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濤(民國時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李光濤(1897~1984) 懷寧縣(今安慶城區)人。著名的明清史研究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光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人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84
  • 職業:明清史研究家。
簡介,作品,

簡介

父母早亡,少年時,以賣燒餅油條維持生計。常借在“鳳鳴書院”門前賣燒餅油條之便,在教室門口偷聽先生講課,晚間回家刻苦自學。民國2 年(1913 年),李光濤通過自學獲得一定文化知識,被胡玉美醬園聘為管帳,兩年後解聘。其後,迫於生計,李光濤到九華山削髮為僧。因博聞強記,得到住持賞識,遂指導其學習鑽研明清歷史,並推薦其至北京歷史語言研究所從事整理明清檔案工作。李光濤在工作中盡職盡責,深得傅斯年的喜愛。民國24 年,在傅斯年的鼓勵下,為《明清史料乙編》增寫補例,完成後頗得編委讚賞。此後,依次完成明清史料丙、丁、己、庚、辛、壬、癸等編“補例”的編輯,並開始從事明清史料研究,陸續發表價值頗高的《論建州與流寇相因亡明》、《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引起史學界的重視。民國35 年春,李光濤奉命去台灣接收歷史檔案,遂在台灣繼續研究明清史,由助理研究員提升為副研究員、研究員。1984 年底因車禍遇難。李光濤除參與《明清史料編》10 編的編輯工作外,還著有《明清史論集》、《明清檔案存真》等。引

作品

(一)專書
《明季流寇始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51,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萬曆二十三年封日本國王豐臣秀吉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5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中韓民族與文化》,(台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8)。
《多爾袞徵女朝鮮史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57,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明清史論集》,(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朝鮮「壬辰倭禍」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61,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
《記明季朝鮮之「丁卯虜禍」與「丙子虜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種單刊之2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
《熊廷弼與遼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6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6)。
《記乾隆年平定安南之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6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6)。
《明清檔案論文集》,(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二)纂輯
《明清檔案存真選輯(初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3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9)。
《明清史輯(甲編-壬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1967)。
《朝鮮壬辰倭禍史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明清檔案存真選輯(第二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38-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3)。
《明清史料癸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史料叢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5)。
《明清檔案存真選輯(第三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38-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5)。
(三)論文
〈內閣大庫殘餘檔案內洪承疇奏銷冊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935),頁121-132。
〈清人入關前求?之始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1947),頁275-328。
〈清太宗求?始末提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125-128。
〈清入關前之真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129-171。
〈記奴兒哈赤之倡亂及薩爾滸之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173-191。
〈論建州與流賊相因亡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193-236。
〈記清太宗皇太極三字稱號之由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237-239。
〈記崇禎四年南海島大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241-250。
〈清太宗與三國演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2(1947),頁251-272。
〈洪承疇背明始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1948),頁227-301。
〈論崇禎二年「己巳虜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8(1948),頁449-484。
〈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1948),頁367-488。
〈朝鮮壬辰倭禍中之平壤戰役與南海戰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本院成立二十周年專號》20上冊(1948),頁275-298。
〈朝鮮壬辰倭禍與李如松之東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50),頁267-295。
〈記朝鮮宣廟中興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50),頁297-302。
〈明清檔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所長紀念特刊》(1951),頁21-25。
〈清史稿順治朝疆臣表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1953),頁135-137。
〈張獻忠史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5(1954),頁21-30。
〈多爾袞入關始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5(1954),頁31-57。
〈多爾袞擁立幼帝始末〉,《中央研究院院刊》1(1954),頁41-52。
〈明季朝鮮「倭禍」與「中原奸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6(1955),頁315-334。
〈內閣大庫殘餘檔案論叢之一:瀋陽舊檔〉,《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冊(1955),頁61-81。
〈內閣大庫殘餘檔案論叢之二:朝鮮國表文之研究〉,《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冊(1955),頁83-142。
〈李氏朝鮮年表〉,《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冊(1955),頁143-156。
〈朝鮮實錄中之「事大文書」〉,《中央研究院院刊》2下冊(1955),頁157-192。
〈記朝鮮國「此紙無字」的表文〉,《中央研究院院刊》3(1956),頁207-213。
〈記李如松留於東國朝鮮之後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胡適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28上冊(1956),頁219-228。
〈箕子朝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趙元任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29下冊(1957),頁439-444。
〈記清代的暹羅國表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十周年紀念專號》30下冊(1959),頁511-556。
〈記朝鮮實錄中之中韓民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1(1960),頁61-122。
〈記朝鮮實錄中之大報壇〉,《慶祝董作賓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4種,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0),頁165-188。
〈記朝鮮實錄中之「皇明全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2(1961),頁19-45。
〈朝鮮實錄中所見之中韓文化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1962),頁109-231。
〈「老滿文史料」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故院長鬍適先生紀念論文集》34上冊(1962),頁323-332。
〈論洪承疇「流賊敗逐」題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5(1964),頁155-197。
〈記日本朝貢大明史事兼論朝鮮「壬辰倭禍」及所謂「東封之役」〉,《香港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1964)。
〈跋明季的東征紀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紀念董作賓、董同龢兩先生論文集》36上冊(1965),頁289-296。
〈再記箕子朝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7上冊(1967),頁159-166。
〈「朝鮮壬辰倭禍史料」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7上冊(1967),頁167-183。
〈明季驛卒與流賊〉,《清華學報-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下冊)》(1967),頁807-829。
〈跋「毛大將軍海上情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8(1968),頁247-250。
〈跋乾隆三十一年給暹羅國王?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9上冊(1969),頁223-235。
〈朝鮮「壬辰倭禍」釀釁史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0上冊(1969),頁721-762。
〈明人援韓與楊鎬蔚山之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4(1969),頁545-566。
〈明清檔案與清代開國史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王世傑先生八十歲論文集》42,2(1970),頁221-230。
〈明人援韓與稷山大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43 , 1 ( 1971 ),頁 1-14 。
〈跋汪楫的「崇禎長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43 , 3 ( 1971 ),頁 433-444 。
丁應泰與楊鎬—朝鮮壬辰倭禍論叢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3 , 1 ( 1982 ),頁 129-166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