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朱璞
- 別稱:朱希周
- 字號:字懋忠
號玉峰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直隸崑山(今江蘇崑山)
- 出生時間:1473年
- 去世時間:1557年
- 主要作品:《明會典》(參修)、《孝宗實錄》(主持編修)
- 諡號:恭靖,一作恭肅
人物簡介,生平軼事,
人物簡介
朱希周,原籍如皋,遷崑山,遷吳縣(今江蘇蘇州)。朱家乃書香門第,其曾祖朱吉,官至戶科給事中;父親朱文雲,官至按察副使。朱希周深受家庭薰陶,發憤讀書;他性恭謹,不喜誇飾,學惟務實。明弘治九年(1496 年)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參加殿試,一舉奪魁。為丙辰科狀元。據《明史·朱希周傳》講,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狀元,乃因明孝宗喜其姓名,才擢為第一甲第一名的。時年23 歲。授修撰,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參修《明會典》,主持編修《孝宗實錄》。劉瑾摘修《會典》小疵,降修撰。《孝宗實錄》成,復官。久之,進侍讀學士,擢南京吏部右侍郎。(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陪都,設有象北京一樣的衙門。但南京各衙門的長官沒什麼權力。)五年後,被召回北京,出任禮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因得罪世宗,次年,朱希周又任有職無權的南京吏部尚書。嘉靖六年(1527),因與他人政見不和,辭官返故里。 卒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享年84歲。死後,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恭靖。
朱希周晚年隱居陽山近30年,未曾一日去書不看。這期間,公卿大臣薦舉他復起的達30餘人次,他皆不以為意,淡然自守,糞土功名。朱希周善書。生平不作一行草筆,書極謹細。
生平軼事
朱希周性恭謹,不喜誇飾。臚唱進士第一時,朱希周鎮靜自若,面無喜色。榮歸故里時,離家還很遠,他便下車徒步而行。大禮之爭,朱希周反對世宗推崇生父興獻王。當時廷臣上諫者甚眾,皆跪伏左順門。朱希周跑去內閣對諸閣臣說:“群臣伏闕,公等能坐視乎?”亦與群臣跪伏以請。帝怒,命朱希周與何孟春等俱待罪,其他同僚均被拘下獄。次年朱希周遷南京吏部尚書。嘉靖六年(1527),因“大禮之爭”而得罪寵臣桂萼。桂萼借考察京官,南京六科無一黜落官員,彈劾朱希周畏勢曲庇,朱希周怒道:“使舉曹皆賢必去一二以示公,設舉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以塞責乎?”遂憤而稱病乞休。
朱希周生性剛毅,不苟言笑,廉潔正派,淡於名利。林居三十年,朝野論薦者三十餘疏竟不復起。曾作《張良歸山圖》詩:“袖卻朝簪別漢家,赤松相侯在煙霞,而今悟得全身計,不似從前博浪沙。”
朱希周的座右銘是“不妄取予”,他說到做到。當時有一位御史對朱希周十分敬佩,想為他建 “崇德坊”,被朱希周嚴辭拒絕了。可是石料已經買好了,朱希周便自己花錢買下來,寧可閒置,也堅決不同意立牌坊。他從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不管是學生或老部下,也不管禮物輕重,一概予以拒絕。他有一位學生做了官,主持南京鄉試,得知朱希周的兩個兒子也要參加考試,便先請老師出幾道考題,意思當然不言而喻。朱希周兩個兒子赴寧參加考試,朱希周的夫人問:兒子們能不能考出好成績?朱希周說:難。夫人知道題目的事情,就責問為什麼不讓兒子事先做好準備?朱希周說:讓他們事先知道題目,我對得起天下考生嗎?不是讓我的學生犯錯誤嗎!結果兩個兒子全沒考上。朱希周廉潔自持可見一斑。
朱希周臨終告戒其子孫:“不得請恩於朝。萬一台章聞知,主上憐之,賜謚易名,願無以‘文’為謚,脫犯吾父諱,亡魂何安?小子切記之。”終於正寢。時人視其為長厚君子,王世禎稱其“盛德為天下師表”。朝廷贈他太子少保,謚恭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