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關位於福建光澤縣北90里的杉關嶺上。自光澤縣城出西關,過西橋至環翠橋,向西行經石岐鋪、冊下、雙門、黃溪、長山村、京牙街到止馬,過路上橋,出杉關即江西新城(黎川)縣境。
自古有“閩之有仙霞、杉關,猶秦之有潼關、臨晉,蜀之有劍閣、瞿塘也。一或失守,閩不可保矣”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杉關
- 地理位置:福建光澤縣北90里的杉關嶺上
- 始建時間:唐廣明元年(880年)
- 美譽:“一夫當關,萬夫莫上”
地貌特點,歷史沿革,
地貌特點
杉關依杉嶺而設,左有豬石山,右有黃狗嶺,南北山脈綿亘巍峨,且山脊築城建堞,一色青條石的關牆,木石關門建築,高數丈。關內為閩地,地勢險要高峻;關外為贛境,地勢漸低平緩。杉關如屏障立於這“雞鳴兩省聞”的閩贛之界,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上”之勢。自古有“閩之有仙霞、杉關,猶秦之有潼關、臨晉,蜀之有劍閣、瞿塘也。一或失守,閩不可保矣”的說法。
歷史沿革
杉關始建於唐廣明元年(880年)。據清光緒《光澤縣誌》記載,關隘“嶺峻道狹,僅容單騎。”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增雉堞,甃以石門,而閣其上,商賈蹲趾交道,置稅焉。”
清鹹豐七年(1857年),毀於兵燹。光緒四年(1878年),復建。杉關兩翼城牆,大多利用山脊作為基礎,外側用石塊砌壘,牆內側比較平緩易登,有的地段鋪有石砌磴道,牆外側則十分陡峭。牆內高約1~2米,外高4~5米,下寬上窄,牆面厚約0.4米,有的地方殘留有磚砌痕跡,殘長約1500米。杉關為閩北的軍事要塞。明提學馮挺撰《儒學改建碑記》文中云:“閩於方輿,東西一奧垠也,宸山襟海,另開局面。從北以入,必由三關:中為大安,則崇安當之,東為小關,則浦城當之,西為杉關,則光澤當之。而川、湖、江、廣,從杉關為優,則光澤固咽喉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