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生

李介生,名廉,又名瑜廉、清廉(1889—1938),河南嵩縣車村鄉孫店人。青年時期,適值辛亥革命,民主革新思潮大倡。李對社會之黑暗腐朽深惡痛絕,遂憤然削辮離家,就讀於鳴皋學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介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創辦汝川學堂
民國3年(1914)畢業後,抱振興教育宏願,毅然返鄉,力排家庭和社會阻撓與庸儒劣紳的誹謗,聯合志同道合之士李清寅、田范九、陳伯方等,於民國4年(1915)赴孫店原守備衙門創辦汝川學堂。在學堂門口書寫“歡迎愛國男兒到學堂來!”“剪髮、放足、把頭腦鬆開,不做專制的奴才!”“富國強兵,快叫東亞病夫站起來!來!來!”
同年夏,汝川學堂正式招生。李於報名處置鋒利剪刀一把,迎著絡繹而至的報考學生嚴肅而溫和地說:“剪掉髮辮、革除惡習、勤奮讀書、立志報國者,學校把你收下來!”報名青年為李愛國熱誠感動,不唯憤然剪下髮辮,且狠狠踩於腳下。時聘請品學兼優的劉志剛、劉志端、上官璧、李警堂、劉秀卿等人任教師。他們均抱有興學育才之志,不計薪金多寡,努力執教,還有義務授課者,莫不出於李精神之感召。李的教育思想為德、智、體全面發展,更注重人格的培養,其目的在於富國強兵救中國。
汝川學堂經費,始賴社會捐輸(地契稅、絲綢捐等),繼而為打開局面,李冒著中傷、暗算的危險,與地方反動勢力折衝周旋,尤與頂寶石靈瑞寺僧首搏鬥,勝訟至省,終得200餘畝寺田及絕業田成為校產。至此,學校經費始保無虞。
汝川學堂立定腳跟至第三屆時,學業成績居全縣之首。縣知事於廷鑒曾傳令嘉獎。汝川輸師資、桃李播嵩南。畢業學生在各村鎮興辦的“培英”、“育英”、“訓英”、“愛英”、“唯英”諸國小如雨後春筍,相繼建立。
民國30年(1941),兩河口的陸陽高小(系李之學生宋向東首創)第三屆畢業生10餘名,參加了省立沁陽中學(省立十三中)升學考試,他們在與豫西數十縣下場考生數百人的競試中,無一人落選,奪取榜首前三名。歷年升學率在全縣均名列前茅。
後,李外任鎮嵩軍和國民革命軍職時,千里之外,又分別向汝川學校和嵩南升學在洛學生捐贈現金,關懷青年成長。
李為教育事業傾注心力,赴湯蹈火的事跡至今金聲玉振,有口皆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