗迓西秦開粉署以迎鑾輿曾問炙酒行觴故事侈趙中令
鶯驂歸上界倚觀山而望鄂渚應有雲車風馬英靈來會冼夫人
吳永賞其聯,喜其才,邀與相見,前嫌盡釋。
民國二年(1913)農曆十一月,李文泰家居病逝,享年七十四歲。噩耗傳出,前來致悼者逾千人。有一輓聯曰:“砥柱遽傾頹,無數孤寒齊下淚;文章多建樹,等身著述有遺篇”。聊寄廣大民眾對他的崇敬和哀思。
民國二十五年(1936),時任一五五師長的吳川李漢魂,將他的老師李文泰生前的遺著編成《李小岩詩文集》出版,並為之作序。內容包括古近體詩、散體文、駢體文、楹聯等。1987年,文泰旅居香港裔孫植楨將該集易名為《李小岩(文泰)先生遺著》,在香港再版,廣為贈送流傳。
香港《高雷文獻》刊出的李文泰遺著,有《冼夫人廟》、《居庸關》、《茂名許揚階君家傳》等十多首詩文,謂李詩氣勢磅礴,才氣工力,躍然紙上。《高州歷代詩詞專輯》刊登了李文泰《和石甫觀察仙易亭韻》等詩共三首,《信宜歷代詩選》收有李文泰《宿馬鞍嶺上茶亭》詩一首,可資參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