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半月刊(北平)》1929年1月創刊於北平,半月刊,屬於文學刊物。該刊由未名社負責編輯和發行工作,該社位於北平馬神廟景山東街四十號。國內各大書店均有出售,該刊的具體停刊原因和時間不詳,館藏有1929年1月至4月出版的刊物,共8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名半月刊(北平)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9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欄目方向,
人員編制
1925年8月未名社在北平成立,主要成員有韋素園、李霽野、曹靖華等人,魯迅是該社的實際領導人。
辦刊宗旨
該社以“率性而言,憑心而論,中雨現世,望彼將來”為宗旨。注重介紹翻譯外國進步文學,特別是俄國和東歐文學。
欄目方向
1928年3月,因出版《文學與革命》一書被北洋軍閥政府查封,同年10月啟封。該社於1932年8月,因骨幹成員之一韋素園病逝,經濟又困難,成員星散,逐告解體停止活動。[ 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黃山書社,2012,第190頁。]《未名》即該社創辦,該刊物的封面為彩色,板式簡單,僅有刊物名稱,出版期數以及出版社和出版日期等信息。每期刊物刊載內容不多,但每篇作品篇幅較長,每期約有三四十餘頁。刊物內附有目錄頁,但並沒有進行固定欄目的劃分,因此刊內文章顯得較為散亂。儘管該刊並沒有進行固定欄目的設定,但可就其具體內容分為以下幾類。其一,是文藝理論和外國作家介紹。這類內容相對較少。其二,是文學作品。內容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作品等和外國作品的譯作,這類內容占大多數篇幅。該刊對外國文學,特別是俄國、蘇聯文學的翻譯與介紹比較重視,其譯者大都為未名社成員,重要有李霽野、臺靜農、韋素園、戴望舒、周作人、曹靖華等。其三,文訊訊息。主要是刊登該刊的徵稿啟事或是成員之間的通信稿件等,該部分所占篇幅較少。另外,在每期刊物的目錄頁前會刊登未名出版社的新書預告,這些書目以文學類作品居多,受大眾歡迎。
《未名半月刊》館藏相對較少,每期刊載內容豐富,體現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文學雜誌出版物的發展情況,和文學界的思想動向的變化,也反映了民國時期文學發展的歷程。同時這些文學作品也為學科建設提供了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