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遼寧省本溪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乞粒舞,即乞求豐收的舞,它源於朝鮮族祈求農業豐收的民俗活動,廣泛流傳在遼寧東部山區桓仁縣的橫道川和六道河等朝鮮族聚居地區。乞粒舞有著相對穩定的傳統程式,但又不受傳統程式的限制,表演者可以根據現場情緒起舞,整個舞蹈具有較強的即興性。

2006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遼寧省本溪市
  • 項目編號:Ⅲ-24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演奏特點,服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流傳於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的朝鮮族乞粒舞有悠久的歷史,它源於祈求農業豐收的民俗活動,在桓仁及周邊歷代貴族官宦的墓中出土的約5世紀前後的多種壁畫都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朝鮮族舞蹈情況。這也說明早在漢代時期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就已經出現並盛行。
乞粒舞原是農樂舞的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它逐漸形成融自娛性和表演性為一體的舞蹈。乞粒舞主要在朝鮮族的重大節日或大型活動中演出,如作周(一周歲生日)、回甲(六十大壽)、回婚(結婚60周年紀念日)或婚禮、店鋪開張、建造和修繕廟宇時,村里老人都會牽頭,組織歌舞表演。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乞粒舞的表演需要在寬敞的場地進行,男女老幼皆可參加。每次表演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但長鼓手、圓鼓手必不可缺。場面熱烈,陣容強大。整個舞隊在入場之前,要按照男左女右的位置,在場外按順序排列。入場時,舞隊的前面是頭戴相帽的小伙子和老人,他們不停地搖動著帽子上的彩色長綢。緊跟其後,便是整個舞隊的總指揮,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手中拿著銅鈸,邊走邊擊打著節奏,引導著舞隊出場。依次是兩個圓鼓於和兩個長鼓手及舞隊中的男女青年和老年人。在舞隊最後面,是表演雙層舞的男演員。在他們的肩上,站著一個小孩,小孩的手中拿著彩綢或鮮花,不停地舞動。在雙層舞里,也要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居於長者應在的明顯位置。舞隊出場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圓圈,圓鼓手、長鼓手、男女青年和老年人,依次下到場中,表演自已最拿手的技藝。到了高潮,便不分角色不分性別,全都下到場內起舞。高潮過後,表演者又會在總指揮的銅鈸聲中,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列隊退出。

演奏特點

乞粒舞的舞蹈動作既是規範的,又是即興的。規範是指群舞時整齊劃一的動作,如背手、橫手、扛手、頭頂手、勾腳步、墊步等,老少皆可做,都是經過統一訓練。這種規範的動作,體現了朝鮮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即興指的是,當表演者的情緒高漲時,他們都會各顯神通,展露舞姿。這時,所做出的動作是即興的、無拘無束的。它的姿態造型,動律轉承,節奏變化以及身體各部位的感覺,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線,方法不一,這也是乞粒舞的獨特風格所在。
因人而宜,各具特色,是乞粒舞動作的又一特徵。這種舞蹈,男女老少都可參加,不同年齡的人所做出的動作就出現了差異。

服裝特徵

參加乞粒舞的男女老幼均著朝鮮族日常民族服飾。
男子頭扎白布巾或戴深色禮帽,舞相帽者頭戴相帽。穿白色短上衣,坎肩,肥大的白色燈籠褲便鞋。表演雙層舞的老漢以及執鈸老漢、大鼓手和長鼓手均在右肩斜挎,條彩綢於腰左挽結後垂下。
女子穿白色短上衣、白色長裙、白色勾鞋,青年人習慣梳一根長辮,中年婦女往往梳纂老年婦女一般頭扎毛巾,舞隊中的男女兒童頭戴三角形綴紙花的草帽。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乞粒舞參與人員多,影響廣泛,是朝鮮族農民群體舞蹈的典型代表。 其舞蹈形態複雜,動作洗鍊,技藝高超,因此在朝鮮族舞蹈中享有獨特地位。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本溪朝鮮族乞粒舞,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歷史悠久,體現了朝鮮族民間舞蹈獨特的藝術風貌,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乞粒舞以其獨特的地域性和廣泛的民眾性,集相帽舞、長鼓舞、碟舞、雙層舞等多種舞路形式於一體,體現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傳承。

傳承狀況

乞粒舞多通過家族傳承,隨著社會的發展,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這種古老藝術由於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和老藝人相繼離世的影響,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金明煥,男,1948年8月25日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遼寧省本溪市申報,項目名稱: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

保護措施

《遼寧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本溪卷,對乞粒舞作了較為全面的記述,保存了珍貴資料。
本溪市民眾藝術館、桓仁縣文化館組建課題組,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挖掘研究,制定保護方案。
本溪市民眾藝術館設立乞粒舞研究工作室,桓仁縣文化館設立乞粒舞傳承工作室,設立乞粒舞保護基金,對傳承人和保護乞粒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予以獎勵。
本溪市將乞粒舞列入“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做到保護有規劃,發展有藍圖。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桓仁滿族自治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桓仁滿族自治縣文物管理局、桓仁滿族自治縣民俗博物館、桓仁滿族自治縣玉女山博物館、桓仁滿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項目評估合格,桓仁滿族自治縣文化旅遊發展服務中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89年,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獲得中國第二屆文化藝術節遼寧省首屆文化一等獎;
1991年,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獲得中國瀋陽(首屆)國際秧歌節優秀表演獎;
2005年,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獲得遼寧省民間舞蹈比賽金獎。
重要活動
1994年10月,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代表遼寧省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5周年慶典,並應邀在北京中華民族園演出20餘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