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能教育幼稚園
- 類別:幼稚園
- 國家:中國
- 創始人:張樹臣
簡介,六個問題,
簡介
“教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育方法:和本能對話 對話方法:薰陶、誘導、引導、指導、懲戒。 本能教育幼稚園特色說明 教“育”六大指標:健康、道德、創新、聰明、好學、陽光 ——健康,只有“吃飯”和“運動(玩)”才能健康,忽略運動(坐板凳)會損害健康。 ——道德,大人行為影響是基礎,《弟子規》、《論語》背誦是滲透、對照、檢查。 ——創新,是想像力的保留結果。 ——陽光,是心理健康,是家庭和學校和諧的結果,特別是家庭。 教“育”二大重點:聰明、好學。 ——聰明,這是重點,聰明是孩子出生帶來的,保留聰明是幼兒教育的重點,每個孩子0—3歲都是超天才,3—7歲是天才,關鍵是我們不要
扼殺,灌輸知識、限制行為、牽著思維走都是扼殺。 我們絕不能用教弱智的方法去教我們天才的孩子,我們只能用教天才的方法、教天才的課程去教我們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保證聰明、轉化智慧。 只有大量背誦才能延伸記憶能力。 ——好學,是幼兒、乃至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但卻最難得到。讓孩子學會國小課程是最容易的,可是讓孩子自己“喜歡學習”卻是最難的。要時時、處處留心才能做到,孩子要是到了大人不監督就不寫作業的時候,這個教育就已經失敗了,不管他學會了多少知識。 教“育”三大原則:不教、不管、不慣 ——不教,是不進行傳統意義上的灌輸和強迫地“教”,是利用孩子學習的本能讓孩子自己去“學”(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好學”,避免14歲以後厭學)。幼稚園不教,也不允許家長教。 ——不管,是不約束和不代替孩子作為(包括不要求坐板凳,不灌輸知識)放開天性,讓孩子充分展現天性(展現天性其實是培養聰明)。 ——不慣,是用說明、勸說、約定、告誡、懲戒的方法去掉孩子不符合人間人文規則的推理思維和行為(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教“學”原則:不教而教——利用孩子學習的本能,按階段用合適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學習。 教“學”八門課程:——背國學經典、說英語短句、認字、舞蹈、唱歌、畫畫、遊戲、算數。 教“學”四大方法:——聽讀、誦讀、認讀、玩學習。 教“學”給予知識的三不二教原則: ——自己能會的不教(比如繫鞋帶);將來能會的現在不教;違反本能階段的不教(不拔苗助長);將來有用的要教;現在輕鬆學會將來要付出很大代價才會的要教。 對家長的要求(學校教育是親職教育的委託和延續)。 1、 懂得孩子的本能,學習教育知識。2、完成家長作業(是家長的日常行為規範,比如家庭不能吵架,要逛書店、買書,要表演看書)。3、配合老師(維護老師形象)。 本能教育論理論簡介: 八個分支理論:本能控制論、本能階段論、本能利用論、本能學習論、聰明借用論、本能學習保護程式論、潛意識平台論、行為指揮系統論。
六個問題
道德教育問題、金錢教育問題、傳統教育問題、本能飢餓教育問題、父親教育問題、懲戒教育問題。 本能教育論部分經典語錄: 1、教育的本質是利用人的本能對人的本能進行延伸、限制和修改; 2、教育的核心是搭建一個良好的潛意識平台,其中包括道德、創新和愛學習; 3、孩子是自己構建自己的人生大廈,我們(家長、老師、社會)是材料供應商、樣板、指導者和非法建築的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