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化麟

朱化麟

朱化麟(1866~1941)西河大鼓中國藝人,北口朱派創始人。藝名朱大官。河北雄縣小齊觀村(今屬文安縣)人。11歲時,師從馬三峰。由於他天資聰敏,勤奮好學,青年時就嶄露頭角。他是個多才多藝的演員,除說書外,還愛好戲曲、武術、口技等。他繼承了馬三峰的藝術,同時又博採眾家之長,對西河大鼓進行了改革,使西河大鼓的音樂結構更加嚴謹、規範,說唱、表演、伴奏更趨完善,具有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弟子有陸藎臣、劉躍山、焦躍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化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雄縣小齊觀村
  • 出生日期:1866
  • 逝世日期:1941
  • 代表作品:《大衣箱》、《呼延慶打擂》、《少英烈》
從藝經歷,藝術風格,常演書目,朱派傳人,

從藝經歷

朱化麟幼時家貧失學,十一歲拜西河大鼓創始人馬三峰(馬大河)為師學藝。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為其師和其師摯友韓雲甫、韓雲亭器重。韓氏兄弟喜好文藝,吹拉彈唱、琴棋書畫皆能。朱化麟隨師馬三峰常住韓家,除接受老師教誨,還受到韓氏兄弟在文化方面的薰陶,進步很快。在學徒期間就嶄露頭角。十六歲出師,因無得力弦師,歸家務農,兼教胞兄朱能成彈弦。三年後,其兄藝成,朱化麟的技藝也臻熟練,二人聯袂行藝。但朱化麟未就此滿足,又追隨師父搭檔,細心揣摩師父技藝,使演唱精益求精。 清光緒十五年(1890)前後,馬三峰去世,他獨立挑班演出。四十一歲時,其兄逝世,失去應手弦師,為保持聲譽而輟演,為盟兄河北梆子名演員大吉高拉板胡三年。其間培養了弦師王來子與之搭檔,再次出山行藝更為轟動,前來約請者應接不暇。 

藝術風格

朱化麟擅演中、短篇書目,大多是師父口傳心授的實詞書,後經韓氏兄弟調理,又有很大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死書活說”。不同階層的聽眾,有不同的說法。如說《樊金定罵城〉,他以優美的唱腔、透闢的書情征服上層聽眾;但對廣大農民演唱此段時,唱完頭幾句後即放下板,從“破題”開始批講這段書的故事原委,然後再唱原詞。即使是文辭深些,聽眾也能明白它的意思。有些書詞中有典故,他則加以解說,增加書目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他的表演真正達到雅俗共賞。
朱化麟不僅書說得好,在音樂唱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同樣的板式、唱腔根據不同書情有不同唱法。他還從河北梆子中汲取了不少營養,豐富了西河大鼓的唱腔。他擅唱的“反腔”、“攢板”、“搶板”、“十三咳”、“哭相思”中都能聽到河北梆子的旋律。他還在夾白夾唱方面發展了先人的藝術,如在《打圍》(又名《井台會》)一書中,插入了五段說白共二千三百九十四字,在《回圍》一書中,還有一句唱一句白的表演處理。他唱書段都經過精心排練按書情設計好唱腔、唱法,即使是中篇書也要定腔定調,先排後演,決不“趟水”。他常對人說:“既然人們稱我為說書先生,就得像個先生樣兒,說書表演不能有一點兒貧氣、俗氣和令人厭氣;書詞要美,不能有低級趣味;唱腔要美,必須悅耳動聽;身段要美,讓人賞心悅目;為人要美,舉止灑脫大方。”為了藝術,他一生菸酒不沾,上場不吐痰、不飲水,以端莊的風度獲得“大官”、“蓋京南”的雅號,並以其細膩、典雅、風趣、優美的表演及巧、俏的唱法和嚴肅的演出作風,在西河大鼓界自成一格,人稱“朱派”。

常演書目

朱化麟常演的書目有《大衣箱》、《呼延慶打擂》、《少英烈》、《林香寶投親》等中篇,和《小姑賢》、《藍橋會》、《打圍》、《回圍》、《丁香割肉》、《朱買臣休妻》、《小天台》、《韓湘子上壽》、《打黃狼》、《合缽》,以及《寧武關》、《樊金定罵城》、《火燒綿山》、《大西廂》等短篇。

朱派傳人

“朱派”傳人甚多,有盧藎臣、楊振遠、焦躍山、劉躍山等,師弟王再堂(轉眼王)也是從朱化麟學藝成名;再傳弟子及門人有李成林、王書祥、楊進禎、朱能成、韓文元、王芳春、李賀春、李全春、曹樹春、李秀春,張金貴、王艷芬(女)、艷桂榮(女)、田連霞(女)、王蓮君(女)、宋鳳齋(女)、張領弟(女)、王鹿春和鄧廣春等均是很有聲望的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