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

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

1989年底,英國宇航公司動力分部進行了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的射擊試驗。試驗證明,該彈能有效地發現、跟蹤和攻擊靜止的和運動的裝甲目標。它裝有主動式毫米波導引頭,在飛行過程中可向地面控制系統傳送控制彈丸飛行所需的信息。導引頭和制導裝置可以經受炮彈發射時高加速度的衝擊,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概述  
  • 外文名:Strix
  • 型號舉例:瑞典 Strix
  • 研發單位:英國宇航公司
  • 研製時間:1989年底
  • 典型代表:Strix
發展歷程,特點,組成,

發展歷程

末制導炮彈的研製工作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其典型代表為美國的155 mm“銅斑蛇”半主動雷射末制導反裝甲炮彈和前蘇聯152 mm“紅土地”半主動雷射末制導殺傷爆破火箭增程彈。由於在作戰時需使用外部雷射器照射目標,使用不便,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各國相繼開始研製“打了不管”的第二代末制飛彈藥,如德國採用毫米波制導的155 mm“伊夫拉姆”(EPHRAM)反裝甲制導炮彈、英國利用毫米波制導的“灰背隼”反裝甲迫擊炮彈、瑞典採用雙色紅外製導的“Strix”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等。

特點

這種炮彈可用標準的81毫米迫擊炮發射,發射方法與普通迫擊炮彈相同。發射後,彈的6片尾翼展開,保持氣動穩定,爾後控制方向的4組鴨式翼展開,在接近彈道頂點時,導引頭開始工作,對9萬平方米范嗣內的目標進行搜尋。一旦發現目標,導引頭即向制導系統提供攻擊目標所需角偏差信息。該彈可令天候攻擊4公里內的各種裝甲車輛。作為步兵的反裝甲武器,具有間接攻擊能力。操作人員不必直接瞄準目標,因而降低了射手的危險程度。
末制導反裝甲迫擊炮彈
末制導炮彈主要採用榴彈炮、火箭炮和迫擊炮等武器系統發射,除了具有常規炮彈的射程遠、威力大和精度高的特點外,由於在彈道末段採用制導技術,能越過地形障礙命中靜止或行進中的坦克、裝甲車輛、艦艇以及掩體、工事等目標,是一種集常規炮彈的初始精度和末制導於一體的經濟型、具有首發命中機率高的精確制飛彈藥。
末制導炮彈與其他制導武器相比,可以利用現代火炮發射,無需附加地面設備,藉助於火炮較高的射擊密集度可以降低自身搜尋目標的難度。但是由於採用火炮發射,其制導系統需要承受高過載且需滿足小型化的要求。與末敏彈相比,由於有制導系統,它具有更高的命中精度和對付活動目標的能力,但其制導系統相對末敏彈的敏感器複雜得多。末制導炮彈系統與戰術飛彈相比,只是在末段彈道實施制導。因此,末制導炮彈既具有與戰術飛彈相同的射擊精度,又比戰術飛彈結構簡單、成本低。
末制導炮彈的這些特點,使常規炮彈的精度有了質的飛躍,已使其成為現代炮兵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套用背景。

組成

末制導炮彈由發射藥筒(或藥包)和制導炮彈組成,其中發射藥筒的結構與作用和普通炮彈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在發射時裝有不同的發射裝藥便可得到不同的攻擊範圍。制導炮彈部分一般由下述幾部分組成:
①彈體結構:由彈身和前、後翼面連線組成的整體;
②導引艙:由導引頭部件、整流罩、饋線、感測器等組成;
③電子艙:由自動駕駛儀、信號處理器、時間程式機構、滾轉角速率感測器等組成;
④控制艙:由機械類零件,如舵機、熱電池、氣瓶、減壓閥等組成;
⑤彈藥助推段:包括引信、戰鬥部、助推發動機、閉氣減旋彈帶、底座等。
末制導炮彈發射後開始階段與普通炮彈相同,首先沿曲線彈道飛行,當末制導炮彈進入制導段瞬問,導引頭就立即獲取目標信息,經信號變換、處理、辨識和選擇,得出目標的坐標和運動參數,然後與彈丸運動參數比較,形成導引指令,傳輸給控制系統,最終通過舵機帶動舵面來控制末制導炮彈的飛行,使它命中預選的目標。對於帶有助推裝置的末制導炮彈,則還有助推增程飛行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