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朗

李乾朗

李乾朗(1949年-)台灣台北人,台灣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者,台灣古蹟審查委員,台灣古蹟維護志工,古蹟修護研究者,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乾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灣台北
  • 出生日期:1949年
  • 職業:副教授,建築研究者,畫家
  • 代表作品:《金門民居建築》、《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等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主要著作,

人物經歷

1960年代初,就讀國中的李乾朗前往板橋參觀荒蕪的林家花園,因念其古蹟荒廢且無法妥善保存,因此發起維護台灣古蹟的心愿,加上稍早向陳敬輝學畫的人文藝術體認。於是他於1968年選讀當時十分冷門的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就讀。 1971年,還在文化大學求學的李乾朗,不但自費默默的用田野調查方式,用影像記載淡水鄉鎮,也為獲得台灣建築相關的美學與知識。於1972年請益於台灣知名民俗學者林衡道與畫家席德進
畢業後,李被分發至金門服役。在該地服役期間,他以既有學識研究和多日接觸當地建築經驗集結出版:《金門民居建築》一書。該書為1970年代少見的傳統建築書籍,一出版極受相當的矚目。他不但是台灣首開以田野調查手法描繪古建築的學者,也是將少見以通俗手法描繪古蹟的作者。另外,李乾朗本身的美術底子和自由主義的思想,也有助李乾朗的古蹟看法。
1980年代,回母校任教的李乾朗展開對古蹟維護的高昂熱忱。此階段他於雄獅美術出版的各類書籍,皆受到相當的矚目。1981年,台灣文建會的成立,是台灣傳統建築與維護古蹟轉戾點。雖此官方機構於經濟掛帥的台灣一向不受重視,但該會相當部會的位階,仍陸續於1980年代-1990年代拯救如迪化街、林家花園、台灣博物館甚至赤嵌樓,安平古堡等重要古蹟。而在此拯救過程中,李乾朗亦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1994年,文建會擺脫官方維護傳統古蹟的制式方向,並朝「社區整體營造」方向來拯救台灣傳統建築,而這種藉由民間力量的新思維亦為李乾朗所提倡。而這種除了官方介入與修復之外,也藉由「官辦民營」方式與民間捐助來維護古蹟的方式,雖偶招來圖利商人批評,不過於2000年代後,仍為台灣維護傳統建築的主流。

人物評價

因為李乾朗的活力與勤勞筆耕,讓他成為林衡道以來最具權威的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者。雖然他曾對於「古蹟」兩字表示不怎認同,表示應該用「傳統建築」取代,但事實上,他卻是現有所有古蹟認定與規劃者,也是台灣各級古蹟審查委員的召集人。
不過正因他對於古蹟認定過於理想化與寬鬆,也常引起古蹟當事者的反彈,除對他認定古蹟的標準不一感到疑惑外,也有部分古蹟持有人對於李乾朗只要求保留,卻沒有提出具體辦法與財源等作品,感到不滿。

主要著作

1979年,《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1980年,《台灣近代建築》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1984年,《傳統建築入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8年,《傳統營造匠師派別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8年,《宜蘭昭應宮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2年,《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年,《台灣近代建築風格》台北,室內雜誌
1995年,《台灣建築百年》台北,室內雜誌
1996年,《台灣建築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6年,《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出版社
1996年,《台灣建築問題》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8年,《台灣近代建築》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1999年,《台灣建築百年》(增訂),台北,美兆出版社
2001年,《20世紀台灣建築》,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2003年,《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2004年,《水彩台灣近代建築:賞古蹟.畫建築》,台北,雄獅美術
2005年,《19世紀台灣建築》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2009年,《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大陸,廣西師大出版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