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存,男,生於1966年11月,甘肅省武山縣灘歌鎮人。博士、教授、中醫學博士後、研究生導師。現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研究員,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敦煌醫學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期刊《中醫文獻雜誌》編委,甘肅省高校重點研究基地“敦煌醫學文獻整理與套用研究中心”負責人,甘肅省醫療衛生重點學科中醫方劑學科學術帶頭人,甘肅省省級中醫藥師承工作指導老師,甘肅中醫學院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應存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甘肅省武山縣灘歌鎮
- 出生日期:生於1966年11月
- 畢業院校:甘肅中醫學院
- 性別:男
個人履歷,著作論文及教學科研成果,
個人履歷
1986年7月考入甘肅中醫學院中醫醫療專業本科,1991年6月畢業後獲中醫學士學位,且以臨床病例討論答辯第一名的成績留校任教。1991年至1992年在寧夏銀川市中醫院帶教87級實習生期間,曾師事寧夏名醫高亞隴、張鎮、於秉莉等老師學習中醫內、婦、兒科,得其讚賞與深傳。2002年7月晉升為中醫學副教授,同年10月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王道坤教授學術繼承人。200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師從著名敦煌學專家鄭炳林教授,為該校培養的第一位從事敦煌醫學研究的博士;2006年被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5月擔任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2009年9月晉升為教授;2010年起在國家重點研究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從事中醫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著名中醫專家柳長華教授。在學術交流中得到全國著名中醫專家鄧鐵濤、馬繼興、余瀛鰲、張燦玾、錢超塵、魯兆麟、嚴世芸、段逸山、高文柱、王振國等教授的親切指導,在敦煌學領域得到著名敦煌學專家陳國燦、李正宇、陸慶夫及著名敦煌醫學專家趙健雄等教授的親切關懷與指導。學術上側重於敦煌醫學、藏族醫學、中醫經典、子午流注、名醫醫案、佛醫與道醫、周易與中醫等方面的研究。在醫療上一貫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臨床以內、婦、兒科為主,尤擅於脾胃、肝膽、腫瘤、泌尿、風濕痹痛、疑難病症、月經病、帶下病、女子不孕、男性不育及小兒咳喘、厭食、泄瀉等病的論治。
著作論文及教學科研成果
一、基本概況:
主講過《實用敦煌醫學》、《中國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獻檢索》及《醫古文》等多門課程。授課每能廣采博引、深入淺出,故深受廣大同學們的歡迎,學生評教成績為優秀,2007年10月教育部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王琦教授聽完《實用敦煌醫學》認為“課講得很精彩,引經據典非常難得”。已在有關報刊、雜誌、學術會議發表文章100餘篇,主編或參編著作主要有《癌症治驗錄》、《中醫食療學》、《中醫運氣學》、《中國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劉一明醫書釋要》、《實用敦煌醫學》、《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甘肅古代醫學·敦煌醫學》、《新脾胃論》、《王道坤診療經驗集錦》等。
1998年立項的省教育廳重點教改項目《實用敦煌醫學匯講》經有關專家鑑定後認為:該項目的研究屬國內先進水平,將敦煌醫學套用於教學領域屬國內首創;2001年立項的學院項目“清代甘肅著名醫家劉一明醫書研究”填補了我省清代乾、嘉時期醫家研究的空白。另有《子午流注手掌推算一點通》獲1995年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優秀成果獎,“中醫藥治療癌症的文獻整理與研究”獲1996年度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自擬調經種子湯治療不孕症》入選《中國傳統醫學精粹》一書。2008年《實用敦煌醫學》獲第十六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009年《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獲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2009年“敦煌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獲2009年甘肅中醫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0年“敦煌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獲甘肅省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2010年“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8月敦煌醫學研究概況及流派淺探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全國第三次中醫學術流派交流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5年申報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敦煌遺書中之佛書與傳統醫學研究”為甘肅中醫學院建院以來首次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主講的《中醫各家學說》2007年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出師論文200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優秀論文”;2007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2009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四屆先進會員”;2010年12月“敦煌醫方的源流研究”獲第四十八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二等資助;2011年獲甘肅中醫學院十佳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小傳被錄入《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中(中、英文版)。
二、2006年以來主編或參編的著作與教材:
1、《中醫藥文獻檢索》(第五版,合著、編委),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2月。(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2、《傷寒論思維與辨析》(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年3月。
3、《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第1版,合著、第一作者),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4、《敦煌寫本醫方研究》(獨著).蘭州: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5、《實用敦煌醫學》(合著、第一作者).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0月。
6、《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合著、第一作者).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3月。
7、《中醫藥文獻檢索》(合著、編委),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9月。(七年制本科使用,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8、《中醫各家學說》(第1版,合著、編委),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2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
9、《中醫運氣學》(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年1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0、《中醫各家學說》(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年4月。(普通高等教育新世紀國家級創新教材)
11、《中醫食療學》(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年9月。(普通高等教育新世紀國家級創新教材).
12、《實用中醫信息學》(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5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3、《甘肅古代醫學》(第1版,合著、副主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年5月。
14、《中醫文獻學》(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5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5、《中醫藥文獻檢索》(合著、編委),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7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2版)
16、《中醫藥文化基礎》(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7、《王道坤診療經驗集錦》(合著、第一作者).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6月。
18、《中國醫學史》(第1版,合著、副主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8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19、《中醫各家學說》(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8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20、《中西醫學文獻檢索》(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8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21、《中西醫比較醫學史》(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7月。(高等中醫藥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22、《名師與高徒》(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三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選粹)
23、《當代名老中醫養生寶鑑》(第1版,合著、編委),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4月。(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
24、《甘肅中醫藥文化》(合著、編委).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6月。
25、《中醫藥文獻檢索》(修訂版,合著、編委),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9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創新課程“十二五”規劃教材)
26、《敦煌佛書與傳統醫學》(主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
三、2005年以來發表與交流的論文:
1、王道坤教授從腎論治強直性脊柱炎[J](獨著)·中華脊柱醫學雜誌,2005(1):71.
2、王道坤教授治療重症B型肝炎的經驗[J](獨著)·中國中醫急症,2005(10):995.
3、王道坤教授分型論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舉隅[J](獨著)·中國中醫藥學刊,2005(9):1571.
4、王道坤教授治療慢性腎炎的經驗[J](獨著)·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12):89.
5、王道坤教授治療頑固性風疹的經驗[J](獨著)·山西中醫,2005(4):12.
6、唐代著名醫家張文仲及有關敦煌醫方(獨著),全國第八屆中醫文獻會議論文集,2005年9月(貴陽)。
7、俄藏敦煌文獻Дx02683 Дx11074《黃帝內經》釋讀(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6月(岐伯故里—慶陽)。
8、俄藏敦煌文獻Дx00613《黃帝內經》,《難經》摘錄注本錄校[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5(3):21-23.
9、發揚敦煌醫學特色 開拓創新教學領域[J](獨著),甘肅中醫,2005(9):46-47.
10、俄藏敦煌文獻Дx17453《黃帝內經素問》錄校[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5(11):46-47.
11、《張仲景五臟論》四色神丹考[J](獨著)·敦煌學輯刊,2005(2):47-51.
12、俄藏敦煌文獻Дх08644[脈經]節選本錄校[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6(1):47-51.
13、俄藏敦煌文獻中新發現Дx01325V《張仲景五臟論》錄校[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6(3):16-17.
14、淺談敦煌醫學卷子中的訶黎勒組方[J](獨著)·中醫藥通報,2005(3):29-31.
15、法藏敦煌藏醫文獻P.T1057《藏醫雜療方》的科學價值探討[C](獨著),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會議, 2005年8月(蘭州)。
16、王道坤教授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淺探[C](獨著),第九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中醫學術流派專題研討論文,山東威海,2006年8月。
17、以佛書為主的敦煌遺書中的兒科醫方概要[J](合著,第一作者),中醫兒科雜誌,2006(1):13-16.
18、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學術價值初探[J](合著,第一作者),中醫藥通報,2006(3):33-38.
19、俄藏敦煌文獻Дx00924錄校[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6(3):16-17.
20、印度《佛說醫喻經》中的醫學方法初探[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6(9):9-10.
21、《新發現Дx01325V為敦煌〈張仲景五臟論〉又一寫本》[J](獨著),敦煌研究,2006(1):89-90.
22、《敦煌佛窟秘藏療時氣病醫方概要》[C](合著,第一作者),第十四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仲景醫學求真》,2006,5(南寧):68—72.
23、《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Дx10298、Φ356、Φ356V中醫方釋要》[C](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藥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2006,6(蘭州):37-39.
24、突出敦煌醫學特色,體現西北地域優勢[J](合著,第一作者),亞太傳統醫藥,2006(4):17-20.
25、《實用敦煌醫學匯講》教學心得[J](合著,第一作者),中醫教育,2006(3):33-35:.
26、敦煌佛教禪宗文獻P.3244《五辛文書》中之修身養生方釋要[C](合著,第一作者),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論文彙編,2006,7(蘭州):104-106.
27、《殊方異藥——出土文書與西域醫學》述評[J](合著,第二作者),西域研究,2006(2):114-117.
28、俄藏敦煌文獻Дx02822“蒙學字書”中之醫藥知識[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6(4):38-42.
29、俄藏敦煌文獻Дx00924婦科疾病為主民間單驗方與P.2666等對比釋要[C](獨著),第九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山東威海,2006年8月。
30、敦煌佛書S.5598V中毗沙門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補心丸方淺探[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6(7):12-14.
31、敦煌醫學卷子P.3481《針灸甲乙經·卷之四病形脈診》殘本概況時代考察與原文釋要[C](合著,第一作者),參加2006中國靈台(國際)中醫針灸學術交流大會暨皇甫謐文化節論文,甘肅靈台,2006年9月。
32、敦煌醫學卷子中的男科醫方概要[J](合著,第一作者),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2007(1):30—32.
33、從敦煌佛書中的醫學內容談佛教的世俗化[C](合著,第一作者),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7):384—390.
34、敦煌醫學卷子《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概況與醫方釋要[J](合著,第一作者),中醫藥通報,2007(3):38—41.
35、敦煌佛書P.3777《五辛文書》中之修身養生方錄釋[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7(7):28-29.
36、敦煌寫本醫方中20種主要的外治法述要[J](獨著),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3—7.
37、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研究狀況概要[C](合著,第一作者),第十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黑龍江哈爾濱,2007年8月.
38、中醫典籍中的白酨湯在漢代以來當指酒[C](獨著),第十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黑龍江哈爾濱,2007年8月.
39、傳承敦煌醫學文化,提升學生合素質——甘肅中醫學院突顯敦煌醫學辦學特色(獨著),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上海,2007年12月.
40、王道坤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述要[C](獨著),入選《薪火傳承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1月。
41、王道坤教授運用敦煌石窟秘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選介(獨著),入選《第三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論文集》,中華中醫藥學會,廣州,2007年11月。
42、王道坤教授對徒弟們的七點要求(獨著),入選《第三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論文集》,中華中醫藥學會,廣州,2007年11月。
43、俄羅斯藏敦煌文獻Дх18165R、Дх18165V佛儒道相關醫書錄釋[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8(4):17-18.
44、俄藏黑水城醫藥文獻《神仙方論》錄釋[J](合著,第一作者),甘肅中醫,2008(9):18-20
45、敦煌遺書中佛家咒語與藥物療法探析[C](合著,第一作者),第十一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廣西南寧,2008年11月.
46、王道坤教授臨證驗案兩則淺析[C](合著,第一作者),第十一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廣西南寧,2008年11月.
47、王道坤教授成才之路—學醫過程淺探[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議論文,內蒙古呼和浩特,2009年8月.
48、東漢著名醫家封君達養生思想淺探[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議論文,內蒙古呼和浩特,2009年8月.
49、王道坤教授養生經驗淺析[C](合著,第一作者),第十二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山東濟南,2009年12月.
50、 痛經的中醫證治十法瑣談 [C](獨著),第十二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山東濟南,2009年12月.
51、王道坤教授經驗方3首臨床套用舉隅[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議論文,上海,2010年8月.
52、醫家董奉杏林文化在《中國醫學史》教學中的重要性[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會議第二屆廬山杏林論壇論文,江西廬山,2010年11月.
53、敦煌醫方中的杏仁組方及功用探析[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會議論文,北京,2010年12月.
54、敦煌佛家補益養生醫方淺探[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會議論文,北京,2010年12月.
55、王道坤教授養生四法探析[C](合著,第一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會議論文,北京,2010年12月.
56、讀《論語》學養生[J](獨著),大眾醫學,2011(2):60.
57、中醫藥文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合著,第二作者),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1(7):622-624.
58、敦煌療風虛瘦弱方及紫蘇煎治驗舉隅[C](獨著),國醫大師精神傳承論壇會刊,北京,2011年6月.
59、敦煌療風虛瘦弱方源流及化裁治驗[C](獨著),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學術論壇,北京,2011年7月.
60、敦煌醫學研究概況及流派淺探[C](獨著),全國第三次中醫學術流派交流會論文彙編,安徽黃山,2011年8月.
61、王道坤治療脾胃病思路淺探[C](獨著),全國第三次中醫學術流派交流會論文彙編,安徽黃山,2011年8月.
62、俄羅斯藏敦煌醫學文獻《黃帝內經》寫本釋要[C](獨著),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甘肅慶陽,2011年8月.
63、敦煌佛教醫方的研究價值探析[C](獨著),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甘肅慶陽,2011年8月.
64、俄羅斯藏敦煌《針灸甲乙經》節選充實殘本釋要[C](合著,第一作者),首屆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暨《針灸甲乙經》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甘肅靈台,2012年8月.
65、敦煌醫學中之佛道養生康複方概要[C](獨著),第十次全國養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集,甘肅蘭州,2012年8月.
66、敦煌療風虛瘦弱方的方源及臨床治驗舉要[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1):31.
67、敦煌醫學卷子中與《千金方》有關的婦產科內容釋要[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2):41-44.
68、敦煌醫學卷子中與《千金方》有關的養生食療內容釋要[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3):36-38.
69、敦煌醫學的概念、學術價值、研究方向及展望[C](獨著),入選《文史英華——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研究員文存》,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70、東漢隴上著名道醫封君達養生精華探析[J](獨著),西部中醫藥,2013(4):34-35.
71、清代隴上著名道醫劉一明傳略及醫書概要[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5):49-51.
72、唐代著名道醫韋慈藏及其敦煌醫方析要[C](獨著),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議論文集(青海西寧),2013,(8):101.
73、王道坤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推廣套用淺介[C](獨著),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議論文集(青海西寧),2013,(8):102.
74、中醫文獻的利用淺探[C](獨著),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五次中醫醫史文獻學術年會論文集(山東台兒莊),2013,(8):97.
75、王道坤教授培養人才之經驗淺探[C](獨著),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五次中醫醫史文獻學術年會論文集(山東台兒莊),2013,(8):353.
76、淺論精研《內經》做好臨床的楷模劉完素[C](獨著),“傳承華夏文明·研發岐黃文化”研討會論文彙編(甘肅慶陽),2013,(10):93.
77、從兩處文物原址現狀考察談中醫藥文物的保護與普及工作[C](獨著),“傳承華夏文明·研發岐黃文化”研討會論文彙編(甘肅慶陽),2013,(10):237.
78、敦煌醫方中的杏仁組方用治肺系病證探析[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10):34-36.
79、敦煌醫方中的杏仁組方用治非肺系病證探析[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11):32-38.
80、敦煌紫蘇煎及相關醫方探析[J](合著,第一作者),西部中醫藥,2013(12):26-28.
81、王道坤——熟諳經典旁通各家,善調氣血重視脾胃[C](獨著),入選《當代名老中醫成才之路》,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1月。(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
82、東漢隴上著名道醫封君達有關文獻及里籍考[J](獨著),西部中醫藥,2014(1):34-35.
83、《周易闡真》中河圖與養生觀念探析[J](獨著),西部中醫藥,2014(2):51-52.
四、2005年以來科研項目與成果:
1、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整理與研究,2005年8月立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完成,通過鑑定,達國際領先水平)。
2、敦煌遺書中之佛書與傳統醫學研究,2005年7月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為我院建院以來首次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已結題,項目主持人)。
3、敦煌石窟秘藏醫方書的療病方法與用藥思路研究,2006年10月立項,甘肅省中醫藥科研基金項目。(已完成,項目主持人)。
4、王道坤教授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研究,2008年7月立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名老中醫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研究子課題。(2011年已結題,項目主持人)。
5、敦煌佛道醫方的文獻研究,2010年9月立項,甘肅省高校學科帶頭人扶持項目。(在研,項目主持人)。
6、王道坤名醫傳承工作室建設,2010年11月立項(國中醫藥人教發〔2010〕59號),首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建設項目。(在研,項目主持人)。
7、敦煌醫方的源流研究,2010年12月立項,第四十八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在研,項目主持人)。
8、敦煌紫蘇煎方治療咳嗽的臨床套用研究 ,2012年10月份立項,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敦煌醫學文獻整理與套用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在研,項目主持人)。
五、2006年以來獲獎情況:
1、2006年,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來源、保存、研究狀況及學術價值概述.甘肅中醫學院第二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85~92.(獲優秀論文二等獎)(1-5)。
2、2007年“《實用敦煌醫學匯講》教學概況與心得”獲甘肅中醫學院第三屆教學改革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1-5)。
3、2007年“獨具特色的敦煌醫學教學實踐與創新”獲甘肅中醫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5)。
4、2008年,王道坤教授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述要[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優秀論文,論文同時收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薪火傳承集》中。
5、2007年11月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的“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6、2008年9月《實用敦煌醫學》獲第十六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主編)
7、2009年9月《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獲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3)。
8、2009年10月“敦煌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獲2009年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5)。
9、2010年5月“敦煌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獲甘肅省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1-5)。
10、2010年9月“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3)。
11、2013年9月“《中醫各家學說》教材建設”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6-9)。
六、媒體對敦煌醫學教學科研的之關注
1、中國敦煌醫學研發得到國家層面支持
新華網蘭州9月16日專電(記者王艷明)中國敦煌醫學研發得到國家層面支持。記者16日了解到,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9月下發的《關於支持甘肅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中,將敦煌醫學列為甘肅中醫藥優勢資源,在研發方面進行扶持。
《關於支持甘肅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敦煌學相關醫學內容和莫高窟所出土的醫學經卷作為中醫藥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指導進行立項研究,系統發掘整理敦煌醫學,出版敦煌醫學書籍及其外文譯本,開發相關產品;二是支持地方政府和莫高窟管理部門在敦煌博物館內設敦煌醫學分館,作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進行建設。
敦煌醫學是敦煌學的重要分支,主要以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資料和敦煌石窟壁畫為研究對象。從目前公布的資料看,直接的敦煌醫學文獻有100多個卷號,主要收藏在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的收藏機構。
在研究和教學方面,甘肅中醫學院已成立了專門的敦煌醫學研究機構,近年來在文獻整理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將敦煌醫學作為在校學生教學課程。在開發套用方面,敦煌古藥方已經廣泛套用於臨床。
2、跨兩大學科 千年歷史的敦煌醫學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
新華網甘肅頻道訊息 敦煌學乃國際性顯學,敦煌醫學為敦煌學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甘肅中醫學院將其確定為學院辦學特色,學校通過課堂教學、課外講座、直觀教學和課外知識競賽等四個方面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近日,本報記者就敦煌醫學教學方面的有關話題對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應存教授做了專訪。
記者:敦煌醫學教學中,主要教授了哪些內容?
李應存:近年來,我們將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及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所藏敦煌醫學卷子的研究成果充分融入到教學之中。教學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敦煌醫學概述,主要講述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及醫學卷子的來源、保存情況,敦煌醫學的概念及學術價值,敦煌醫學研究的經歷、現狀及展望;下篇為敦煌醫學內容精選,主要講述敦煌醫理類著作、敦煌診法類著作、敦煌本草類著作、敦煌醫方類著作、敦煌針灸類著作等。
記者:敦煌醫學教學中主要採用哪些教學手段,產生哪些作用?
李應存:首先是課堂教學。敦煌醫學作為教材列入全國高校教學領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圖文並茂的教學方法與歷史背景有機結合,將珍貴的醫學卷子、壁畫醫學內容的特徵、藝術性、形象性、時代特點及醫學內涵有機地融合為一體,使教學內容豐富有趣,同時將敦煌醫學的教學與臨床套用相結合。自2000年作為任選課進行講授以來,同學們反映很好,備受歡迎,評教成績均為優秀。2007年10月22日晚,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王琦教授聽完《實用敦煌醫學》課程後評價道:本門課程的講授“十分精彩,引經據典非常難得”。其次是課外講座,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與知識的延伸。在學院及有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舉辦了“敦煌醫學的研究概況與學術特徵”、“敦煌醫學精華內容在拓寬學生知識面上的套用”、“神奇的敦煌醫方的臨床套用”、“敦煌醫學研究的展望”等一系列學術講座,形成了敦煌醫學研究的濃厚學術氛圍。在這種濃厚學術氛圍的薰陶下,廣大學生學習傳統醫藥文化的興趣與積極性明顯增強,對祖國醫藥文化的歷史和發掘敦煌醫學寶藏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專業知識,提高了文化素養。第三,運用敦煌醫學館進行直觀教學。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敦煌醫學館開展敦煌醫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為同學們了解敦煌、培養學習敦煌醫學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許多學生在接受展館教育、聆聽講解後,認真寫下了心得體會,並在有關報紙和網際網路上發表,對外界產生了影響。最後,通過舉辦課外知識競賽教學。知識競賽活動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敦煌醫學的興趣。近年來,我們在學院團委、中醫醫療系、基礎課部等有關係部領導及學生社團組織敦煌醫學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舉辦了兩屆敦煌醫學知識競賽,反響很好,對敦煌醫學文化的傳承與專業素養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敦煌醫學教學中主要有哪些創新?
李應存:我們注重將敦煌醫學研究成果融入教書育人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課外講座、敦煌醫學館的直觀教學等途徑,將敦煌醫學研究成果套用於專業教學及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其創新點有:一是將敦煌醫學套用於課堂教學;二是公開出版了國內外第一部敦煌醫學教材《實用敦煌醫學》;三是首次在國內外將敦煌醫學課堂教學與敦煌醫學館直觀教學、課外講座及敦煌醫學知識競賽密切結合;四是在國內外首次將敦煌醫學大量的科研成果及論文論著融入到敦煌醫學教學中。
記者:目前敦煌醫學教學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應存:通過課堂教學、課外講座、敦煌醫學館的直觀教學和知識競賽等途徑,將敦煌醫學研究成果套用於專業教學及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使同學們接受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二是樹立了牢固的中醫專業思想;三是學到了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知識;四是弘揚了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五是培養了本科學生的科研能力;六是對其他課程的學習非常有利。本教學成果已在《中醫教育》、《亞太傳統醫藥》、《甘肅中醫》等國家、省級等刊物上發表了數篇教學狀況與心得的論文;2007年公開出版了國內第一部敦煌醫學教材《實用敦煌醫學》,該書獲2007年度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敦煌醫學被確定為學院的辦學特色;我們也將公布較晚的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套用於教學中,效果很好,公開出版的《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獲2008年度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等。(記者 鄭訪江)
3、我國學者完成對俄藏敦煌醫藥文獻全面輯錄和研究
新華網蘭州11月26日電(記者 王艷明)經過三年努力,我國學者完成對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全面輯錄,並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敦煌醫藥文獻是敦煌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於大量敦煌文獻流失海外,包括敦煌醫藥文獻在內的許多文獻得不到整理和研究,俄藏敦煌醫藥文獻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在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俄藏敦煌醫藥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啟動,根據新影印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獻,甘肅中醫學院的學者歷時三年,完成了對俄藏敦煌醫藥文獻的首次輯錄。
負責這一科研項目的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應存博士介紹,由於過去資料刊布有限,學術界對俄藏敦煌醫藥文獻只有零星研究,此次在俄藏敦煌醫藥文獻的輯錄工作中,既對30餘種敦煌醫藥文獻的原文書進行了校錄和整理,同時又開展與文書相關的概述、註解等方面的研究。
敦煌學以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和敦煌石窟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敦煌學中,敦煌醫學是重要分支之一。作為敦煌故里醫學類高等院校,甘肅中醫學院十分重視敦煌醫學研究,不但在近年來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而且於今年成立了專門的敦煌醫學研究機構。
4、“敦煌醫學與轉化”實驗室列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敦煌千百年來一直以其浩如煙海的敦煌遺書吸引著世界目光。這其中有一脈分支一直吸引著大量的醫學家的目光,這就是敦煌醫學,甘肅中醫學院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整理古老的敦煌醫學。
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應存2012年6月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稱,日前該校“敦煌醫學與轉化”實驗室的成立,標誌著敦煌醫學研究方向將集文獻、實驗和臨床研究為一體。
李應存說,敦煌醫學是是敦煌學和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涉及中國傳統中醫學、藏醫、印度醫學等。目前該院建設的“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在甘肅批准建設的首個醫藥類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
記者在該院敦煌醫學館看到,敦煌壁畫及文獻中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古代醫療及相關場景、飲食衛生和氣功體育等。
【同期聲】甘肅中醫學院 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李應存
敦煌醫學是敦煌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中醫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是)關於整理研究敦煌遺書、敦煌文物中有關醫學史料的一門學科 這裡面包括敦煌壁畫 敦煌出土的文物當中的一些醫學內容 敦煌醫學的學術價值也非常高 首先填補了傳世醫書不足的一個空白 極大豐富了六朝到隋唐時期的醫學古籍
【正文】目前該實驗室分為文獻研究、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基地三部分。截至目前,已發現的敦煌古醫方數目達1240多首。李應存說,他們現在的科研就是要把這些醫方轉化到民眾醫療生活中。根據敦煌神仙定年方研製的敦煌大寶膠囊、根據敦煌療風虛瘦弱方研製的治療貧血藥方便是其中代表。
【同期聲】甘肅中醫學院 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李應存
醫學不管研究到哪一步 最後能夠把成果更好地 轉化運用到臨床實踐醫療服務上 就更重要了 敦煌醫學前些年我們主要側重理論研究 教育部的重點實驗室肩負著 把重要的研究成果充分進行轉化 充分為醫療保健服務
【正文】李應存說,目前該院正積極爭取和海內外專家聯合研究,希望達到“產學研”一體化,不僅讓敦煌醫學走向世界,也能為全世界民眾所享用。(完) 記者 趙昕 蘭州報導
5、敦煌醫學的新發現與新挑戰
敦煌醫學是甘肅人的學科。從1989年確立到目前快20年了,敦煌醫學現在的處境究竟怎樣?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敦煌醫學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但他們或許意識不到,他們曾經就是敦煌醫學的受益者。
藏在深閨的敦煌醫學正在悄然向人們走來,它神秘的面紗在不知不覺中被揭了下來。
1200個隋唐醫方
“1100多年前的唐代醫生們就完全掌握了心理療法,儘管這種療法被披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但絲毫不能漠視它的科學價值。”李應存博士說。
這是一個敦煌藏經中記載的方法。唐代的醫生在治療女人產後得熱疾時,先讓病人把柳根和大黃搗成末,塗抹在肚臍眼上,然後用布巾包住。同時,讓病人向東念咒語。
“這個方法看起來荒唐,其實不然。如有名的涼州大黃是甘肅武威一帶特產的藥材,其功效之一是清熱解毒,念咒則是通過有‘佛祖保佑’之類的心理暗示,讓病人儘快安靜下來,這樣腹痛就逐漸減緩了。所以大夫強調念咒語時必須虔誠,不能輕視!可見,在唐代,醫生們已經使用了心理暗示的療法。”李應存博士解釋說。
李應存是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的副所長,我國首個敦煌醫學博士,“宗教的咒語與傳統醫學結合的心理療法”是他們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敦煌遺書中的佛書與傳統醫學”研究中的最新發現之一。
敦煌醫學是敦煌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關於整理研究敦煌遺書、敦煌壁畫及其它敦煌文物中涉及醫藥史料的一門學科。
“敦煌醫學不同於‘中醫學’、西醫學’與‘敦煌文學’、‘敦煌藝術’等。”李應存說。
敦煌醫學依託敦煌藏經和壁畫而來。在敦煌藏經中有100多個較完整的卷子和無數的殘片與醫學有關。
敦煌醫學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初,早期主要表現為對原始資料的複製、部分醫藥殘卷的編目及對有關醫藥殘卷個別題目的研究方面。其代表學者有中國的羅振玉、唐蘭、范鳳源及日本的中尾萬三、小川冢治等等。
到了20世紀50年代,一批年輕有為的學者,如羅福頤、陳邦賢、王重民、姜亮夫、馬繼興、陳可冀等均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做了開拓性的研究。
對敦煌醫學進行大規模研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
李應存博士說:“敦煌醫學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敦煌藏經的整理和臨床套用兩個方面。這些年來專家們依據卷子內容,按照醫理、診法、本草、醫方、針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整理和探討。”
其中成果最大的就是敦煌藏經的公布,今年3月份,敦煌醫學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俄藏敦煌藏經中的醫學部分,這是國內首次出版的俄藏醫藥藏經的研究成果。
從1984年至今,敦煌醫方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從最初的幾百個,到後來的1024個再到如今的1200多個。
“這些醫方為敦煌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李應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