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白

李希白(1900—1979),廣東梅縣丙村橫石人,上海南洋路礦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畢業後回鄉協助其父開辦煤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連陽煤炭管理局工程師、四望嶂礦務局工程師等職。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煤炭開發經驗,能從山形、土質表象中判斷底層有無煤炭,並能分析煤層的走向,為廣東省和梅縣的煤礦事業建設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希白
  • 別名:李孝先
  • 國籍中國
  • 籍貫:丙村鎮橫石村
  • 逝世日期:1979年
  • 畢業院校:上海南洋路礦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
李希白,原名孝先,丙村鎮橫石村人。父李百謙,在丙村開辦煤礦,經營煤炭業。1917年在梅州中學畢業後,到上海南洋路礦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礦冶專業學習。畢業後回鄉協助其父開辦煤礦。1921年間,研製出木軌、木輪斗車用於礦井運煤的先進方法,提高了工效。1923年赴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教書,並辦錫礦。1925年返鄉,在丙村北坑開辦寶藏興煤礦公司,雇用工人60人,日產煤30多噸。後又在鬆口辦洋坑石灰廠,在丙村茅山開辦墾殖業種植油桐。抗日戰爭時期,李希白勘測丙村缺牙山煤炭資源,繪製大量開礦圖紙,擬開發缺牙山礦場,已購買了山下竹林和機械設備,後因資金等各種困難未能實現。但此舉為後來丙村區、鄉煤礦的開發提供了珍貴的資料。1952年土改運動期間,李希白因家庭和本人的歷史問題被判處徒刑,刑滿後釋放,留羅家渡就業。後調連陽煤炭管理局、四望嶂礦務局任工程師。“文化大革命”期間,送回農村管制勞動。
李希白因長期的學習和實踐,積累了煤炭開發的豐富經驗,他能從山形、土質表象中判斷底層有無煤炭,並能分析煤層的走向。1953年他在粵東行署公安處梅縣白渡角慈山勞改場服刑時,勘測、設計白渡煤礦,研製出採用架空索道運輸線取代人力肩挑的辦法,使工效提高10多倍。1954年調羅家渡煤礦參與勘測設計工作。後奉命到粵北山區,主持“富國煤礦公司”(後為紅工礦務局)生產礦井的技術改造,並在省里編寫了大量的技術培訓教材,培訓大批煤炭生產管理骨幹和技術人才。1957年,他又參與四望嶂煤礦和梅隆鐵路的勘查設計工作。因他對煤炭建設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多次立功受獎,1959年省公安部門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李希白事跡展覽。“文化大革命”期間,李希白被遣送回鄉後,因有技術專長,縣、區、鄉煤礦部門仍經常請他指導協助開採煤炭工作。他走遍了各個區鄉,特別是丙村的山場礦井,摸清了地質資源和煤層結構,繪就了大量設計圖紙,為梅縣煤礦事業建設作出了貢獻。
1979年李希白因病在家逝世,終年8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