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利

朱明利,男,主任技師,碩士生導師,1992年畢業於蚌埠醫學院醫學檢驗系本科,1999年獲病原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明利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蚌埠醫學院醫學檢驗系本科
  • 臨床職稱:主任技師
  • 執業地點:杭州市西溪醫院
  • 職務:碩士生導師
簡介,同名簡介,

簡介

現為杭州市西溪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杭州西溪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傳染病重點研究室、浙江省省市共建感染病學重點學科、浙江省中醫肝病治療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主任。任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免疫學分會特殊病原體學組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委員,浙江省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分會委員,浙江省防癆協會結核檢驗專業委員會委員,杭州市愛滋病質量專家組成員,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12年杭州市衛生系統中青年骨幹英語口語培訓班優秀學員,2013年杭州市衛生系統“千優”健康衛士。 主要從事臨床微生物學、免疫學、性病愛滋病檢驗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在疑難感染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方面有較深造詣,建立了結核菌L型、新型隱球菌、播散性分枝桿菌、卡氏肺孢子菌檢測等多項新方法新技術,2013年獲杭州市文衛體工會十大以職工名字命名的先進操作法1個。臨床檢驗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現重點進行特殊病原體、多重耐藥菌特殊機制和脂肪性肝病分子細胞免疫學(信號轉導)機制研究,畢業研究生在學習常規檢驗的基礎上可系統掌握臨床微生物學及其分子診斷學或流式細胞學檢驗技術。 現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中醫藥科技計畫和杭州市衛生科技計畫重點項目各1項的研究,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6項課題研究。已完成課題8項,主持完成的課題經專家評審,達國際先進水平,研究成果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二等獎和杭州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9項,其中主持人7項。以負責人申報並成功舉辦省級繼續教育培訓班3次。已協助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畢業研究生1名,培養碩士生1名。 部分科研獲獎: 1.“肝病患者血液中納米細菌的分離與致病性研究”(排名第一)獲2008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三等獎、杭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杭州市衛生科技創新二等獎。 2.“螢光定量PCR檢測血中結核桿菌L型的臨床價值研究”(排名第一)獲2009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二等獎、2010年杭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6.浙江地區HIV-1感染毒株耐藥性基因檢測及套用.2012年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三等獎(排名第五)。 目前研究課題: 1.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kupffer細胞活化在糖脂複合飼養NAFLD小鼠炎症啟動中的作用與機制”(負責)。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TLR4介導的kupffer細胞活化在高脂、高果糖飲食誘導NAFLD小鼠炎症啟動中的作用”(第三)。 3.浙江省中醫藥科技計畫,“茜草素聯合抗結核西藥對L型結核桿菌協同作用的研究”(負責)。 4.杭州市衛生科技計畫重點項目“納米細菌與膽結石形成的關係及治療藥物篩選”(負責)。

同名簡介

湖北麻城科技示範戶朱明利 
麻城市鐵門崗鄉青年農民科技示範戶朱明利,2007年學校畢業後步入深圳富士康的大門,2010年返鄉創業。
從富士康回到家後,年輕的他一心想著要自己創業,自己做老闆。當時正值家裡農民農忙的時候,但他卻看到只有村子周邊的田塊有人種植,其它離村子遠點的田塊大片大片的被閒置了。那時候心裡就納悶:怎么沒人種了呢?後來經了解也就釋然了,沒別的,就是村子裡沒人,只剩下老弱病殘了。其他多數青壯年認為在家務農掙不來什麼錢,“面朝黃土,背朝天”得乾一輩子也沒出息,加之生產效益較低,“自我中心”意識強烈,“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比起城市的快速經濟,更願意外出打工,離開農村,擺脫“農門”的枷鎖,導致田地大量的被閒置。太可惜了!
朱明利在外面也闖蕩了幾年,明白外面的激烈競爭和經濟形式,知道國家政策在慢慢向農村傾斜。回到家鄉後,心裡就想著如何將這些閒置的田地利用起來,和有經驗的農民商討後一致認為,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面積流轉土地、將“小錢”累積成“大錢”以量取勝,走規範化、現代化的耕種之路。有了這一想法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確定目標,說乾就乾。創業,要有一個具體目標,並且充分分析利弊。他謹慎考慮後,儘管家人和村裡的人都持懷疑態度。但他覺得,風險和利潤是並存的,所以決定乾到底。在村委會、鄉政府、市農業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朱明利四處奔走,最終集合鐵門崗鄉農機站、農技站、本村種植散戶建立了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範圍一年一年的擴大,直至今年近3000畝的田地,涉及周邊5個村,18個村民小組。合作社按照“民辦、民管、民建設”的建社方針,堅持“良性互動、合作雙贏”的原則,牢記為“三農”服務的使命,依法規範經營,誠信服務發展。不斷改進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把推進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中稻高產、創建整村推進、糧食購銷、增效一體化作為他的光榮使命。合作社建立之初從成本和交通方向考量,著手水利和基地建設,招募農民工長期務工20人,短期工近120人,並制定全年的種植計畫,精確到哪月哪周哪日具體做什麼事情,從開始的摸索到慢慢的熟絡,隨著工人和各個環節的效率不斷提高,全社有條不紊的組織搶耕、搶種、搶收。
一方面在市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的指導下,選用最合適本地生產的品種進行種植,請專家了來講解良種科學種植技術,合作社組織集中學習並落實到實處,專人監控催芽機,有任何問題能及時反饋並及時解決,利用現代化電子儀器控制,培育秧苗。另一方面,旋耕機和水利工作齊上陣,定人定量出面積,便於種子培育好後能順利播種。機器壞了自己摸索著修,水利有問題就加班加點的搞清楚、搞明白。現在已經有上十個人是機器操作能手,大部分問題都是手到擒來。妥善排班,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把“家門口”的工作做好。下秧苗後天天派專人蹲在田邊查看農作物生長、病蟲害等情況,有問題及時記錄並迅速反應,諮詢專家做好農藥配比、病情防疫工作,嚴格執行科學種植計畫。即使是酷熱天氣朱明利也帶領著大家堅持在田邊,出門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功夫不負有心人,全社的汗水換來收穫的喜悅,取得可喜的成效,土地不再荒蕪,農民工收入增加,土地流轉面積費用達130多萬元,每年向打工的農民發放勞務工資超過60萬元,合作社年利潤也是節節提高,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雙豐收,同時合作社也實現了機耕、機插、機收、病蟲防治、種植管理、農資採購、農業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專業種植。目前硬體設施已建成鋼構育秧大棚1座,房屋1棟(房屋占地面積740平方米),機械類農機具共177台套,其中進口收割機3台套,國產收割機1台套,乘坐式插秧機10台套,手扶式插秧機30餘台套,機動噴霧機70餘台套,電動抽水泵50餘台套,育苗機1台套,播種機1台套,撒肥機2台套,肥料種子攪拌機1台套,旋耕機6台套,合作社是真正實現了機械化種植。
如今,朱明利已改變了家人從最初的懷疑,到現在積極支持的態度,也更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年一年的積累著農業種植經驗。合作社如今已是遠近聞名,成為村中的一面致富帶頭旗、創業先鋒,各個或近或遠的村莊都紛紛效仿,出現多個耕種大戶,也讓一批一批的農民不再外出辛勞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有事可做,有錢可賺。原來荒廢的土地上現已經是茂密的農作物在生長。
農村是個廣闊天地,有很多自然資源,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機會,青年人在農村大有作為。他相信在村委會、鄉政府、黨組織的指引和扶持下,和他有著同樣創業夢想的人,會有很多的機會在農村這片土地上大顯身手,展現出屬於一代農村青年的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