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天(丁香園網站創始人)

李天天(丁香園網站創始人)

李天天,男,腫瘤免疫學專業碩士(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丁香園網站創始人。丁香園網站始建於2000年7月23日,是一個醫學知識分享網站。

李天天在讀研究生期間,感到現在的中國醫學院校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對計算機感到陌生,甚至連一部分研究生、醫務工作者也是如此,要想在浩如煙海的網際網路信息資源中查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是難上加難。於是就萌生了建立專業檢索網站的念頭,以向大家介紹檢索經驗,傳授檢索方法和技巧,普及知識共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天天
  • 別名:死胖子
  • 國籍:中國
  • 職業:丁香園網站創始人
  • 畢業院校哈爾濱醫科大學
  • 性別:男
基本信息,文/翟文婷,站長十年,路在何方,

基本信息

學歷:腫瘤免疫學專業碩士(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
暱稱:死胖子

文/翟文婷

可以說,丁香園能倖存下來,一定程度上是創始人的理想主義和務實精神所致。包括李天天之內的三位創始人都是醫藥學背景出身,早年混跡論壇,然後出來一起創業。就是把這個網站做了10年之後,李天天遞給記者的名片上都沒有任何頭銜。當記者問他,那怎么向合作夥伴介紹自己時。他回答,“我就說網站是我做的,我想把這個項目做好,所以就來了。”
但是任何網站要想證明自己的偉大和成功,必定要經過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考驗,這不是光靠理想和學術所能達到的。所以,對於商業化運作不足5年的丁香園來說,未來並非坦途。

站長十年

丁香園的商業化運作始於2006年,彼時,創始人李天天手拎皮箱一隻,南下杭州尋找丁香園可能的落戶之地。雖然距離網站初創已經過去6年,但丁香園的賬面資金盈餘仍是個0。哪怕只是想把丁香園繼續做下去,也不得不考慮怎么賺錢的問題了。
2000年,丁香園起步於為醫藥專業人士提供文獻檢索服務;兩年之後,轉型做專業論壇;在做論壇的過程中發現醫藥人員除學術交流之外的科研合作需求,丁香園基於後台數據分析,為註冊會員推薦可能需要的潛在合作夥伴。直到現在,這也是丁香園目前專注的產品之一。
在此期間,網站一直靠李天天等創始人的自有資金滾動發展,也有天使投資人投了一點錢,維護網站的各論壇版主則是撒豆成兵的全國志願者。李天天算了筆賬,加上伺服器託管等費用,2006年之前的投入也就15萬塊左右。
這對各論壇版主意味著“我的地盤我說了算”,沒有盈利壓力和商業束縛,他們專注於學術研究交流,是論壇的意見領袖,一呼百應。所以當丁香園站在商業化轉型的洞門之前時,他們拒絕跨出這一步——他們擔心商家的引入會影響學術的中立性,“然後網站就變味了”。
那段時間,李天天跑遍全國會見各路豪傑,苦口婆心地勸說講解丁香園商業化的重要性,不做就等於在等死。最後,版主們表示理解並支持,李天天則投桃報李,保證丁香園將繼續保持學術的純潔性。此後,丁香園開始走學術商業相互獨立的兩條線管理模式:論壇由七人管理委員會組成的最高管理機構全權負責,所有丁香園公司的員工都不得進入管委會。如果公司要藉助丁香園論壇的人氣進行商業廣告或項目運作,事先必須在管委會備案,版主同意則項目放行,以此來避免傷害學術獨立性的事件發生。早期的丁香園由用戶生成內容,後期又依靠用戶建立了一套供長期發展的制度。
儘管進行商業化的工作已經一切就緒,但李天天們還是不知道該怎么掙錢。通過論壇後台的用戶搜尋關鍵字開發人才招聘和生物試劑耗材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則是後話了,逐漸地他們才開始把知識競賽、會議直播、專家調研等隱性廣告的運作方式納入到盈利模式裡面。
但是等他們回過神來時,也發現包括丁香園在內的醫藥行業網站經過數年積累,已經形成“欄目嚴重雷同,創新嚴重不足”的局面。李天天分析認為,“未來網站的創新應該會集中在技術套用方面,國內做內容創新很難,一些科研成果的突破基本上都是在國外。”李天天所說的技術套用是指對論壇的文獻管理和用戶交流這兩塊。
他也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套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三到五年之後,技術與內容對接不存在問題。但關鍵是,做什麼內容,給誰看。他們還沒有想清楚。目前國外在這方面的套用也只是集中在患者進行的自我管理,信息通過移動設備達到醫生,如果有問題,醫生給予反饋。但李天天認為,醫患應該是雙向而非單向傳遞。針對大眾,移動終端要解決互動對接問題,面向專業人士則考驗內容創新。李天天認為那些在Ipad和Iphone很酷很炫的套用,對專業人士的幫助還是非常有限的。

路在何方

2008年,丁香園盈利首次突破100萬元。2009年全年盈利300多萬,今年預期600萬。以每個月至少登錄一次的標準計算,網站的用戶數量也於近期有望達到200萬。而且在今年年初,丁香園已經完成A輪美元基金的融資。這些令人感官興奮的信息背後,卻是對丁香園這種醫藥專業類網站未來發展空間的理性拷問。
傳統網際網路發展模式,普遍基於用戶數量的積累和使用粘性來尋求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突破,但作為行業網站,用戶基數是可預期的。拿李天天的話說,十幾年來,業內知道丁香園的人已經都泡在上面了。
同時,如果讓丁香園的200萬醫藥從業人員都按照傳統理解的職業,基於網際網路環境給患者看病,又存在著信息缺失和不對稱等問題,“這裡面的信息缺失是極其可怕的,甚至會對醫生產生誤導,所以目前來說,網上的醫患互動都不太可靠”,李天天說,“就是之前說的移動終端的互動都只能停留在健康指導層面。”
那么在李天天的眼裡,丁香園的出路在哪?
“既然是做專業群體網站,我們把人氣放在一個比較次要的位置,而把活躍度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李天天說,丁香園在註冊環節會考慮設定一些門檻,以保證裡面都是業內人士或與專業相關的人群。在這種封閉式的專業氛圍下,通過一些獎懲機制,在用戶活躍度上面做文章。比如,跟普通論壇趨同,根據發帖數量、設定命題和解答問題的質量給予積分回贈。
考慮到長期盈利模式問題,李天天則表示,丁香園會逐步由內容驅動轉到由數據驅動。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以及註冊信息在後台生成數據,在此基礎上尋求商機。比如,如果有商業行為的市場調查需求,只需要把問卷推到丁香園用戶的信箱或手機,很快就能出調查結果。再者,在用戶個人頁面定向投放一些跟他個人行為比較匹配的廣告。“網際網路廣告模式沒有變,但是因為目標人群針對性強,所獲取的資料更真實更完整,對客戶來說,能做成一個更有效的投放效果評估,也更有說服力。”除此之外,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科研合作產品,完全基於後台數據分析,對合作夥伴進行匹配推薦。目前丁香園的業務也主要集中在這塊。
然而200萬的活躍用戶對丁香園來說,不止於此。守著中國200萬的醫藥專業人才,李天天還是有想法的,那就是怎樣從用戶與患者對接關係中找到創新的商業模式。
他構想,丁香園提供的科研合作服務,使得在站內已經生成很多Group。如果能讓一個Group對患者進行診治,就如同醫院的會診。這對網際網路醫患互動來講,是很大的創新。
而丁香園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入到這塊業務,除了上述提到的網際網路導致醫患互動信息缺失的原因之外,李天天認為當下的一些醫患互動網站功利性太強,三言兩語的溝通之後,就建議患者到線下的合作醫院進行診治,隨之附帶的就是產品兜售,“這對患者來說是種傷害”。
但是,丁香園對站內的醫生開放了求醫問藥服務,“這絕對是嘗試。”李天天說,“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精細,所以醫生也有這方面的需求。如果這個服務能讓醫生認可,向患者推廣會更容易一些。”但他也表示,小圈子的實驗很成功,一旦作為產品推出去,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小圈子實驗的前提是用戶的註冊身份是通過驗證的,而且彼此熟悉,敢於直言病情。可假如面對一位陌生患者,站內的醫生會疑慮傳達信息的準確度所引起的麻煩。而且法律認證、用戶參與方式、收費模式,收入的分配機制等問題,目前都還沒有解決方案。
李天天說,“可能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去解決,這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很可能是終極問題,解決終極問題就需要有耐心去等。我們目前還是停留在科研合作,從這一步到醫患互動,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而對於未來規劃,李天天稱,會藉助技術,探驅動醫療服務,探索醫療領域的人工智慧。他很少想10年的事,因為技術變化太快。5年的話,可能技術不會出現什麼突出性變化,而他更務實,丁香園的長期戰略是3年一規劃。從2017年到2020年,李天天希望貼近丁香園的定位本身——網際網路公司談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