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廣

李定廣

李定廣,1966年生,安徽合肥人。著名文史學者,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第一、二、三、四季學術總負責人、命題專家組組長,創辦並主編國際學術刊物《中華詩學》中文版和英文版。200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早年發表小說、散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詩詞和古代文學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定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教學風格,所授本科生課程,所授碩博士生課程,主要著作,主要論文,科研項目,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專長,同行評價和社會影響,獎勵榮譽,

人物經歷

李定廣,1966年生,安徽合肥市肥東縣人,博士、教授、博導。曾任中國小教師多年(教語文、音樂、歷史),1998年湖北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在襄樊師範工作,2003年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在汕頭大學工作,2007年晉升教授,2009年調上海師範大學工作,2011年受聘為博士生導師。[2]教過國小、國中、高中、中師(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這一經歷在全國教師中極為罕見。

教學風格

博聞強識,授課激情澎湃,喜歡與同學討論交流。

所授本科生課程

《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唐代文學》、《宋元文學》、《莊子研究》、《六朝文論》、《唐詩研究》。

所授碩博士生課程

《文心雕龍研究》、《唐宋文學批評》、《李杜研究》、《唐詩研究》、《唐五代詞研究》。

主要著作

1.《唐詩總集纂要》(上下,與陳伯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版。
李定廣
2.《羅隱集系年校箋》(上下),85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3.《羅隱年譜》,20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4.《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29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5.《古典文學新視角》,21萬字,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6.《重編新注〈唐詩三百首〉》,23萬字,崇文書局2004年1月出版。
7.《中國詩詞名篇賞析》(上下),27萬字,東方出版中心2018年1月版。
李定廣
李定廣
李定廣
李定廣

主要論文

1.《由詩詞關係審視唐五代詞的演變軌跡》,1.8萬字,《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5期以《唐五代詞演變軌跡新探》為題摘要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7期摘要轉載。
2.《論“晚唐體”》,1.8萬字,《文學遺產》200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2007年中國文學年鑑》全文收錄;《2006年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鑑》“論文摘要”收錄。
3.《論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現象”》,1.5萬字,《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19期以《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現象》為題摘要轉載。
4.《“聲詩”概念與李清照“樂府聲詩並著”之解讀》,1.1萬字,《文學遺產》2011年第1期。
5.《“花間別調”與晚唐五代蜀粵商貿活動》,1.2萬字,《文學遺產》2018年第3期。
6. 《唐詩的體裁系統及其藝術優越性》,《學術月刊》2013年第5期。
7.《“徐魏之爭”:南北文學理念的碰撞與傳衍》,《學術月刊》2016年第9期(與嚴維哲合作)。
8.《“文體三變說”:中國文學史的基本論述模式》,《學術界》2008年第5期封面標題論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1期以同題轉載4000餘字;《新華文摘》2009年第2期以同題摘要轉載。
9. 《論中國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結”》,《復旦學報》2002年第5期。《中國文化》第19-20期合刊。
10.《論中國古代詠物詩的演進邏輯》,《中山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5期轉摘。
11 .《新發現秦觀佚詩《梅花百詠》輯考》,《文獻》2016年第2期(與張敬雅合作)。
12.《論北宋詞與晚唐詩的近親關係——兼論宋詞化用唐詩現象的文化涵義》,《求索》2006年第11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7期以《宋詞化用唐詩現象的文化涵義》為題摘要轉載。
13.《遭遇歷史誤會的文學巨人——羅隱文學史地位之重估》,《學術界》2006年第6期封面標題論文。《新華文摘》2007年第4期以《應重估羅隱的文學史地位》為題摘要轉載。
14.《<唐詩三百首>中有宋詩嗎——與莫礪鋒先生商榷》,《學術界》2007年第5期封面標題論文。
15.《從點化唐詩看李煜詞對於北宋詞的範本意義》,《學術界》2010年第1期。
16.《“守正出新”兌現了嗎——對袁行霈編<中國文學史>之學理批評》,《學術界》2010年第11期封面標題論文(與翁其斌合作)。
17.《新羅入唐詩人的特徵及其成就》《學術界》2011年第6期封面標題論文。
18.《關於崔致遠研究的三個誤區及其突破》,《學術界》2012年第9期封面標題論文。
19.《也論〈花間集序〉的主旨——兼與賀中復、彭國忠先生商榷》,《學術研究》2003年第4期。
20.《唐代省試詩的衡量標準與“齊梁體格”》,《學術研究》2006年第2期。
21.《王安石的“剽竊”習氣及其成因》,《學術研究》2007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3期“論點摘編”。
22.《唐代蘇杭二州與“第一金曲”<望江南>》,《學術界》2014年第3期。
23.《再論<唐詩三百首>中張旭詩爭議——兼答朱光立先生》,《學術界》2014年第7期。
24.《杜甫大曆五年夏卒葬耒陽考實》,《學術界》2016年第5期。
25.《白居易與中國古代“自詠詩”》,《學術界》2015年第6期(與張敬雅合作)。
26.《論唐末五代文人的悲劇意識及其文藝轉化》,《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唐代文學研究年鑑2009》全文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27.《唐詩的最後一次新變——論唐末近體詩的藝術開拓》,《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1 期。
28.《“情兼雅怨”的內涵與曹植詩的“集大成”地位》,《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29.《“溫李”齊名與唐末詩歌的演變趨向》,《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30.《唐宋詞雅化問題之重新檢討》,《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31.《羅隱歷史定位發覆》,《揚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32.《論唐宋科舉士風之三變及其對詩風的影響》,《學術論壇》2006年第2期。
33.《試析劉勰對〈楚辭〉的矛盾評價》,《江淮論壇》2002年第3期。
34.《試論“稼軒式用典”之美學意蘊》,《江淮論壇》2003年第2期。
35.《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羅隱》,《古典文學知識》2011年第3期封面標題論文。
36.《唐代歷史和文學中的“渤海”》,《古典文學知識》2015年第3期(與李星霖合作)。
37.《韓翃<寒食>詩正解》,《名作欣賞》2006年第2期。
38.《盧綸名篇<晚次鄂州>長期被誤解》,《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第1期。
39.《近年通行本<唐詩三百首>若干注釋商榷》,《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40.《千年張泌疑案斷是非——各家張泌考證平議與辨正》,《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41.《求新須先求真——就<辨騷>“博徒”“四異”新解問題與李金坤先生商榷》,《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42.《元好問對陸龜蒙的崇拜——兼就<論詩三十首>(其十九)的解讀與各家商榷》,《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43.《羅隱生平事跡辨正——兼與吳在慶先生商榷》,《汕頭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44.《<全宋詩>誤收的唐代經典名篇》,《汕頭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45.《增加古詩文篇目,練好優秀傳統文化“童子功》,《文匯報》2018年2月2日。
46.《樂見傳統詩詞成文化新潮》,《光明日報》2018年5月3日。

科研項目

1.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項目“羅隱集校箋”(2011)。
2..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項目“唐詩總集纂要”(2015)。

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專長

李定廣主要研究領域為魏晉唐宋文學和古代文論,尤以唐詩學用力較多。其研究特色是理論闡釋與文獻考證二者兼顧,力避研究走向學術偏激。展現其學術專長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其一是唐詩學研究。有學術專著《唐詩總集纂要》(70萬字,與陳伯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版),論文《“唐詩選學”論綱》(載《學術界》2016年第8期)、《唐詩的體裁系統及其藝術優越性》(載《學術月刊》2013年第5期)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我國最著名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有無宋詩的考證,發表《<唐詩三百首>中有宋詩嗎——與莫礪鋒先生商榷》一文,受到學界廣泛關注,莫礪鋒先生在各地演講中屢屢提及此文,著名學者李浩先生在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導論》一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將本文列為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學術論戰的兩個代表案例之一。
其二是唐末五代亂世文學史的研究,代表作家羅隱研究,均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以專著《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29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羅隱集系年校箋》(85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羅隱年譜》(20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6月版)等為代表。
其三是唐五代詩詞關係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其中一萬八千字的文章《由詩詞關係審視唐五代詞的演變軌跡》發表於《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
其四是從中國的文學史中發現並提煉出有價值的文學理論。這一點具有重要的學術原創意義。如《“文體三變說”:中國文學史的基本論述模式》、《論中國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結”》、《論中國古代詠物詩的演進邏輯》等,都是這方面具有學術原創性的論文,受到學界的重視。
其五是對古代文論名著名篇進行闡發研究。如其對《文心雕龍》《詩品》的研究,對《花間集序》的研究,對李清照《詞論》的研究,對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研究,等等,發表了一系列論文。
其六是古代詩詞的普及推廣研究。作為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同行評價和社會影響

中央電視台2016年、2017年、2018年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李定廣是唯一一位各個環節全程參與的專家學者,是該節目學術上的操盤者和把關者。《中國詩詞大會》在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李定廣的名字不斷被媒體報導,一度進入微博熱搜前幾名。其專為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確定命題範圍的《中國詩詞名篇賞析》(上下)一書,出版不到三個月就發行數萬冊,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等權威報紙相繼發表書評,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廣泛報導。曾被遴選為《學術界》雜誌2016年第8期封面人物。
《唐詩總集纂要》一書,是李定廣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結項成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全書共70萬字,亦被列為陳伯海先生構建的“唐詩學書系”八種之三。在2016年6月11日舉行的“唐詩學研究的繼往與開來——唐詩學書系出版座談暨學術研討會”上獲隆重推介,《中華讀書報》2016年06月15日、2016年6月22日均刊文評介,《新民晚報》2016年7月3日刊文評介,《學術界》雜誌2016年第7期刊登評介文章。陳尚君先生認為本書代表目前唐詩選本研究的最新水平。
《羅隱集系年校箋》一書(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成果,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6月版)獲2013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2015年2月3日發布《在研重大項目陸續推出代表國家水準的精品力作》共選出66種作為“重點推介”,本書列名第41種。蔣寅先生評本書曰:“大著校箋精核,功力深湛,弟瀏覽之下,佩服不已。羅江東集從此得一定本,其有功於學林非淺也。”(見《學術界》2013年第12期《中國文學創新研究的基石——評李定廣教授<羅隱集系年校箋>》所引)陳尚君先生評本書曰:“大著功力深邃,創穫良多,在在體現閣下之努力與追求。”(出處同前)董乃斌先生在2014年10月10日於蘇州舉行的“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總結近兩年的唐代文學研究成果時,唯一高度評價的就是本書,他說:本書水平遠遠超過他的師兄弟雍文華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整理的《羅隱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其中校勘、輯佚、箋注、系年功力尤深。已有書評三篇發表:嚴明《中國文學創新研究的基石——評李定廣教授<羅隱集系年校箋>》(《學術界》2013年第12期),沈文凡《羅隱集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定廣先生<羅隱集系年校箋>評介》(《西華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李德輝《新時期羅隱研究的傑出成果——李定廣<羅隱集系年校箋>評介》(《唐代文學研究年鑑(201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一書獲學界較高評價。1.學界泰斗王運熙先生稱讚本書:“提出了若干獨到的看法,辨正了過去一些模糊乃至失誤的主張,頗有新見,值得稱道。”(王運熙《李定廣<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讀後感言》,載《汕頭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2.著名學者陳允吉先生稱讚本書:“此書針對唐末五季亂世文學博宗歸納,挈其端緒,溯其演變,有論有考,輒多新見,從而清晰揭櫫了一個歷史階段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文學史意義,可補前賢及今人研究之不足。”(陳允吉《李定廣<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讀後感言》,載《汕頭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3.四川大學胡燕的《文化視野中的唐末五代文學研究——評李定廣先生<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3期),4.上海大學李翰的《勝意紛紜、新創迭出的文學史著——評李定廣先生<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汕頭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5.《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4日發表“重點推薦”評介文章,稱“該書觀點新穎,套用史料豐富、準確,論述深入確當,對研究中國唐末五代亂世文學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6.台灣《書目季刊》2006年第2期發表郭院林先生對本書的評介文章,高度評價本書。
《<唐詩三百首>中有宋詩嗎——與莫礪鋒先生商榷》一文(載《學術界》2007年第5期),考證《唐詩三百首》中有無混入宋詩,在學界引起較大反響,許多學者參與討論。莫礪鋒先生本人在近十年的演講中屢屢提及該文。李浩先生在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導論》一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將本文列為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論爭的兩個代表案例之一。《也論<花間集序>的主旨——兼與賀中復、彭國忠先生商榷》一文(載《學術研究》2003年第4期)在學界引起一定反響,有多篇文章參與討論。
《論“晚唐體”》一文,共一萬八千字,初發於《文學遺產》200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2007年中國文學年鑑》全文收錄,《2006年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鑑》摘要收錄。2017年12月《人大複印資料》官方平台“壹學者”評選公布辦刊以來最受讀者歡迎的100篇學術論文(含所有學科),李定廣論文《論“晚唐體”》與習近平的《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並列其中。
2017年4月《文學遺產》編輯部在學術會議上公布高被引用論文前十名名單,李定廣論文《“聲詩”概念與李清照“樂府聲詩並著”之解讀》列於第六名。

獎勵榮譽

2008年獲“汕頭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羅隱集系年校箋》一書榮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