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侯

朱紹侯

朱紹侯,歷史學家,歷任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河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歷史學會會長。1992年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紹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新民
  • 出生日期:1926年11月21日
  • 職業:歷史學家
  • 畢業院校:東北大學
  • 主要成就: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
  • 代表作品:《軍功爵制研究》《秦漢土地制度與階級關係》
人物經歷,人物觀點,

人物經歷

朱紹侯,男,中共黨員。1926年11月21日生,遼寧新民人。
朱紹侯朱紹侯
1948年,考入東北大學教育系。
1949年,轉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
1954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研究部。
歷任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河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教授。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歷史學會會長。
1992年,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軍功爵制研究》、《秦漢土地制度與階級關係》、《魏晉南北朝土地與階級關係》等五種專著和兩本論文集。主編有《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中國古代治安制度史》、《中國古代宰相傳略》等8部教材和史學著作,講授有《秦漢軍功爵制研究》等課程。

人物觀點

展望新世紀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前景
朱紹侯朱紹侯
隨著電腦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多地被套用於歷史學研究,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將會比20世紀更加精彩,將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這是可以預言的。
隨著文物考古新發現的不斷積累增多,從遠古到明清的歷史都會有許多新的資料補充。再結合除漢族外其他少數民族古代歷史研究的大量新成果,中國古代的歷史將會在更堅實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改寫。這樣,一部部嶄新面貌的中國古代斷代史、專門史著作將會陸續面世,一部部嶄新面貌的中國古代通史著作也將陸續問世。
由“今注本二十四史”編委會主持編寫的“今注本二十四史”,明年將由巴蜀書社陸續出版,以填補傳統二十四史中後二十史無注的空白(即使“前四史”中的原注釋也不再適應現代人的閱讀需要,必須重注)。這將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提供更為便利的資料條件,也有助於史學新成果的更多湧現。
“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後,中國古代有確切紀年的歷史已可推至四千年前。等到“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完成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將被落實。21世紀寫出的《中國古代史》將把五千年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更加清晰周詳地加以描繪和論述,以提供給年輕一代的讀者。總之,21世紀的中國古代史研究前程遠大,每一位研究者都可以在其中大展宏圖。
給青年學子的指導意見
研究歷史的人,不管願意不願意承認,自覺不自覺,都要受一種或幾種理論觀點來支配,如歷史唯物論、英雄史觀、經濟史觀、歷史循環論、歷史虛無主義、地理環境決定論、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等。有些人儘管口頭上不承認,實際上他的研究思路和得出的結論,正是某種觀點的體現。
“文革”剛結束時,學術界思想混亂,認為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過時的想法,在一部分中青年學者中泛濫。具體到史學界,有人特別反對五種社會形態說,認為“文革”以前史學界對歷史分期的討論毫無意義。當然,中國古代是否有過奴隸制社會,由原始社會是否可以跨越奴隸制直接進入封建社會,這些問題都可以討論,但不能因此而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錯了,過時了。
關於史學方法論,其目的無非是要找到一種能夠洞見歷史發展規律,並且用力少見功多,即“事半功倍”的研究途徑。我認為研究歷史沒有多少竅門可找,既要勤奮又要有時間的積累。研究自然科學和文學創作可以早出成果,成名於年輕時,但研究歷史的人卻是在40歲以前很難有大成就。
首先你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因為中國的史籍浩如煙海,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人再聰明也不可能寫出很有價值很有分量的著述。我給自己立有座右銘:“天資愚鈍憑勤奮,事倍功半終有成。聰明才智荒學業,虛度年華空一生。”要“勤”,包括眼勤、腦勤、手勤、口勤和腿勤。眼勤就是多看書,腦勤就是多思考,手勤就是多記多寫,口勤就是多問多切磋,腿勤就是多實地考察。要“奮”,就是奮發有為,比別人多一倍甚至十倍的努力,百折不回,最終總會有所成就,才不至於“虛度年華空一生”。
具體到著述寫作,我倒有一套工作程式,也可以在這裡談一談。
一旦確定某一課題,我首先蒐集資料(已有的資料更要充分利用)。我的方法是摘錄卡片,每張卡片只記一條資料,以便於後來按類分組。資料內容包括三方面:一為原始史料,二為理論指導,三為學者的有關論述。資料收集齊,還要認真審核,剔除不能用的,然後把保留下的卡片按不同類分成一組、二組、三組……再根據卡片分組擬寫出所要著述的大綱。第一標題下用第一組卡片的內容,第二標題下用第二組卡片的內容,依此類推。將來全文寫完卡片也就用完,我把這種寫作方法叫“一遍淨”。
我認為這種工作程式有三點好處:一是避免寫前忘後,使思路通暢無阻;二是避免卡片太多,使用時給自己造成混亂;三是避免內容前後重複或自相矛盾。
凡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都有適合於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寫作程式。我以上所談只能說適用於我自己,不是人人適用。特別是現在有了電腦這種工具,寫作和研究的手段更科學、更實用、更便捷,但讀書和寫作的基本程式還是一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