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庵

李壽庵(1895-1974年),號琴客,番禺人,自幼習畫,世居廣州河南,以教畫為業。曾參與廣東國畫研究會。晚年雙目失明,仍能授畫法。著有《翰雲樓畫談》、《竹窗隨筆》、《書畫索》,今有《蒲社畫法彙編殘卷》面世。他是嶺南畫派的代表之一,嶺南畫派的弟子中,著名畫家有高劍僧、趙少昴、葉少秉、趙崇正、周一峰、伍佩榮、張坤儀、馮曼碩、葉永青、李野屋、李壽庵、孔憲明、吳雲峰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壽庵
  • 別名:號琴客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74年
  • 職業:文人
人物介紹,簡介,事跡,作品,人物生平,其他,

人物介紹

簡介

事跡

李壽庵曾主持蒲社(1935-1941年),“以蒲結社”,蒲者菖蒲也。李壽庵自比清流滋潤之社。租珠海波光街西伍家花園中的伍家祠內首進大廳為社址,在今南華路海幢寺公園前門西側,學員有10-20人左右,上午為男生繪畫時間,下午為女生繪畫時間。年中節日或結業,則掛學生作品供大家品評,並請名家蒞場即席揮毫,當時不分隔山派與折衷派,互相觀摩。蒲社創立三年後受1938年廣州淪陷的影響,輾轉到香港繼續教學,至1941年香港淪陷,蒲社便在多難之秋停頓。

作品

李壽庵作為著名的嶺南畫人、金石家,有諸多作品傳世,如《翰雲樓畫談》《竹窗隨筆》《書畫索》等。部分作品見本詞條圖冊。

人物生平

據前輩所言,其幼年即居廣州河南。當時,河南多屬鄉村,農業以種植花、茶、果、蔬為主,且中通一滘,故風景十分清幽,騷人墨客亦多誕於斯。先生生長於此充滿藝術氛圍之鄉,所受薰陶,於藝術乃趨而不自覺,遂十分酷愛美學,並曾放棄攻讀英文而專於繪事。但又苦無師承,只得千方百計尋找前人手跡,依樣摹仿煉習。偶借得居廉畫冊,便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地閉門恭讀,反覆臨摹數遍,直至稱意為止。其時十三行行商伍怡和的後人伍懿莊,念其苦學,乃出示所藏並稍為指點一二。而先生則似有特慧,每能舉一反三。於是花卉始從居廉入手,進而取法惲壽平、孟麗堂、宋光寶;人物則師宗陳洪綬、任伯年;山水則習伍懿莊,繼而戴熙四王,甚至追蹤宋元各大家。由是乃得各家各法之長,即使隨意點染,皆與法合。國畫以外,又致力西洋畫法,尤以擅寫人像著稱,且能別創新格,予人以脫俗之感。復擅篆刻金石,在抗日戰爭前,已屬羊城有數之名家。數年前,海珠區文聯即以原鈐的形式,出版過先生的《印譜》專冊。
先生還在英年,便與胡劍庵、李野屋、黃鼎苹、麥公敏等嶺南畫人,於廣州河南結為南社,相互研磋畫藝,故早年已有盛譽。他屢屢與後學者談:“昔日(晚清)河南之畫人,有隔山居派、南洲丹山派、鶴洲(以楊永衍為代表)超然派。雖然三派鼎足,卻無門戶之見,且彼此研磋互勉,此即得以共同進步之緣由。我等學人,應以前人為榜樣,反對‘文人相輕’之陋習。”稍後,先生於《越華報》主編星期書畫刊,並設專欄,名《雲樓雜記》,著文暢論古今名畫及其法則,訂訛摘異,作有據之評騭。他在《雜記》中曾寫道:“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學歷雖同,止境各異。故藝林筆墨,重在人品,品下則謹屬工匠矣!”先生之作風嚴謹,而生活卻平易近人,且富幽默感。偶因所論招人粗言指責,更是虛懷若谷,笑曰:“十年前無人罵我,今時不同矣。余從來最喜人罵,聞罵聲則喜,且欲市酒相與共醉!何也?我有可罵之價值,焉得不喜?!”又自勉曰:“古人有言:能受天磨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然也!”
抗戰期間,先生避地香江,設蒲社授徒。當時黃鼎苹亦居於港島。二人凡有合作之成果,均受時人所喜,鹹望索而藏之。惟先生安貧樂道,雖於困難之際,亦不為名利所羈絆。戰後仍歸寓廣州河南,及終仍許身藝術,並以扶掖後進為處世之道。晚年忽患眼疾,經手術而眇一目,仍作畫、授徒如故。其時所作更是筆墨淋漓,沈雄渾厚。在其眾多門人之中,尤以麥漢興(麥公敏先生之公子)、劉清華諸位最得其心法,迄今亦桃李滿園矣!

其他

李壽庵,明代人,生卒年不詳,具體事跡不詳。據李贄《高潔說》記載:“今黃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為偏愛矣。二上人其務與我始終之,無使我受無目之名也。然二上人實知余之苦心也,實知余之孤單莫可告語也,實知余之求人甚於人之求余也。余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實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聰明,實以其篤實也。故有德者必篤實,篤實者則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二上人師事李壽庵,壽庵師事鄧豁溪。鄧豁溪志如金剛,膽如天大,學從心悟,智過於師,故所取之徒如其師,其徒孫如其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