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捷,男,江蘇徐州人,1987年7月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現為中國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子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
- 出生日期:1987年7月
- 畢業院校:京都龍谷大學、東京駒澤大學、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博士後)
- 職業:大學教師
- 專業方向:佛教思想史、東亞佛教史、東亞文化交流史
- 學術代表作:《『究竟一乗寶性論』と東アジア仏教―五‐七世紀の如來蔵・真如・種姓説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2020年2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學術圖書出版助成金資助,項目編號JSPS19HP5001)
- 職稱: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
人物經歷
李子捷,男,江蘇徐州人,1987年7月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漢族。2012年3月至2020年3月留學日本,先後在京都龍谷大學和東京駒澤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課程期間師從石井公成教授和松本史朗教授,並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師從船山徹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PD)。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師從Lucia Dolce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Robert H. N. Ho Family Foundation基金會獎學生)。2022年6月入職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同年11月兼任西北大學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23年1月通過校級準聘特別評審,被聘為副教授。2023年9月起,受聘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2023年秋季邀訪學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南北朝隋唐時期東亞地區(中、日、韓)的佛教思想與文化交流史,在研究中注意利用梵文與漢文文獻對比的方法。以五至十世紀的佛教思想與文獻為中心,兼及東亞地區的思想史與文化交流史。主要從事梵漢佛教文獻對照、印度大乘佛典漢譯用語、中國佛教史、日本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就
先後以中英日三種語文在《世界宗教文化》(中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中國)、《五台山研究》(中國)、《東アジア仏教研究》(日本)、《佛教學》(日本)、《印度學仏教學研究》(日本)、Religions(瑞士)、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英國)等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篇(含中文CSSCI及英文A&HCI期刊),譯文10餘篇(日譯中,日譯英)。主持中國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學術振興會國家級研究課題2項(2015-2017年DC、2018年度PD)。出版日文學術專著《『究竟一乗寶性論』と東アジア仏教―五‐七世紀の如來蔵・真如・種姓説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2020年2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科研費學術圖書出版助成金資助,項目編號JSPS19HP5001)。曾應邀先後在中國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日本東京淨土宗綜合研究所、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荷蘭萊頓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進行專題學術報告。身兼國際佛教學會(IABS)、英國佛教學會(UKABS)、中國宗教學會、日本東方學會、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日本東亞佛教研究會等海內外學會的會員。
科研項目
1. 2015-2017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DC(中國哲學・印度哲學・佛教學)國家級科研課題“東亞佛教的唯識・如來藏思想史-以五至八世紀為中心”,項目編號“學振養特研270281號”。
2. 2018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PD(中國哲學・印度哲學・佛教學)國家級科研課題“中國五至八世紀的如來藏思想的根本性再評價”,項目編號“JSPS/OF356; ID No. P18002”。
3. 2020年至2025年參加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 “一帶一路佛教交流史”,項目編號19ZDA239。
4. 2023年至2026年主持中國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5至9世紀東亞佛教'真如'與'種姓'思想研究”,項目編號23BZJ017。
工作經歷
1. 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在東京駒澤大學擔任非常勤講師,承擔本科生“中國佛教史”基礎課程(日語)。
2. 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擔任兼職講師,承擔碩士生“東亞佛教史”選修課程(英語)。
3. 2022年6月入職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任教。
4. 2022年11月起兼任西北大學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5. 2023年2月至2023年6月在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承擔本科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佛教史與東亞文化交流”兩門選修課程(漢語)。
6. 2023年9月起,受聘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2023年秋季邀訪學者)。
學術活動
1. 2013年8月在香港參加“首屆慈宗國際學術論壇”,發表《唐代法相唯識學派的佛性說―以基、円測與慧沼為中心》論文。
2. 2015年6月在韓國扶餘參加第四回韓中日佛教學共同學術大會,發表《『大乗起信論』の真如説の一考察―『究竟一乗寶性論』の如來蔵説との關係を中心として》論文。
3. 2016年10月在河南焦作淨影寺參加淨影寺慧遠學術論壇,發表《淨影寺慧遠與〈菩薩地持經〉》論文。
4. 2018年3月受邀在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日本近代以後的印度中國佛教研究”。
5. 2019年11月在上海大學參加東方唯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On Zhuanyi転依 (parivṛtti) and Zhenru真如(tathatā) at the early stage of Chinese Yogācāra’論文。
6. 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學參加“從天台山到比叡山”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關於《大乘止觀法門》研究的英文論文。
7. 2020年2月在日本東京淨土宗総合研究所進行關於《究竟一乘寶性論》與東亞佛教思想的專題講座。
8. 2020年3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參加東亞密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Kūkai空海 (774–835) and Saichō’s 最澄 (766–822) theories on gotra種姓’論文。
9. 2021年2月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與英國學者Christopher V. Jones博士一起舉辦新著出版聯合座談會。
10. 2021年3月在荷蘭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Leiden)哲學系進行題為‘Dhātu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Ratnagotravibhāga-mahāyānottaratantra-śāstra’的學術講座。
11. 2022年3月在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華嚴宗法藏的真如、種姓說—《寶性論》與《地持經》的位置”。
12. 2023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東亞佛教傳入英國與英國的東亞佛教史研究”。
13. 2023年9月在廣州光孝寺佛教英語交流基地進行全英文佛學講座,題目為‘Buddha Nature Within: The Doctrine of the Tathāgatagarbha’
14. 2023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梵漢對勘—近代西歐與東亞的佛教學術交流”。
15. 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內在的佛性—如來藏思想”。
16. 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究竟一乘寶性論》梵漢文本中的dhātu”。
17. 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從種姓(dhātu/gotra)到佛性(Buddha-nature)—貫穿印度、中國、日本思想史的佛教脈絡”。
18. 2023年12月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教研室進行學術報告,題目為“從梵文佛典到漢文大藏經與佛教史學—對中印佛教史研究方法的一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