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與劉二姐長篇敘事民歌,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民間文學,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朱三與劉二姐長篇敘事民歌
- 主題詞:朱三與劉二姐,長篇敘事,民歌,民間文學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起源時間:明朝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朱三與劉二姐》是江南一帶歷史悠久而又流播甚廣的著名民間敘事長歌,主要流傳在浙江富陽、餘杭,擴布至湖州、長興以及上海松江一帶。尤其在富陽民間,紮根極深。富陽民眾歷來將唱民歌統稱為“唱朱三”,又說“十唱朱三九不同”。明崇禎年間通俗小說《歡喜冤家》就提到當時有劉二姐山歌本。清光緒年間刊印的《朱三劉二姐》唱本流傳至今。在口頭文學範疇,該長歌口耳相傳至今,仍活在民間。20世紀80年代民間文學普查,富陽發現會唱“朱三”的歌手37人,並採集到1300多行的長歌,被收入《中國歌謠集成·浙江卷》。2007年《朱三與劉二姐》入選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富陽是著名的土紙之鄉,《朱三與劉二姐》的故事主要還是緣於土紙。當時運輸土紙主要靠水路:富春江和大運河。與富陽接壤的餘杭縣葫蘆橋,是富陽土紙經運河遠銷江蘇、上海等地的起點,富陽民眾經常成群結隊肩挑土紙去餘杭,富陽青年也常去餘杭幫做土紙。於是,富陽小伙子和餘杭姑娘的愛情瓜葛時有發生,從爭吵發展到設路障阻止富陽人通行,到明代,激化到了打官司。這為長歌出世創造了條件。富陽人借用明朝弘治年間餘杭劉二姐跟蘇州朱三私奔的故事,編成歌謠,首先在紙農中流傳。據說,當時編唱這首歌,完全是為了出氣,挖苦餘杭人,說餘杭的男人無用,好姑娘都跑到外地去了。
長期傳唱,不斷豐富,這首歌終於發展成為以朱三和劉二姐私下相愛,建立婚姻關係為主線,反對封建婚姻,追求個性解放,具有積極的反封建意義的悲劇性的長篇民歌。
基本內容
長歌以男女主人公的命運遭遇為線索,單線順序發展,共分為“歌頭”、“懷春”、“贈帕”、“定情”、“私奔”、“審堂”、“尋女”、“驚變”和“歌尾”九個部分,曲折生動。結尾處兩股青煙交相環繞的情節,寄託了民眾對這對情侶悲慘命運的無限同情,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了著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
長歌的藝術創造十分成功,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設定,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長詩採用大段鋪陳的手法,採用句式、節奏大體相近,內容稍有不同的句式或者段落,重疊往復,一唱三嘆。比如“歌頭”部分套用“說私情,唱私情”,引出四段唱詞,暗示男女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又如“驚變”部分,劉二姐不幸身亡,朱三悲痛欲絕,連用六個“哭一聲,喊一聲,哭姐喊姐無回音”,將歌者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長詩中各種比喻、誇張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充滿著詩情畫意,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比如:“通濟橋邊走一趟,風吹一陣花粉香;蓮步輕移似柳擺,呆煞兩旁小後生。”“送郎送到菜園中,十畦大蒜九畦蔥。要像大蒜心地實,不學香蔥肚裡空。”這裡的比喻清新自然,長歌的藝術魅力可見一斑。
基本特徵
《朱三與劉二姐》是漢族罕見的民間敘事詩,情節曲折生動,講述蘇州貨郎朱三與屠場老闆之女劉二姐自由戀愛,遭受迫害,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歌詞大量採用比興手法,淒婉動聽,結尾的構思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主要價值
該長歌相傳是富陽民眾的集體創作,產生在富陽民間造土紙的勞動場合,曲調節奏與造土紙的勞作非常合拍,在歷史上又隨著土紙的販賣,擴布到了浙北、蘇南的廣大地域,終於成為江南著名的敘事民歌。有專家認為,明代的唱本能夠留有傳本的,至今僅有《雷峰塔》和《劉二姐》兩種。此長歌的珍稀價值由此可見。
瀕危狀況
在現代化進程中,《朱三與劉二姐》作為一種口頭文化遺產,正在日漸萎縮,口耳相傳的民間敘事長歌逐漸被邊緣化,一些頗有影響的“朱三與劉二姐”傳唱人年事已高,二十年前採風時,尚能找到37位演唱《朱三與劉二姐》的老歌手。如今,能夠完整地傳唱朱三的不足20人,傳唱隊伍出現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狀況,《朱三與劉二姐》生存狀態堪憂,處於一種瀕危狀態。
保護措施
富陽有關方面十分重視《朱三與劉二姐》的採錄和蒐集整理。這首長詩的蒐集工作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當時蒐集到近500行。1980年,富陽文化館蒐集民歌時,發現一位會唱《朱三與劉二姐》的老歌手,中斷了近20年的蒐集工作重新開始。富陽民間文藝工作者協會先後召開三次會議,就長詩的蒐集作了具體部署。到當年秋天,共蒐集到歌詞3667行,有關傳說7則,發現民間歌手37人。此後,又陸續蒐集到歌詞250餘行。
相關部門針對其獨特性,做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全面收集、記錄、整理民間傳唱的《朱三與劉二姐》敘事長歌及其他口頭作品,收集、保護與《朱三與劉二姐》相關的文獻、實物,建立《朱三與劉二姐》多媒體資料庫;成立《朱三與劉二姐》研究保護機構,開展有關學術研究;保護健在的《朱三與劉二姐》傳承人,並探索新的傳承方式,培養長歌新的傳承人,並在今年組織舉辦全市“唱朱三”原生態演唱比賽,同時結合我市博物館建設,設立“朱三與劉二姐”專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