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萼梅

朱萼梅

朱萼梅(學名:Ceratopetalum gummiferum Sm.)是合椿梅科、朱萼梅屬高大灌木或小灌木狀喬木,三出羽狀複葉;小葉狹矩圓形,葉尖鈍形,葉緣淺齒,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略淺;末端花序;全花約長0.6厘米,白色花多數,萼片擴大成果實,且變成明亮的紅色,美麗,很少白色。蒴果灰色,球形,一般分2室。子葉長橢圓形。分布於澳大利亞新蘭威爾斯地區。朱萼梅生長在常見的雨林和開放式森林中。

朱萼梅因開花後其展示大量的紅色萼片而被廣泛栽培於園林中,還用於綠化種植。是理想的園林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朱萼梅是高大灌木或小灌木狀喬木,樹高3-10米,株型寬2-6米,三出羽狀複葉;小葉長3-7厘米,寬0.6-1.4厘米,狹矩圓形,葉尖鈍形,葉緣淺齒,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略淺。
朱萼梅的花是末端花序;全花約長0.6厘米,白色花多數,萼片擴大成果實,且變成明亮的紅色,美麗,很少白色。蒴果灰色,球形,一般分2室。子葉長橢圓形。

生長環境

朱萼梅生長在雨林和開放式森林中。朱萼梅十分耐寒,不受霜凍的影響。喜光照充足的環境。朱萼梅原產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約1200毫米,土壤較貧瘠,總體低於正常營養水平,通常缺少氮、磷和一些微量元素。
朱萼梅
朱萼梅花

分布範圍

朱萼梅分布於澳大利亞新蘭威爾斯地區。在2004年,澳大利亞悉尼皇家植物園將朱萼梅的種子贈予中國貴州植物園,並於2005年7月成功引種朱萼梅到中國貴州植物園。

生長習性

朱萼梅在乾旱時期對水有應激反應並以此攝取養料。朱萼梅的花期為9-12月。

繁殖方法

朱萼梅的繁殖只能採用播種法。
播種基質選擇:根據朱萼梅的種子原生境的特徵,鄒天才等中國學者採用了石英沙珍珠岩這兩種基質進行對比試驗,根據所有植株綜合性狀的比較,表明石英沙的效果明顯優於珍珠岩。
育苗技術:在朱萼梅的種子萌發前要保持基質處於濕潤狀態,種子萌發後的初期階段每隔1天澆1次水,當朱萼梅的植株的根系發育到3-4厘米時,一般可隔2天澆1次水,在冬季潮濕天氣時可每周澆1次。育苗期間保持土壤濕度為90%。
移栽基質選擇:當朱萼梅的幼苗長勢穩定時,移栽至新的已消毒的基質中,新的基質要保證排水情況良好,試驗採用的是混合基質(石英沙:珍珠岩:腐葉土=1:2:2),在該基質中朱萼梅的生長狀況良好。

栽培技術

經鄒天才等中國學者的對比試驗發現,朱萼梅出苗率較高,但後期的死亡現象明顯,這與土壤持水性、土壤通透性和澆水的多少有直接關係,中國引種地區的濕度明顯大於朱萼梅的原生境地區,致使已萌發的朱萼梅幼苗因土壤濕度過大而死亡,這就導致在引種上有相當大的困難,因此,掌握好播種土壤的乾濕度和通透性是朱萼梅引種中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的關鍵技術。所以後期應該少澆水,一般保持土壤濕度在50%為宜。朱萼梅可大幅修剪,經大量的修剪後將再生,且生長旺盛,使其能保持簡潔的灌木狀。種植位置最好光照充足,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其萼片色彩最好,觀賞價值最佳。

主要價值

朱萼梅因開花後其展示大量的紅色萼片而被廣泛栽培於園林中,還用於綠化種植。是理想的園林植物。在澳大利亞,朱萼梅甚至被大量出口到澳大利亞國外,創造了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