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傳說

李五傳說

李五傳說,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民間文學,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代慈善家李五生明洪武十九年(1386),卒天順元年(1457)。正統六年,建昌蕭元吉適以宦遊入閩,聞李五善舉,陳良請文以頌其善,明英宗下旨賜“樂善好施”匾額。從此,李五的善舉傳說傳遍全國。李五傳說內容主要有:飄泊創業、勤儉持家、熱心公益、重視教育、恤窮賑饑、勸人為善等。

2017年1月,李五傳說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Ⅰ-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五傳說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項目編號:Ⅰ-2
  • 申報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明代慈善家李五,名英,字俊育,號自然,兄弟居五,晉江鳳池(池店)人。生明洪武十九年(1386),卒天順元年(1457)。他利用家鄉水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發動里人種蔗榨糖,把鳳池糖運銷江、浙、京、津等地,然後又把北方盛產的絲棉運回,讓家庭婦女加工,再把織成的絲綢、棉布轉銷海內外。
李五是宋、元以來“東方大港”刺桐港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達的特殊社會背景,孕育出來的早期泉商中的代表人物。他受海洋文明的薰染,飄泊創業,樂善好施,同情貧苦民眾,為民造福。最大善舉是明宣德六年,耗金萬計,用三年時間重修增高洛陽橋。
正統六年,建昌蕭元吉適以宦遊入閩,聞李五善舉,陳良請文以頌其善,明英宗下旨賜“樂善好施”匾額。從此,李五的善舉傳說傳遍全國。
李五高瞻遠矚重視教育,創辦書院,其後輩十二世文武科甲蟬聯。古時婚姻門戶相對,明代的歷史名人張岳、張峰、蔡清、秦仲震、陳紫峰、楊榮、楊渤等的家族和李五的後裔都有姻親關係。又李五的後人綿綿延延,數以萬計遷居海內外。這些都在客觀上使李五的傳說,在各地得以更多的流傳。  

文化特徵

李五傳說內容主要有:飄泊創業、勤儉持家、熱心公益、重視教育、恤窮賑饑、勸人為善等。其其中有《施糖救人》《買地惠農》《建陡門浮外洲》《施藥濟世》《清廉檁》等數十篇傳奇故事,人頌其德於今不衰。
李五傳說以勸善為主,宣揚推己及人、見利思義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富甲諸邑的李五,濟人利物,名垂方策,人頌其德於今不衰。其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李五傳說歷史久遠,透過傳說可以管窺明代閩南一帶民眾的生活狀態、社會風尚習俗,甚或窺見資本主義萌芽初期閩商的些微活動軌跡;李五傳說在民間口耳相傳,是閩南文化生態的個組成部分,並且蘊含著歷史文化內涵,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傳承人物
李清波,男,1943年5月出生,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李五傳說”。1951年8月起,就聽李芋員講李五的傳說,自己聽後又講給別人聽。讀高中後,長期在家鄉務農。後經商,車禍致殘養傷,同池店本村長輩鄉親在一起,有大量時間蒐集整理、口頭和書面傳承李五的傳說。在傳承李五傳說中,努力自學民間文學的相關知識,探索民間文學蒐集、整理、撰寫、傳授的多種渠道和方法,邊學習邊實踐。
保護措施
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政府公布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同時公布晉江市博物館為“李五傳說”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李五傳說項目傳承人李清波在報刊發表李五傳說及有關文章百餘篇,編著《明代慈善家李五》《李五的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