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劍川木雕)

木雕(劍川木雕)

木雕(劍川木雕),雲南省劍川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劍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據史料記載,唐代時,劍川木匠就承擔了南詔五華樓木雕構件的製作工作;宋代,曾有劍川木雕藝人進京獻藝,轟動京華。清代學者張泓在其《滇南新語》中記述:“滇之七十餘縣及鄰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規矩斧鑿者,隨地皆劍民也。”可見當時劍川木雕木匠之眾多,流傳之普遍。 劍川木雕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高度的藝術水平和文化涵養,將原有的粗獷、豪放的風格和江南木雕的細膩、精巧等糅為一體,成為中國木雕重要派別之一。

2011年5月23日,木雕(劍川木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雕(劍川木雕)
  • 申報地區:雲南省劍川縣
  • 遺產編號:Ⅶ-58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造型,書法,紋樣,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劍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據史料記載,唐代時,劍川木匠就承擔了南詔五華樓木雕構件的製作工作;宋代,曾有劍川木雕藝人進京獻藝,轟動京華。清代學者張泓在其《滇南新語》中記述:“滇之七十餘縣及鄰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規矩斧鑿者,隨地皆劍民也。”可見當時劍川木雕木匠之眾多,流傳之普遍。
劍川木雕工藝起源於唐天寶、貞元之際,即公元8世紀,發展於宋、元、明時期,全盛於清,在長期的雕刻實踐中,總結傳承出了一套雕刻技藝,湧現了一批批手藝較好的木匠,代代相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劍川木雕有了較大的發展。首都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等重要建築都飾有劍川木雕。

文化特徵

造型

劍川木雕的造型內容主要為花卉、動物、人物造型相對較少。花卉造型較為寫實,但木雕在構思及布局設計上都顯示了較高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價值。花卉造型也有含蓄抽象的,而且多與動物聯繫在一起,布局疏密得當,顯示出匠心獨具的表現力。

書法

劍川木雕通常採用高、低鏤、透、通等多種雕刻手法來表現。雕刻部分略微突出的稱為低浮雕,較為突出的稱為高浮雕;浮雕的四周被鏤空使睢像如剪紙般顯出清晰的影像效果被稱為鏤空雕;雕像的構圖層次多,一層一層雕進去,除了最後的背景,前面部分與底面沒有關係的又被稱為透通雕。透通雕為劍川木雕較為突出的特點,各種雕刻技法融合使用,表現出玲瓏剔透的頗具魅力的藝術效果。

紋樣

劍川木雕紋樣十分豐富,從歷史上各個時期遺留下來的紋樣看,可分為幾何形、植物、動物、人物等多種紋樣。 人們常見的幾何紋樣有水波紋、繡球紋、龜背紋、冰裂紋、祥雲紋、魚鱗紋、鎖紋、方勝紋、整長紋、套環紋、如意紋、靈芝紋、流雲紋、火紋、水紋、浪花紋、飛天紋、柿蒂紋、古錢紋、金錠紋、銀錠紋、方羅紋、花草拐子、龍花拐子、草龍拐子、劍環紋、蓮花瓣等等。在白族木雕裝飾圖案中,採用的人物多為神話傳說、神仙聖人、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天王、菩薩、觀音、八仙、本主、財神等,動物紋樣則多以有吉祥寓意的龍、鳳、虎、獅、孔雀、喜鵲、鶴、雞為主,植物題材的裝飾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為植物形態要比動物形態更好掌握,所以植物裝飾的題材就顯得更為豐富多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菊花、桃花、松、竹、梅、香草等等,大多都是追求高雅、吉祥之意,人們把觀念、理想寄於圖案之中。這些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都是人們在傳統紋樣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勞動生產、生活觀察和各種思想情感中反映出來的產物,具有典型的傳統風格。

製作工序

劍川木睢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均有其自身的特點及特殊的作用,而根據雕刻步驟不同,工具大致又可分為木工工具和雕刻工具兩大類。木工工具分為大鋸、小鋸、鋼絲鋸、斧子、刨子、墨斗、木銼。雕刻工具包括敲錘和雕刀。雕刀也稱鑿子,是木雕的主要工具,通常使用的雕刀有斜鑿、三角鑿、平鑿、圓鑿、反口鑿、翹頭鑿、針鑿等幾種。
劍川木雕的工藝流程如下:
一、選料
木質通常有軟、硬之分,木質鬆軟重量較輕就相對易於雕刻,木質較硬且沉重的雕刻難度就大。傳統的劍川木雕主要選用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硬木,如:青皮木、紅木、花粟木等, 這都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複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刻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選好的木料,在通風、陰涼處長時間放置,使其自然乾燥,通常雕刻用木材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二、配料
傳統的劍川木雕除面積較大的木雕製品外,般會選用整塊的木材進行雕刻。現今,由於高大的天然木材難求,往往根據具體的造型要求並視木質的軟、硬情況,把木料分解成不同的薄形材質,再用膠粘合,形成多種木材的複合板。
三、勾稿
有豐富經驗且雕刻技藝較高的劍川木雕藝人有的無需勾稿,胸有成竹,直接進行雕刻。而一般的師傅通常要畫創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內容涉及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間傳說、山水、人物等。
四、雕刻
大致可分粗雕和細雕兩種。傳統的劍川木雕都為純手工製作,製作周期較為漫長。受工業化影響,當代的劍川木雕藝人也能用機器粗雕木塊,後用手工進行精雕細刻。雕刻的手法又有凹雕、浮雕、鏤刻等多種技藝。
五、 打磨
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略顯粗糙,往往要進行打磨。傳統的方式多用銼子、砂石進行手工打磨,當下一些木雕藝人也使用砂輪或砂紙對雕刻好的部件進行打磨。打磨的方向有講究,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六、組裝
把不同的部件用椰頭或膠組裝起來,從而成為所需要的產品形狀。傳統的劍川木雕是不使用釘子的,這也顯示出木雕工藝的較高技藝。
七、上漆
木雕作品雕刻完成之後就要上漆。常用的透明漆有聚酯漆和土漆兩種,由於二者在成分及乾燥時間等特性上的不同,因而加工工序也有所區別。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劍川木雕工藝生存空間的傳統文化深厚,不但有盛行的八月初八“木匠祖師魯班會”,還有中國數量較多,廣為流傳的木匠故事、木匠歌謠、敘事長詩等,對白族歷史、工藝發展等情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
傳承人物
段四興,男,白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木雕(劍川木雕),申報地區為雲南省劍川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劍川縣文化館獲得“木雕(劍川木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雕(劍川木雕)項目保護單位劍川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2024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木雕(劍川木雕)推薦企業劍川縣興藝古典木雕家具廠入選。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0年6月12日,國家級非遺劍川木雕在北京園博園展出,觀眾在現場觀賞作品。
2020年6月24日,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攜手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展出了第二期非物質文化線上展“劍川木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