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書(未來之書AI創意大賽)

未來之書(未來之書AI創意大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內首個以“未來之問”產業暢想為主題的公益性平台級項目——“新物種”AI大媒介未來研修營及科學素養與想像力開發者大賽正式啟動。

2024年4月26日,“新物種”科學素養與想像力開發者大賽“未來之‘書’”決賽在第三屆嘉德國際藝術圖書展期間(以下稱“嘉德書展”)舉辦,決賽現場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優勝獎和非競賽單元特別大獎。“隕石之書”獲得未來之“書”金獎。據悉,這也是該大賽“未來之問”的首個AIGC產業融合賽道。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創投板塊、百度飛槳為“新物種”提供生態孵化支持。

寄語與評價,
2023年11月18日,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寇勤宣布在第三屆嘉德國際藝術圖書展(Guardian Art Book Fair)上攜手“新物種”科學素養與想像力開發者大賽共同推出“未來之‘書’”活動,向全球徵集未來知識分享與傳播的形態及無限創意。
2024年4月20日至2024年4月28日,由嘉德文庫主辦的嘉德國際藝術圖書展於北京嘉德藝術中心B1層舉辦。以特別項目的形式放眼未來,助力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開啟探索“未來之‘書’”的新篇章。
探尋跨行業融合靈感:“未來之‘書’”是面向未來的產業賽道
“未來之‘書’”創意賽道單元的提議者、嘉德書展總策劃人寇勤表示,100多家來自海內外的出版機構雲聚書展,大家既感慨文明的過往和出版業的當下,更關注未來的知識分享,誰來承擔、何以為介……每個人心目中未來“書”的樣態、功能、模式都可能千差萬別,希望有更多的“提問”者和更多的幻想家。因此,新物種組委會和嘉德書展共同發起“未來之‘書’”的全球創意徵集,徵集創意設計方案與產品,從“書”在未來社會的產品形態、產業方向、科技走勢、商業模式等角度,探索數位化、智慧型化時代的藝術圖書和藝術出版產業的不同可能。參賽者以AIGC等“人機融合共創”的方式共同完成對未來之“書”的創想,促進彼此的對話、與行業的對話、與其他物種的對話、與未來的對話。
據了解,入圍決賽的四件作品由來自全國9所高校的11名學生分別組隊合作完成。其中,除來自廈門大學的李東芳、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張艷偉、華僑大學的王銘創作的《隕石之書》獲得金獎外,天津工業大學吳黎微、中國人民大學余孟陽作品《超世之書》獲得銀獎;北京服裝學院徐鳴璐、北京郵電大學葉知秋、北京理工大學張欣怡及中央美術學院歐陽秋月作品《人類游弋書》獲得銅獎;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邵雯雯和北京服裝學院的汪海洋作品《水果之書》獲得優勝獎。德國波恩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客座講師、人工智慧藝術家陳天禪藉助AI完成的《未來之書—物質與意識》獲得非競賽單元特別大獎。

寄語與評價

感受跨界思維碰撞:產業融合與學科破圈下的教育之變
新華社原副社長、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現代社會真正的創新不只是簡單改良和最佳化,而是能否實現顛覆性的突破。這種突破是很不容易的。就教育而言,需要打破慣性思維的激發與喚醒,也需要良好的生態氛圍,具有包容失敗的試錯機制,就如“新物種”提出的“沒有圍牆的實驗室”。同時,人工智慧帶來的哲學和文化層面的思考尤其需要引起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欒軼玫以“未來之‘書’”為產業賽道的“新物種”提供了一種面向未來教育的新模式——沒有圍牆的教育;未來新聞傳播教育的核心是科技+藝術+有效溝通,“新物種”大賽和研修營正是這樣一種結合了“想像力、科技素養與公眾溝通”的複合能力的傳播實踐;用一句話概括學生們的參賽作品:既仰望天空,又腳踏實地——作品透出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很接地氣的現實可轉化力。這使得“未來之書”是一本學以致用之書,不止於想像、思考、闡釋,更在於付諸實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莊維嘉:“知識的傳遞方式,將在AIGC的推動下,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這次評審觀摩,不僅讓我對AIGC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讓我突破了對於所謂名校和普通高校學生水平的固有認知。創造力培養,是激發每個人潛能的關鍵。”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劉勝枝評價本次大賽是科技與人文、行業與教育跨界融合的一次大賽,是一次充滿想像力的教育實踐。不同背景的導師、不同大學的學生、高密度的燒腦訓練,奮勇爭先的創造氛圍,打破常規,相互碰撞,激發創意和想像。在AIGC的加持下,人人如神筆馬良,妙手丹青描畫未來之書。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知名數字藝術家岳路平、部分參賽學生和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營運長王真崢在嘉德書展現場舉辦“星河夜談”“未來之‘書’”特別節目,分享關於AI浪潮中數字社會與“數位化原住民”的話題,共同探討面對未來的反思、警惕與夢想。
  
思考數字世界新文明:傳統與未來跨時空探索創新之道
“新物種”活動創造性地為不同學科專業的年輕學子們提供了一個盡情發揮他們想像力和利用AI的科幻創作平台。
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筱林“新物種”這種實踐性超強的創新性學習活動,可以讓同學們走出有圍牆的教室和實驗室,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走進神奇的自然遺蹟和文化遺址,走進大科學裝置,把科學作為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翅膀,穿梭在地球及其生命演化的歷史演替中,翱翔在廣袤無垠的宇宙長河中。
資深出版傳媒人、湛廬文化高級副總裁張曉卿:在人機共生的時代,傳統書的內容生成、設計和呈現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的內容生態將會面臨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會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未來之‘書’”的出現正所謂恰逢其時,令人興奮和滿滿的期待。在這個項目中來自全國高校一批年輕人所創造出的作品對技術和人文相互融合進行了多種嘗試,展現出大膽的想像力、深遠的思想力、巧妙的設計力和多維的連線力,構建出一個未來之“書”小宇宙,讓人耳目一新,未來可期。
決賽嘉賓評審、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創新與傳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曦淪這是下一代對未來之“書”編碼和解碼的過程。陳天禪的《物質與意識》在藝術經典與未來科技中探尋人類歸宿;《水果之書》構建了一個碳基文明與矽基文明融合的場景和入口;《人類游弋書》在定義未來之書的價值尺度;《超世之書》力圖在數字世界中給先哲賦予永存的榮耀;《隕石之書》彰顯了更高維度的文化立場。大賽令人有理由相信新生代將在數字世界中創造出新的文明。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院長楊溟“新物種”希望給年輕人提供一個平台、一個機會、一種氛圍、一種機制,期待沒有邊界的未來實驗室成為實現真正原創力和想像力的有效途徑。
大賽由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新華網未來研究院、葦草智酷等多家機構特別支持,首批參與發起的包括全國20餘所高校。“未來之‘書’”賽道由“新物種”組委會與嘉德書展共同創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