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二十講:平民皇帝》主要內容:朱元璋一生的傳奇經歷。從他的出生,他的起家,他的開國,他的在位,直到他的死亡,有張有弛,詳略得當,真實地再現了這個平民皇帝的不平凡的奮鬥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朱元璋二十講:平民皇帝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出版
- 頁數:269頁
- 開本:16
- 作者:毛佩琦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019200, 97878060192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朱元璋二十講:平民皇帝》具有以下特點:1、“百家講壇”十大主講人之一,著名學者:毛佩琦講述一個真實的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國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長經歷,無疑對於每一位平民百姓,似乎有一種感同深受的力量。他能從一位平民登上帝王的寶座,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為自己的人生而奮鬥呢?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讀他的書,能夠激發我們的向上的動力!
2、朱元璋的經歷,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間必有無數的坎坷和磨難,讀他的書,可以讓我們懂得如何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立於不敗之地!
3、朱元璋,似乎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更能適合平民百姓的胃口,無論他的品性,他的風度,他的作風,距離我們總是那樣的近,又是那樣的遠!
2、朱元璋的經歷,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間必有無數的坎坷和磨難,讀他的書,可以讓我們懂得如何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立於不敗之地!
3、朱元璋,似乎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更能適合平民百姓的胃口,無論他的品性,他的風度,他的作風,距離我們總是那樣的近,又是那樣的遠!
作者簡介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黑龍江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中國明史、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鄭成功評傳》、《明清行政管理制度》、等,發表論文八十餘篇。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明史、七解《中庸》, 影響廣泛。
圖書目錄
序
春之卷 濠上窮漢遊方僧人
第一講 給朱元璋續家譜有點難
說不盡的朱元璋
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邊
淘金戶窮得什麼都沒有
第二講 一個窮孩子降生,卻有那么多故事
因為是皇上,連出生都被神化了
正史,反映的是統治者的意志
出生地:鳳陽與盱眙之爭
第三講 當和尚首先為了吃飯,然後才是念經
父母死了,連葬地都沒有
廟裡的和尚有飯吃
遊方僧就跟乞丐差不多
好不容易能踏實地念經讀書了
第四講 鬼使神差,怎么就投了軍
廟外邊已經大亂了
一封來信,把小和尚逼到了絕路,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求卦問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孤苦的人生之旅,注定要有個人陪伴,再沒有比同樣孤苦的馬姑娘更為適合了
第五講 這支隊伍底子不錯
遊走在權力爭鬥中,考驗了他的忠勇,鍛鍊了他的智慧
打仗親兄弟,要成事還得有自己的隊伍
智取驢牌寨
占領滁州,獨立成軍
夏之卷 文韜武略赤手開國
第六講 猛將鐵軍.都是他帶出來的
眾星拱月,名將如雲
廣收義子,親信統兵
鐵血治軍,無往不勝
第七講 秀才見了兵,說的就是理
讀書人就是明白
里中長者李善長
朱升的“九字箴言”
讓小明王替咱們擋著點
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
劉伯溫,據說他識破了天命
朱元璋的使者感動了劉基
陳歷數所在,議勘定之機
血戰鄱陽湖,瓦解陳友諒
終於稱了王
直指“自守虜”,打敗張士誠
小明王在瓜步翻了船
第九講 北伐中原,成就帝業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第十講 咱們的大明國
一切都是為了登極稱帝,可到了這一天卻假裝三次“推讓”
這個大明好像是起義部眾盼望的光明世界
其實儒生們對“明”作了新的解釋
占住“大明王”的位子,以後再也不許有明王了
秋之卷 仁義為本教化為先
第十一講 禮樂政刑,把天下管起來
要丞相還是不要丞相
天下兵馬誰掌握
齊民以刑,不若以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十二講 平民皇帝的治國理想
跟富民不對眼
民心即是天心
“寬仁”不是空洞的口號
崇尚節儉,從皇帝做起
第十三講 首重農桑學校
農業為本,四民各專其業
興學尊儒
班、馬復生,無從再加潤色
移風易俗,敦教化民
和睦鄉里,各安生業
第十四講 大明朝的官不好當
從心眼裡痛恨貪官
就愛聽民告官
第十五講 寒風乍起
砥礪忠節
建立權威的嘗試
邵榮之死
君臣相契,暖如春風
劉伯溫的尷尬
急流勇退的將軍
冬之卷 重典治國江山永固
第十六講 重典治國
恐怖的皮場廟
使用空印,誰能說其中沒有奸
收拾郭桓,天下中等人家大半破了產
連自己的女婿也不留情
《大誥》,全民必讀的反貪教科書
潔己愛民,士風丕變
第十七講 胡惟庸案
鑿空說鬼的“雲奇告變”
胡惟庸死得有點冤
開國第一文臣也被牽連進去了
第十八講 藍玉案
赳赳武夫,居功驕橫
能打仗的都殺光了
靠親兵與家奴監視臣民
最看重的,是在臣民眼中的地位
第十九講 子孫分封
屏藩帝室,想得不錯
精明人也做蠢事
葉伯巨的遠見
皇太孫感到了威脅
第二十講 宮壺清寧
家天下,子孫越多越好
她是貧苦出身,卻能母儀天下
後記
春之卷 濠上窮漢遊方僧人
第一講 給朱元璋續家譜有點難
說不盡的朱元璋
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邊
淘金戶窮得什麼都沒有
第二講 一個窮孩子降生,卻有那么多故事
因為是皇上,連出生都被神化了
正史,反映的是統治者的意志
出生地:鳳陽與盱眙之爭
第三講 當和尚首先為了吃飯,然後才是念經
父母死了,連葬地都沒有
廟裡的和尚有飯吃
遊方僧就跟乞丐差不多
好不容易能踏實地念經讀書了
第四講 鬼使神差,怎么就投了軍
廟外邊已經大亂了
一封來信,把小和尚逼到了絕路,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求卦問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孤苦的人生之旅,注定要有個人陪伴,再沒有比同樣孤苦的馬姑娘更為適合了
第五講 這支隊伍底子不錯
遊走在權力爭鬥中,考驗了他的忠勇,鍛鍊了他的智慧
打仗親兄弟,要成事還得有自己的隊伍
智取驢牌寨
占領滁州,獨立成軍
夏之卷 文韜武略赤手開國
第六講 猛將鐵軍.都是他帶出來的
眾星拱月,名將如雲
廣收義子,親信統兵
鐵血治軍,無往不勝
第七講 秀才見了兵,說的就是理
讀書人就是明白
里中長者李善長
朱升的“九字箴言”
讓小明王替咱們擋著點
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
劉伯溫,據說他識破了天命
朱元璋的使者感動了劉基
陳歷數所在,議勘定之機
血戰鄱陽湖,瓦解陳友諒
終於稱了王
直指“自守虜”,打敗張士誠
小明王在瓜步翻了船
第九講 北伐中原,成就帝業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第十講 咱們的大明國
一切都是為了登極稱帝,可到了這一天卻假裝三次“推讓”
這個大明好像是起義部眾盼望的光明世界
其實儒生們對“明”作了新的解釋
占住“大明王”的位子,以後再也不許有明王了
秋之卷 仁義為本教化為先
第十一講 禮樂政刑,把天下管起來
要丞相還是不要丞相
天下兵馬誰掌握
齊民以刑,不若以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十二講 平民皇帝的治國理想
跟富民不對眼
民心即是天心
“寬仁”不是空洞的口號
崇尚節儉,從皇帝做起
第十三講 首重農桑學校
農業為本,四民各專其業
興學尊儒
班、馬復生,無從再加潤色
移風易俗,敦教化民
和睦鄉里,各安生業
第十四講 大明朝的官不好當
從心眼裡痛恨貪官
就愛聽民告官
第十五講 寒風乍起
砥礪忠節
建立權威的嘗試
邵榮之死
君臣相契,暖如春風
劉伯溫的尷尬
急流勇退的將軍
冬之卷 重典治國江山永固
第十六講 重典治國
恐怖的皮場廟
使用空印,誰能說其中沒有奸
收拾郭桓,天下中等人家大半破了產
連自己的女婿也不留情
《大誥》,全民必讀的反貪教科書
潔己愛民,士風丕變
第十七講 胡惟庸案
鑿空說鬼的“雲奇告變”
胡惟庸死得有點冤
開國第一文臣也被牽連進去了
第十八講 藍玉案
赳赳武夫,居功驕橫
能打仗的都殺光了
靠親兵與家奴監視臣民
最看重的,是在臣民眼中的地位
第十九講 子孫分封
屏藩帝室,想得不錯
精明人也做蠢事
葉伯巨的遠見
皇太孫感到了威脅
第二十講 宮壺清寧
家天下,子孫越多越好
她是貧苦出身,卻能母儀天下
後記
文摘
春之卷
第一講 給朱元璋續家譜有點難
說不盡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籠罩著重重迷霧,也籠罩了諸多的神秘色彩。為什麼數百年來人們談起朱元璋的話題來總是興致勃勃,熱衷程度始終不減?因為他的經歷實在太神奇了。最貧苦的農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無助的遊方僧人和擁有最高權力的統治者,最愛民的皇帝和最殘暴的君王,種種相互矛盾、反差極大的形象都集中於其一身。
還有,是什麼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時勢之外,朱元璋有哪些過人之處?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孫卻多有不肖,但是他建立的大明皇朝卻延續了277年!朱元璋怎樣為大明皇朝奠定了如此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的名字家喻戶曉。在古今歷史上,具有知名度和傳奇性的人物,如果數出十個人來,朱元璋也應該算一個。他的奇都奇在哪裡呢?最奇之處,就在於他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者,經過十幾年時間竟然奪取了最高權力,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在他前面有過陳勝、吳廣,但陳勝、吳廣在起義時畢竟還是個小頭目,而且最終沒有成功。在他前面還有過劉邦,而劉邦起事時是泗上亭長,一個地方小官。只有朱元璋,“不階尺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中國有一句老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用文言說,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朱元璋成為不甘於命運安排、赤手空拳打天下最成功的榜樣。在中國的社會中,朱元璋的人生際遇,他的成功曾給過多少英雄豪傑以啟示!
朱元璋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他以貧寒的底層出身,竟然一躍成為皇帝,建立起綿延二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皇朝,在這個朝代里,中華文明又一次被推向輝煌的巔峰。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兩代的政治格局,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響了此後近六百年的歷史。而這個皇朝深深打著朱元璋個人的印記。
許多朋友都到過南京,遊覽過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都知道明孝陵前面有一座大石碑,但是很少有人注意那碑上鐫刻的是什麼字。那座碑上只有四個字,每個字都很大很大。那四個字就是“治隆唐宋”。什麼意思呢?那是稱讚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比唐朝宋朝還要好。這四個字是誰寫的呢?那可不是一般人,是清朝的著名皇帝玄燁,即清聖祖康熙皇帝。他曾經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掃明孝陵,並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表示對朱元璋的尊重。玄燁是一個有胸襟有眼光的皇帝,他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從朱元璋的作為和影響上町以看出,他是完全擔當得起這四個字的。
但是,朱元璋又是一個被迷霧籠罩的神秘人物。他的身世,他的成功,他的種種故事,一代又一代,說不清,道不明。他還是一個人們對其充滿爭議、自身表現充滿矛盾的人物。愛民,節儉,精力過人,智慧超人;專制,獨裁,猜疑好殺。究竟哪些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我們就從他的出生和身世說起。
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邊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修家譜,尤其是族裡有人當了大官或是發了大財,成了後世家喻戶曉的名人之後,更要顯擺一番,叫大家都知道。在新修的家譜當中,修譜人要把自己的家族說得很是枝繁葉茂,燦爛輝煌。人們這樣做的常規技巧就是要找一個曾經做過大官或者大學者等那種在歷史上風光過一陣的人,作為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當然也有些御用文人想給他修家譜。大家可以從常理上揣摩一下朱元璋的心理,他是不是也同樣希望給自己找到一位很光鮮、很顯赫、很輝煌、很拿得出手的先祖呢?
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樣。他的確曾經命令儒臣給他寫自己的歷史,但是這些儒臣要揣摩太祖的心理——應該寫得好,還是寫得不好?是不是應該把太祖早年間生活貧窮困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大家?如果寫得很貧窮,太祖要是生氣了怎么辦?如果得罪了太祖,或許馬上會給我們治罪,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因此這些人就對太祖的家世做了很多粉飾,總是說好話,說光彩的話。
可是沒想到朱元璋卻有更高的境界,他對儒臣們說:不能這樣寫家譜,要寫,就必須實事求是地寫,那種過於粉飾的文字,對後世子孫無益。他覺得儒臣們現在寫出的這些東西完全是虛假的、浮誇的,不能給後世子孫留下虛假的史實,讓他們來盲目地借鑑。他告訴修家譜的人們,你們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艱難身世講述給後人。由此可見,明太祖是一個“聖睿之益聖也”,也就是說,是在聖睿之人當中最聖睿的人。
明朝有一位學者叫做郎瑛,他寫過一本書叫做《七修類稿》。郎瑛在這本書中,對於朱元璋的身世,曾經做過一番評論。他說:“自古帝王之興,皆位逼勢敵,有以成其私志。”什麼叫“位逼勢敵”呢?就是有相當高的地位,有相當強大的力量,這樣才可以和自己的對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當他能夠抗衡對立面巨大壓力的時候,最後才能夠實現他的願望。接著他說:“漢祖雖微,亦為泗上亭長。”什麼意思呢?說漢高祖劉邦雖然出身低微,但他至少還是一個泗上亭長,也就是相當於現任我們基層的鄉長、鎮長這樣一個職務,也屬於國家幹部,哪裡有像我們太祖,這樣不階尺土而成就帝業的呢?“豈特有如我太祖不階尺土者耶?”沒有像我明太祖這樣連一尺土地也沒有的人。
現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時候叫集慶。在朱元璋蓄積了一定的軍事勢力,打下了南京之後,據說有一批在現在的江蘇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民眾,兄弟們一共四十多人,來到集慶找朱元璋。這些人並不是真心來參加朱元璋起義軍的,而是想藉助朱元璋的勢力來給自己耀武揚威的。這些人觸犯了朱元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對他們毫不留情,嚴懲不貸,所以記載上說:“或不法,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認你這門親。這一個朱家之族是什麼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確實在這裡生活過,於是有人就附會說這個句容的朱家就是歷史上南宋的大學問家朱熹的後代。這個傳說的起源是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想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話怎么說的呢?說:“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為祖先。所以儒臣們就想要把他這一段事情,寫在朱元璋的家譜里,給皇上貼點兒金。
那位給皇上寫家譜的人,繼續問太祖,說:“熹之後乎?”說您是朱熹的後人嗎?朱元璋回答說:“否!”不是!斬釘截鐵。所以那些妄意推測朱元璋想要找一個輝煌先祖的人,也就泄了氣。這些說法,說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輝煌,是一種傳說,“蓋瞽說也!”閉著眼睛瞎說。能夠打下江山的明太祖還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從社會最底層無依無靠,憑了自己的努力,憑了時勢得到了我現在有的一切。”那些寫家譜的人實在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心胸。那么,朱元璋不是貼金者牽強附會出來的名人之後,那他究竟是哪裡人呢?
淘金戶窮得什麼都沒有
有一本叫做《翦勝野聞》的書,是明朝人徐禎卿寫的。他在書里引用了《朱氏世德碑》來介紹了朱元璋的家世。這個《朱氏世德碑》當中這樣寫道:“本宗朱氏”,就是說朱元璋姓朱;“出自金陵之句容”,金陵是一個很寬泛、很大的地名,句容是金陵地區之下的一個小地名。
朱元璋的家裡是做什麼的呢?他家裡既不是做官的,也不是讀書人,而是“上世以來服勤農業”,自他的祖先以來就專門從事農業,也就是農民。朱元璋的五世祖叫做仲八,尊稱仲八公,仲八公娶了陳氏,生了三個男孩子:老大叫做六二,就是朱六二;老二叫做十二,就是十二公;最小的一個,叫百六公。
那么,朱元璋的高祖是這裡面的哪位呢?就是這個叫做朱百六的。這個高祖朱百六成年以後,又娶了老婆胡氏,生了兩個孩子,老大叫朱四五,老二叫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父。就這樣,從高祖、曾祖,一代一代排下來,到了他的曾祖朱四九,又娶了侯氏,侯氏一輩子生了四個男孩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也就是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大家可以想啊,在當時,如果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長輩都應該讀過書,知書懂禮,很可能會給孩子們起一個儒雅一點、有文化一點的名字,而不會像這樣,幾代人的名字都是湊合了事。他的曾祖父生了四個孩子,就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分析一下,就可以想見他們家境的貧寒程度。朱元璋的祖父,也就是這位朱初一,娶了王氏為妻,又生有兩個男孩。這兩個男孩一個叫做朱五一,一個叫做朱五四。
現在我們說得越來離朱元璋越近了。朱家因為貧窮顛沛流離,一再遷徙,他們在金陵句容的時候,是做什麼的呢?淘金戶。
淘金,這兩個詞大家都不陌生。現在我們經常說到什麼地方去淘金、去發財,已經是一個引申的說法了。在元朝末年,淘金就是真的去從沙子裡淘金子,沒有任何的引申含義。淘金是個苦差事,怎么苦呢?因為按照元朝的戶口制度規定,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戶籍,有民戶、有軍戶、有匠戶,有淘金戶、陰陽戶、醫戶、儒戶等等。一旦定下來你們家是什麼戶,就必須要做什麼事,世世代代不可改變。你是什麼戶,就要根據你的戶口,要向國家交納有關的賦稅。淘金戶可不是為自己淘金,而是負責給官府淘金的。他們在泥沙當中淘取金子,用來交稅。有金子好淘,可以交稅;沒有金子好淘的話,如何交得起繁重的稅務?
但是朱家世代的戶籍都是淘金戶,故土的金子越來越難淘,生活根本無法繼續維持,百般無奈之中,只得舉家動遷,脫離了金陵旬容這個地方,來到了現在江蘇蘇北的盱眙。現在我們如果有機會劍蘇北去,還可以在盱眙看到規模宏大的明祖陵,也就是朱元璋的祖先的陵墓,這是朱元璋當皇帝以後,給他的祖先修的。
朱五一的一家在泗州盱眙居住了一段時間,發現這裡一樣無法維生,於是再次舉家遷徙。最後落腳到濠州鐘離之東鄉。朱五四一家則流落到了靈璧虹縣,後來也隨五一到了東鄉。
濠州鐘離之東鄉,就在現在安徽省的鳳陽縣。這時,淘金戶是不做了,改為種地,租種別人的土地。但朱家的生計依然貧困。朱初一死後,朱家的家境日益敗落,朱氏後人在一路的遷徙中,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個不同尋常的孩子即將誕生。這家貧窮,卻多子多孫。
朱五一娶妻劉氏,在盱眙生了朱重一、重二、重三;朱五四呢,娶了陳氏,在盱眙生了朱重四和一個女兒。到了鐘離以後,朱五一的家裡又添了一個朱重五。也就是說這兩個兄弟生的男孩都按照老規矩,進行統一的排行:、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朱五四又在靈璧生了朱重六,在虹縣又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遷到了鐘離東鄉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按照排行的規矩,這個兒子叫朱重八,這就是我們要敘述的主人公一一朱元璋。朱元璋的出生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元朝末年的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
資料:
朱五一,娶劉氏,生重一、重二、重三,在盱眙生重五,在鐘離
朱五四,娶陳氏,生重四、一女,在盱眙生重六,在靈璧生重七、一女,在虹縣生重八,朱元璋,在鐘離
資料:
與他同時代的人物,當時,宋濂十九歲;陶安十九歲;劉基十八歲;李善長十五歲;湯和三歲;元順帝九歲。
由此看來,朱元璋就是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的苦孩子,他憑什麼能夠建立這些業績呢?為什麼一個這么強大的帝國能夠被草野之民出身的朱元璋所取代呢?我們要從朱元璋的出生說起。
第二講一個窮孩子降生,卻有那么多故事
因為是皇上,連出生都被神化了
在安徽地區,關於朱元璋的神話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作為朱元璋的家鄉人,對本地出了個皇上,無不津津樂道,仿佛這個人就曾經生活在他們當中,而且曾經和他們一樣普通、平凡甚至貧窮。而朱元璋與普通人的唯.區別是他身旁總伴隨著靈異。
有一部明朝人寫的講述朱家皇帝家世情況的書,叫做《天潢玉牒》,裡面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後世人稱陳太后,但是當時還是個村婦而已)正在麥場上千活,忽然看到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長得什麼模樣呢?修髯,也就是留著長鬍子;簪冠,用簪子把頭髮梳起來插上;紅服,一身紅色的道袍;象簡,手裡還拿著一個象牙做的板子,一般當作記事本來用。這位道士走到近前,就坐存了麥場當中,拿出自己手中這個象簡,又掏出幾粒白色的丸子放在手裡頭。
陳氏看見道士手裡的白丸,就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東西?”道士回答說:“這是一顆丹藥,可不是一般的丸藥,不過呢,你要是想要,我就可以給你一顆。”陳氏想也沒想,就伸手接過來,放在眼前仔細地看了看,沒想到這顆丹藥就像有生命了一樣,直接就跳進陳氏嘴裡去了,她稀里糊塗地就給吞下去了。陳氏還沒有鬧明白怎么回事,再一看,道士也神奇地消失了’。
這事過去了沒多久,陳氏就莫名其妙地懷了孕。後來在生小孩的時候,據說有一股白氣自東南方向上飄來,穿過陳氏家的屋子,並且伴隨有異香,整整一夜都沒有散去。
還有的傳說更奇怪,說是在朱元璋誕生的時候,屋上“紅光燭天”,就是說那房子上空的紅光把天穹都照亮了。在他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皇覺寺(這個寺院的名字就很耐人尋味),寺院裡的僧人被沖天的紅光驚醒,都以為是“回祿”了。所謂“回祿”,就是火災的代名詞。一大群和尚跑到那裡一看,結果根本沒火災,而是這戶人家喜得貴子了。和尚們都是嘖嘖稱奇,連聲唱誦“阿彌陀佛”。
有這么神奇的出生經歷,這個孩子當然是天賦異稟了。陳氏所生的這個小孩就是日後的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講 給朱元璋續家譜有點難
說不盡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籠罩著重重迷霧,也籠罩了諸多的神秘色彩。為什麼數百年來人們談起朱元璋的話題來總是興致勃勃,熱衷程度始終不減?因為他的經歷實在太神奇了。最貧苦的農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無助的遊方僧人和擁有最高權力的統治者,最愛民的皇帝和最殘暴的君王,種種相互矛盾、反差極大的形象都集中於其一身。
還有,是什麼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時勢之外,朱元璋有哪些過人之處?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孫卻多有不肖,但是他建立的大明皇朝卻延續了277年!朱元璋怎樣為大明皇朝奠定了如此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的名字家喻戶曉。在古今歷史上,具有知名度和傳奇性的人物,如果數出十個人來,朱元璋也應該算一個。他的奇都奇在哪裡呢?最奇之處,就在於他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赤貧者,經過十幾年時間竟然奪取了最高權力,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在他前面有過陳勝、吳廣,但陳勝、吳廣在起義時畢竟還是個小頭目,而且最終沒有成功。在他前面還有過劉邦,而劉邦起事時是泗上亭長,一個地方小官。只有朱元璋,“不階尺土”,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中國有一句老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用文言說,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朱元璋成為不甘於命運安排、赤手空拳打天下最成功的榜樣。在中國的社會中,朱元璋的人生際遇,他的成功曾給過多少英雄豪傑以啟示!
朱元璋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他以貧寒的底層出身,竟然一躍成為皇帝,建立起綿延二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皇朝,在這個朝代里,中華文明又一次被推向輝煌的巔峰。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兩代的政治格局,他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響了此後近六百年的歷史。而這個皇朝深深打著朱元璋個人的印記。
許多朋友都到過南京,遊覽過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都知道明孝陵前面有一座大石碑,但是很少有人注意那碑上鐫刻的是什麼字。那座碑上只有四個字,每個字都很大很大。那四個字就是“治隆唐宋”。什麼意思呢?那是稱讚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比唐朝宋朝還要好。這四個字是誰寫的呢?那可不是一般人,是清朝的著名皇帝玄燁,即清聖祖康熙皇帝。他曾經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掃明孝陵,並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表示對朱元璋的尊重。玄燁是一個有胸襟有眼光的皇帝,他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從朱元璋的作為和影響上町以看出,他是完全擔當得起這四個字的。
但是,朱元璋又是一個被迷霧籠罩的神秘人物。他的身世,他的成功,他的種種故事,一代又一代,說不清,道不明。他還是一個人們對其充滿爭議、自身表現充滿矛盾的人物。愛民,節儉,精力過人,智慧超人;專制,獨裁,猜疑好殺。究竟哪些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我們就從他的出生和身世說起。
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邊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修家譜,尤其是族裡有人當了大官或是發了大財,成了後世家喻戶曉的名人之後,更要顯擺一番,叫大家都知道。在新修的家譜當中,修譜人要把自己的家族說得很是枝繁葉茂,燦爛輝煌。人們這樣做的常規技巧就是要找一個曾經做過大官或者大學者等那種在歷史上風光過一陣的人,作為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當然也有些御用文人想給他修家譜。大家可以從常理上揣摩一下朱元璋的心理,他是不是也同樣希望給自己找到一位很光鮮、很顯赫、很輝煌、很拿得出手的先祖呢?
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樣。他的確曾經命令儒臣給他寫自己的歷史,但是這些儒臣要揣摩太祖的心理——應該寫得好,還是寫得不好?是不是應該把太祖早年間生活貧窮困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大家?如果寫得很貧窮,太祖要是生氣了怎么辦?如果得罪了太祖,或許馬上會給我們治罪,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因此這些人就對太祖的家世做了很多粉飾,總是說好話,說光彩的話。
可是沒想到朱元璋卻有更高的境界,他對儒臣們說:不能這樣寫家譜,要寫,就必須實事求是地寫,那種過於粉飾的文字,對後世子孫無益。他覺得儒臣們現在寫出的這些東西完全是虛假的、浮誇的,不能給後世子孫留下虛假的史實,讓他們來盲目地借鑑。他告訴修家譜的人們,你們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艱難身世講述給後人。由此可見,明太祖是一個“聖睿之益聖也”,也就是說,是在聖睿之人當中最聖睿的人。
明朝有一位學者叫做郎瑛,他寫過一本書叫做《七修類稿》。郎瑛在這本書中,對於朱元璋的身世,曾經做過一番評論。他說:“自古帝王之興,皆位逼勢敵,有以成其私志。”什麼叫“位逼勢敵”呢?就是有相當高的地位,有相當強大的力量,這樣才可以和自己的對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當他能夠抗衡對立面巨大壓力的時候,最後才能夠實現他的願望。接著他說:“漢祖雖微,亦為泗上亭長。”什麼意思呢?說漢高祖劉邦雖然出身低微,但他至少還是一個泗上亭長,也就是相當於現任我們基層的鄉長、鎮長這樣一個職務,也屬於國家幹部,哪裡有像我們太祖,這樣不階尺土而成就帝業的呢?“豈特有如我太祖不階尺土者耶?”沒有像我明太祖這樣連一尺土地也沒有的人。
現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時候叫集慶。在朱元璋蓄積了一定的軍事勢力,打下了南京之後,據說有一批在現在的江蘇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民眾,兄弟們一共四十多人,來到集慶找朱元璋。這些人並不是真心來參加朱元璋起義軍的,而是想藉助朱元璋的勢力來給自己耀武揚威的。這些人觸犯了朱元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對他們毫不留情,嚴懲不貸,所以記載上說:“或不法,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認你這門親。這一個朱家之族是什麼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確實在這裡生活過,於是有人就附會說這個句容的朱家就是歷史上南宋的大學問家朱熹的後代。這個傳說的起源是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想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話怎么說的呢?說:“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為祖先。所以儒臣們就想要把他這一段事情,寫在朱元璋的家譜里,給皇上貼點兒金。
那位給皇上寫家譜的人,繼續問太祖,說:“熹之後乎?”說您是朱熹的後人嗎?朱元璋回答說:“否!”不是!斬釘截鐵。所以那些妄意推測朱元璋想要找一個輝煌先祖的人,也就泄了氣。這些說法,說朱元璋想要把自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輝煌,是一種傳說,“蓋瞽說也!”閉著眼睛瞎說。能夠打下江山的明太祖還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從社會最底層無依無靠,憑了自己的努力,憑了時勢得到了我現在有的一切。”那些寫家譜的人實在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心胸。那么,朱元璋不是貼金者牽強附會出來的名人之後,那他究竟是哪裡人呢?
淘金戶窮得什麼都沒有
有一本叫做《翦勝野聞》的書,是明朝人徐禎卿寫的。他在書里引用了《朱氏世德碑》來介紹了朱元璋的家世。這個《朱氏世德碑》當中這樣寫道:“本宗朱氏”,就是說朱元璋姓朱;“出自金陵之句容”,金陵是一個很寬泛、很大的地名,句容是金陵地區之下的一個小地名。
朱元璋的家裡是做什麼的呢?他家裡既不是做官的,也不是讀書人,而是“上世以來服勤農業”,自他的祖先以來就專門從事農業,也就是農民。朱元璋的五世祖叫做仲八,尊稱仲八公,仲八公娶了陳氏,生了三個男孩子:老大叫做六二,就是朱六二;老二叫做十二,就是十二公;最小的一個,叫百六公。
那么,朱元璋的高祖是這裡面的哪位呢?就是這個叫做朱百六的。這個高祖朱百六成年以後,又娶了老婆胡氏,生了兩個孩子,老大叫朱四五,老二叫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父。就這樣,從高祖、曾祖,一代一代排下來,到了他的曾祖朱四九,又娶了侯氏,侯氏一輩子生了四個男孩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也就是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大家可以想啊,在當時,如果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長輩都應該讀過書,知書懂禮,很可能會給孩子們起一個儒雅一點、有文化一點的名字,而不會像這樣,幾代人的名字都是湊合了事。他的曾祖父生了四個孩子,就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分析一下,就可以想見他們家境的貧寒程度。朱元璋的祖父,也就是這位朱初一,娶了王氏為妻,又生有兩個男孩。這兩個男孩一個叫做朱五一,一個叫做朱五四。
現在我們說得越來離朱元璋越近了。朱家因為貧窮顛沛流離,一再遷徙,他們在金陵句容的時候,是做什麼的呢?淘金戶。
淘金,這兩個詞大家都不陌生。現在我們經常說到什麼地方去淘金、去發財,已經是一個引申的說法了。在元朝末年,淘金就是真的去從沙子裡淘金子,沒有任何的引申含義。淘金是個苦差事,怎么苦呢?因為按照元朝的戶口制度規定,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戶籍,有民戶、有軍戶、有匠戶,有淘金戶、陰陽戶、醫戶、儒戶等等。一旦定下來你們家是什麼戶,就必須要做什麼事,世世代代不可改變。你是什麼戶,就要根據你的戶口,要向國家交納有關的賦稅。淘金戶可不是為自己淘金,而是負責給官府淘金的。他們在泥沙當中淘取金子,用來交稅。有金子好淘,可以交稅;沒有金子好淘的話,如何交得起繁重的稅務?
但是朱家世代的戶籍都是淘金戶,故土的金子越來越難淘,生活根本無法繼續維持,百般無奈之中,只得舉家動遷,脫離了金陵旬容這個地方,來到了現在江蘇蘇北的盱眙。現在我們如果有機會劍蘇北去,還可以在盱眙看到規模宏大的明祖陵,也就是朱元璋的祖先的陵墓,這是朱元璋當皇帝以後,給他的祖先修的。
朱五一的一家在泗州盱眙居住了一段時間,發現這裡一樣無法維生,於是再次舉家遷徙。最後落腳到濠州鐘離之東鄉。朱五四一家則流落到了靈璧虹縣,後來也隨五一到了東鄉。
濠州鐘離之東鄉,就在現在安徽省的鳳陽縣。這時,淘金戶是不做了,改為種地,租種別人的土地。但朱家的生計依然貧困。朱初一死後,朱家的家境日益敗落,朱氏後人在一路的遷徙中,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個不同尋常的孩子即將誕生。這家貧窮,卻多子多孫。
朱五一娶妻劉氏,在盱眙生了朱重一、重二、重三;朱五四呢,娶了陳氏,在盱眙生了朱重四和一個女兒。到了鐘離以後,朱五一的家裡又添了一個朱重五。也就是說這兩個兄弟生的男孩都按照老規矩,進行統一的排行:、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朱五四又在靈璧生了朱重六,在虹縣又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遷到了鐘離東鄉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按照排行的規矩,這個兒子叫朱重八,這就是我們要敘述的主人公一一朱元璋。朱元璋的出生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元朝末年的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
資料:
朱五一,娶劉氏,生重一、重二、重三,在盱眙生重五,在鐘離
朱五四,娶陳氏,生重四、一女,在盱眙生重六,在靈璧生重七、一女,在虹縣生重八,朱元璋,在鐘離
資料:
與他同時代的人物,當時,宋濂十九歲;陶安十九歲;劉基十八歲;李善長十五歲;湯和三歲;元順帝九歲。
由此看來,朱元璋就是普通平民家庭出生的苦孩子,他憑什麼能夠建立這些業績呢?為什麼一個這么強大的帝國能夠被草野之民出身的朱元璋所取代呢?我們要從朱元璋的出生說起。
第二講一個窮孩子降生,卻有那么多故事
因為是皇上,連出生都被神化了
在安徽地區,關於朱元璋的神話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作為朱元璋的家鄉人,對本地出了個皇上,無不津津樂道,仿佛這個人就曾經生活在他們當中,而且曾經和他們一樣普通、平凡甚至貧窮。而朱元璋與普通人的唯.區別是他身旁總伴隨著靈異。
有一部明朝人寫的講述朱家皇帝家世情況的書,叫做《天潢玉牒》,裡面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後世人稱陳太后,但是當時還是個村婦而已)正在麥場上千活,忽然看到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長得什麼模樣呢?修髯,也就是留著長鬍子;簪冠,用簪子把頭髮梳起來插上;紅服,一身紅色的道袍;象簡,手裡還拿著一個象牙做的板子,一般當作記事本來用。這位道士走到近前,就坐存了麥場當中,拿出自己手中這個象簡,又掏出幾粒白色的丸子放在手裡頭。
陳氏看見道士手裡的白丸,就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東西?”道士回答說:“這是一顆丹藥,可不是一般的丸藥,不過呢,你要是想要,我就可以給你一顆。”陳氏想也沒想,就伸手接過來,放在眼前仔細地看了看,沒想到這顆丹藥就像有生命了一樣,直接就跳進陳氏嘴裡去了,她稀里糊塗地就給吞下去了。陳氏還沒有鬧明白怎么回事,再一看,道士也神奇地消失了’。
這事過去了沒多久,陳氏就莫名其妙地懷了孕。後來在生小孩的時候,據說有一股白氣自東南方向上飄來,穿過陳氏家的屋子,並且伴隨有異香,整整一夜都沒有散去。
還有的傳說更奇怪,說是在朱元璋誕生的時候,屋上“紅光燭天”,就是說那房子上空的紅光把天穹都照亮了。在他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皇覺寺(這個寺院的名字就很耐人尋味),寺院裡的僧人被沖天的紅光驚醒,都以為是“回祿”了。所謂“回祿”,就是火災的代名詞。一大群和尚跑到那裡一看,結果根本沒火災,而是這戶人家喜得貴子了。和尚們都是嘖嘖稱奇,連聲唱誦“阿彌陀佛”。
有這么神奇的出生經歷,這個孩子當然是天賦異稟了。陳氏所生的這個小孩就是日後的明太祖朱元璋。
後記
這本書本來是給電視台的講稿,大部分內容是根據錄音記錄整理的,所以保留了許多口語式的敘述。此次出書,為了使內容較為完整,又補寫了一些篇章,這部分的書面語顯得與原來的口語敘述有些不協調。這是要請讀者諒解的。
在與讀者朋友的接觸中,了解到不少朋友知識豐富,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因此本書插錄了一些史籍的原文,為的是給讀者提供一點原始資料。不願一讀的可以略過,並不妨礙文意連貫。
本書在編輯整理過程中得到了劉晨曦的幫助,謹致謝意。
還要特別感謝李克先生,是他一再催促本書的出版,如果沒有他的催促,也許不會有這本書。
在與讀者朋友的接觸中,了解到不少朋友知識豐富,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因此本書插錄了一些史籍的原文,為的是給讀者提供一點原始資料。不願一讀的可以略過,並不妨礙文意連貫。
本書在編輯整理過程中得到了劉晨曦的幫助,謹致謝意。
還要特別感謝李克先生,是他一再催促本書的出版,如果沒有他的催促,也許不會有這本書。
序言
大家都在說朱元璋,這本書說得有點兒不一樣。
毛佩齊
2088年7月18日
於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
毛佩齊
2088年7月18日
於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