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漆臉
- 國籍:金朝
- 民族:漢
- 出生地:洛陽
- 職業:盜墓賊
- 主要成就:盜趙匡胤永昌陵
文獻記載,盜掘宋陵,盜墓毀容朱漆臉,
文獻記載
朱漆臉,活動於金朝末年,洛陽人,真實姓名已不可考,糾集鄉里眾人,常年以盜墓為生。
盜掘宋陵
此段奇事出自元代《庶齋老學叢談》,原文如下:趙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臉等發掘,取其寶器。又欲取其玉帶,重不可得,乃以繩穿其臂,扎於自己坐而枰起之,帶始可解。為口內物噴於臉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臉,後敗露,皆杖死。
洛陽朱漆臉早已窺探太祖皇陵已久,糾集十幾位盜徒,於一夜黑風高之夜打通了永昌陵(趙匡胤之陵)地宮,入墓後,盡取其中寶物,他們利慾薰心,後又撬開趙匡胤棺槨,這朱漆臉實為盜墓老手,口銜馬燈跳入棺內,見宋祖周身寶物無數盡取之,後見太祖腰間掛一‘龍紋鑲金鉈尾’玉帶,這東西用料極為貴重,雕功堪絕,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高深的本領技巧茲要是被利所誘,也難免河溝里翻船,這朱漆臉兩眼放光,想解下玉帶,誰成想宋祖屍身極為胖碩,費盡力氣竟然挪不動,朱漆臉使繩索穿太祖背,翻身座於屍身之上,將繩索系在自己脖項上打了個結用力搬動,那屍身緩緩坐起,突然一股黑褐色液體由屍骸口中噴出,那朱漆臉躲避不及臉上被噴個正著。
朱漆臉面部被‘屍液’所染,慌不擇路回到家中,使清水浸臉卻是去之不掉,毒液侵入肌膚之內,久而久之臉部便落下了一塊暗褐色痕跡,後江湖中便稱其為‘朱漆臉’!這朱漆臉遠沒有清之焦四幸運,後來他將太祖墓中所得寶物帶至汴梁(今開封)欲行銷贓,人在做,天在看,不成想被人認出寶物來源,後報官將他們一夥盜墓之人皆杖死與府衙。
盜墓毀容朱漆臉
劉豫盜掘北宋鞏義八陵的行徑極大地刺激了北方盜墓者的貪慾,而五代以來興起的金石收藏之風也為盜墓者提供了廣闊的銷售市場。於是,四方盜賊如同蟻聚,一時之間盜墓成風。劉豫的毀滅性盜掘,使那些生活在陵區的僧尼、柏子戶等無存身之處,只好流落他鄉。從此,北宋皇陵再無專人管理,民盜相繼興起,最猖獗的一個盜墓賊叫朱漆臉,他所盜之墓就是永昌陵。
朱漆臉並不是盜永昌陵的始作俑者,永昌陵的首任盜墓者是劉豫。劉豫盜宋陵時,重點是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昌陵雖然也遭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但是宋世祖趙匡胤的棺槨並未被打開。永昌陵也就成為北宋鞏義八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個。但是,也正因為這一點,永昌陵在躲過劉豫後,卻沒有逃出民間盜墓者的手心。
宋末元初時期,可謂是盜墓者的天賜良機。那時,宋朝朝廷岌岌可危,金朝的勢力已經被元朝覆蓋,而當時最為強大的元朝正在到處征戰,以取得全國的統治權。這時的皇陵可以說是姑姑不疼、姥姥不愛,誰也不管。朱漆臉正是找準了這個時機下的手。
最後還是朱漆臉想到一個辦法,他用一個帶子套上太祖的脖子,另一端系在自己腰間,他跨騎在屍體上,試圖用腰部的力量將屍體拉起來。這個辦法果然奏效,朱漆臉一發力,趙匡胤的屍體便被拉了起來。就在趙匡胤“坐”起來的一瞬間,屍體的嘴巴突然張開,一股黑色私液噴射出來,不偏不倚正噴在朱漆臉的臉上。朱漆臉驚得失魂落魄,以為是防盜的毒液,可是過了很久,他也沒有中毒症狀,便漸漸放下心來。但是這黑色的黏液粘在臉上後卻無論如何也清洗不掉,於是“朱漆臉”的名字便流傳開來,久而久之,人們也就漸漸忘了他原來的名字。
這是史書中有關屍毒傳說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據說古人為了防腐,經常在臨死前服下劇毒的藥物,這樣有助於屍體的保存。這種劇毒藥物在人體內會腐蝕掉整個內臟,將其化成液狀存留在體內。當有盜墓者搬動屍體時,屍身受到擠壓,液體就會從嘴裡噴射而出,會灼傷盜墓者的皮膚。這就是形成了所謂的“朱漆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