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宅和祠

李光地宅和祠

李光地宅和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和三村,也是李光地的故居,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李光地宅和祠,包括舊衙、新衙和賢良祠等三處。新衙坐北向南,五進雙護厝,有東西巷道,四周環築圍牆,呈長方形,東巷北端設報官房和接官亭。舊衙坐北向南,前後五進,由門廳、正廳、雙護屋等組成。新街牆畫的紅磚拼貼和鑲嵌等建築風格與歐洲起源於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阿拉伯建築裝飾處理相似,是典型的泉州傳統官盾,是一座飽含歷史文化的古民居博物館。

1991年,賢良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舊衙、新衙作為附屬文物併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賢良祠”。2013年3月5日,安溪李光地宅和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光地宅和祠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和三村
  • 所處時代:清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094-3-39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新衙,舊衙,賢良祠,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舊衙始建於清康熙前期。
賢良祠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新衙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光地入祀京城賢良祠。

建築格局

李光地宅和祠,包括舊衙、新衙和賢良祠等三處。

主要建築

新衙

新衙坐落於湖頭鎮湖二村,又名相府,相傳為李光地夫人林氏主事建造。新衙建築坐北向南,五進雙護厝,有東西巷道,四周環築圍牆,呈長方形,東巷北端設報官房和接官亭,占地面積3120平方米。整個建築規整獨立、肅穆大方。大門題寫一聯“相門知理學,府第傳乾坤”,再現了李光地一生的功業。走進裡邊,懸掛著康熙御書的《鳳志澄清》《夾輔高風》等匾額。

舊衙

舊衙位於湖頭鎮湖三村湖頭街北邊,又名昌和堂,始建於康熙前期。相傳是寧海將軍拉哈達為答謝李光地援助解泉州之圍而建造相贈。舊衙整座建築形似殿宇,建築坐北向南,前後五進,由門廳、正廳、雙護屋等組成。兩邊護詹,斗拱、梁架、門窗上面雕有飛禽、走獸、花木、魚蟲、山水、人物等各種圖案,正廳及廊寶牆上嵌有數十塊大理石,攜刻著康熙皇帝手跡書賜李光地書文。廳堂懸掛著“漠明粥諧”等牌匾近10塊,映射出古詹的歷史。大門外掛著對聯曰:“綺羅日暖將軍府,弦管春深宰相家”。

賢良祠

賢良祠是李光地命其長子李鐘倫建造的讀書處,原名榕村書屋。李光地入祀京城賢良祠,格村書屋隨之易名為賢良祠。祠坐西向東,園林式布局,由主建築、御碑亭、臨水軒、荷池等組成。主建築為三進合院,前為門廳。中為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之正堂,內外牆嵌大理石,鐫刻康熙御書《太極圖說》《巡子牙河建壩詩》等詩文。後為兩層藏書閣。
李光地宅和祠
賢良祠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榕村,相傳為唐初江王李元祥後裔,後遷居於泉州府安溪縣湖頭鄉(今安溪縣湖頭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其主事治理河患,修建水利,獻策平定三藩,舉薦施琅收復台灣,政績顯著,康熙皇帝曾三次授予御匾,以表彰其功。

文物價值

新衙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相適應的封閉式主次尊卑的尚禮氣氛,又能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新街的紅磚建築、牆畫的紅磚拼貼和鑲嵌等建築風格與歐洲起源於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阿拉伯建築裝飾處理相似,是典型的泉州傳統官盾,是一座飽含歷史文化的古民居博物館。

文物保護

1991年,賢良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舊衙、新衙作為附屬文物併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賢良祠”。
2013年3月5日,安溪李光地宅和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李光地宅和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和三村。
舊衙
  • 交通指引
安溪縣湖頭鎮人民政府距離李光地宅和祠約800米,可步行前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