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集要》,3部8卷,明·王綸撰於弘治九年(1496年)。上部(1卷)為總論,輯錄《本經》序例及金元醫家論說,論述了藥性、氣味、制方用藥之法等內容。中部(5卷)論述藥物545種,每藥簡述君臣、性味、陰陽、良毒、歸經、反畏等,次列功效主治,後錄單方,末加按語,討論藥理、配伍運用等。對於藥物之編排,此書一改以玉石為首之舊例,而以草為首;又以“人為萬物之靈”,故列人部於最後,此後《本草蒙筌》等書多仿其編例。下部(2卷)為藥性分類,分治氣、寒、血、熱、痰、濕、風、燥、瘡、毒、婦人、小兒等12門予以闡介。
基本介紹
- 書名:《本草集要》
- 作者:王綸(汝言)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本書撮取《證類本草》之要,參以李東垣、朱丹溪等名醫著作互相考訂而成。
流傳版本
現存明正德五年(1510)刊本及多種明刊本。
作者簡介
王綸,字汝言,號節齋。約生活於明代成化、正德年間,浙江慈谿人,出身於官僚家庭。幼年攻舉子業,因其父中歲多病,綸與兄少年多疾,而鄉間卻無良醫,治病鮮效,故遵父訓,利用餘力研求岐黃。成化二十年(1484)舉進士,(一說1489年),歷任工部都司主事、禮部主客員外郎、鴻臚寺通事、禮部儀制司郎中諸官,後升任廣東參政、湖廣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等職,政績卓著。正德年間,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鎮壓農民起義。王氏為官之餘,從未放鬆對醫學的鑽研,《慈谿縣誌》記載他“朝聽民訟,暮療民疾,歷著奇驗”,終成一代名醫。著有《明醫雜著》《本草集要》《醫學問答》、《節齋醫論》等。
內容簡介
《本草集要》將古本草加以集要整理,共分三部。第一部(卷一)總論藥性,多引用《神農本草經》、《內經》之說。第二部(卷二至六)將藥物分為草、木、菜、果、谷、石、獸、禽、蟲魚和人十類,共545種。每種分記其七情、性味、升降、有毒無毒、分經、主治功用、附方等內容。第三部(卷七至八)將藥性分類,分為氣、寒、血、熱、痰、濕、風、燥、瘡、毒、婦人及小兒共12門。每門又分若干類,如治氣門又分補氣、清氣、溫涼藥;溫氣、快氣、辛熱藥;行氣、散氣、降氣藥;破氣、消積、氣藥四類,每類記述各種藥物的具體用途及配伍等,是為本書的特點。
影響評價
《醫籍考》引李時珍曰“《本草集要》,弘治中,禮部郎中慈谿王綸,取本草常用藥品,及潔古、東垣、丹溪所論序例,略節為八卷,別無增益,斤斤泥古者也。”單本書的編寫方式實際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產生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