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纂要》,又名《本草纂要至寶》,9卷,明代方谷撰於16世紀下半葉。書前有《明經法制論》《用藥權宜論》兩文,書末附《藥性賦》一文。正文9卷,載藥178種。各藥簡述藥性功效,間附藥論及單方。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本草纂要》《本草纂要至寶》
- 作者:方谷(龍潭)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本草纂要》,又名《本草纂要至寶》,9卷,明代方谷撰於16世紀下半葉。書前有《明經法制論》《用藥權宜論》兩文,書末附《藥性賦》一文。正文9卷,載藥178種。各藥簡述藥性功效,間附藥論及單方。
《本草纂要》,又名《本草纂要至寶》,9卷,明代方谷撰於16世紀下半葉。書前有《明經法制論》《用藥權宜論》兩文,書末附《藥性賦》一文。正文9卷,載藥178種。各藥簡述藥性功效,間附藥論及單方。成書背景《本草纂要》乃方谷整理...
本草纂要 《本草纂要》是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政和本草》《政和本草》考 影印《政和本草》版本考 《大全本草》《本草衍義》《本草衍義》考 《新編類要圖注本草》《本草正經》《履峻岩本草》《寶慶本草折衷》《纂類本草》Ⅴ 金元本草要籍考 《潔古珍珠囊》《藥類法象》《用藥心法》《至元增修本草》《本草歌括》《湯液本草》《本草元命苞》《本草衍義...
《藥性纂要》,本草著作,4卷。清代王遜(子律)集成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本書收藥606種,其中597種選自《綱目》,分部及主體內容亦襲取《綱目》。各藥正文不分項目,“前後渾合,貫串成章”。著重輯錄諸家有關藥性之論。亦圍繞臨證用藥機理,闡發個人見解。兼載家傳驗方,頗有參考價值。流傳版本 現存康熙...
蘋,拼音為Ping,中藥材名。本品為蘋科植物蘋的全草。春、夏、秋均可採收。藥品來源 本品為苹科植物苹的全草。性味歸經 甘,寒。①《綱目》:甘,寒滑,無毒。②《食物本草彙纂》:味辛酸,寒,無毒。③《醫林纂要》:甘鹹,寒滑。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解毒,止血。治風熱目赤,腎炎,肝炎,瘧疾,...
玉米,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種子。功能主治為:①《綱目》:調中開胃。②《醫林纂要》:益肺寧心。③《本草推陳》: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種子。性味歸經 ①《綱目》:甘,平,無毒。②《醫林纂要》:甘,淡,微寒。《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功能...
⑧《本草匯言》:消喉痹,療齒疳齦爛。⑨《玉楸藥解》:治腳疽、痔瘺、楊梅、金瘡、白癜,一切腫痛,帶下、崩中,上氣,眼疼弦爛,瘋狗咬傷,百蟲入耳,腋下狐臭。⑩《醫林纂要》:行肝風,瀉肝火,斂肺氣,清肺邪,亦兼補心,軟堅去毒。功用略同白礬。來源 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膽礬的晶體,或為人工製成...
《滇南本草》: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7~8月間採取果實,鮮用。性味歸經 甘,涼。①《千金食治》:味甘,寒,有毒。②《醫林纂要》:甘酸,寒。③《本草求其》:入脾、胃、大腸。④《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功能主治 除熱,利水,解毒。治煩渴,咽喉...
,明末清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默生。繆希雍弟子。僑居蘇州專諸里。人物生平 劉默以醫名,遇危症能收奇效。清順治三年(1646年)與弟子劉紫谷、葉其輝等討論醫術,編成《青瑤疑問》,康熙十二年(1673年)改名《證治百問》刊行。主要作品 著有《證治百問》刊行。另著有《本草發明纂要》。
②《日華子本草》: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③《飲膳正要》:止嘔下氣,利水道,去胸中瘕熱。④《日用本草》:止渴,潤燥,生津。⑤《醫林纂要》:除煩,醒酒。⑥《國藥的藥理學》:為滋養劑,並治壞血病。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 甘酸,涼。①陶弘景:味甘...
王遜 王遜,清代醫家。字子律,號牆東圃者,或簡號東圃。武林(今浙江杭州)人。人物經歷 初習儒,後又習醫,對本草尤感興趣,所著有《藥性纂要》一書,主要系擷取《本草綱目》中之藥物五百九十七種,摘錄其要,另增新藥如海參等計九種。現存有刻本。出版圖書 ...
①《食療本草》:平。②《日華子本草》:平,微毒。③《綱目》:甘,平,無毒。④《醫林纂要》:酸鹹,平。①《本草求真》:入脾。②《本草撮要》:入手大陰經。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補五臟。②《醫林纂要》:消腫去瘀。形態特徵 體細長形,長約60厘米;前端略粗,向後漸細,腹面平。頭寬。吻稍...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②《醫林纂要》:辛鹹,寒。③《陸川本草》:性寒,味甘,有小毒。功用 治久痢便血,腳氣,齒痛,凍瘡。①《開寶本草》:主凍瘡,可煮作湯漬之良。②《日用本草》:燒灰敷凍瘡穿爛處。③《滇南本草》:行肝氣,洗皮膚瘙癢之風、遊走引風,祛婦人下陰濕癢,陰濁瘡。根...
香信(《本草求原》),香菇(《隨息居飲食譜》)。性味歸經 甘,平。①《綱目》:甘,平,無毒。②《醫林纂要》:甘,寒。①《本草求真》:專入胃。②《本草再新》:入肝經。功能主治 益胃氣,托痘疹。①《日用本草》:益氣,不飢,治風破血。②《本經逢原》:大益胃氣。③《醫林纂要》:可托痘...
①《本草拾遺》: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搗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湯,去疥癬風瘙;燒為灰,口含及內齒孔中,殺齒匿甘瘡。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蝕息肉,除白癜風,黑子面酐,箸肉作瘡。子:炊為飯,香滑,殺三蟲。②《醫林纂要》:去濕熱。③《四川中藥志》:能清熱退燒。來源 本品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