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遼寧省朝陽雙塔街北端。因市內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稱東塔、南塔、北塔。十三級密檐式磚築佛塔,現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磚台座、須彌座、塔身、塔檐、剎頂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陽南塔
- 所在地:遼寧省朝陽雙塔街
- 材料:磚築
- 高:42.6米
- 建造時間:1076年
- 修復時間:1999年
簡介,錠光舍利,寶塔金燕,身世之謎,
簡介
位於遼寧省朝陽雙塔街北端。因市內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稱東塔、南塔、北塔。
十三級密檐式磚築佛塔,現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磚台座、須彌座、塔身、塔檐、剎頂組成。
其主體結構塔身上,四面磚雕密宗四方佛、八脅侍菩薩、二十四飛天、八大靈塔及塔名等圖案,精美異常,引人入勝。
位於朝陽市新化工路南塔雙塔街南口,因其占據的位置與朝陽北塔相對應而得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塔坐落在市中心地段,距機場6公里,距海港碼頭135公里。 朝陽南塔建於遼代,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塔,高約45米,南向。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檐和塔剎構成。塔基方形,素麵,以磚迭砌而成。須彌座設束腰兩周,線層束腰的每面各設壺門五個,內雕雲龍等。束腰上部為磚碉仰蓮,承托塔身。塔身南面正中設券門,其它三面設假門,門兩側磚雕捲雲,門頂浮雕華蓋。華蓋兩側各嵌一石雕塔銘,上刻八大靈塔名稱。塔門兩側布有很多對襯的方孔,可能是鑲嵌浮雕像的,推測此塔身應有浮雕,似未修完而停工。
塔身四角各有一磚雕圓形倚柱,頂部承托半拱,補間鋪作七朵。半拱之上為磚砌塔檐,塔檐逐層內收。檐角掛風鐸。現風鐸和塔剎早已不存。
錠光舍利
2004年10月,朝陽建設集團建築公司施工人員在朝陽市南塔附近“仿古一條街”進行地下管網施工時,偶然發現一處遼代遺蹟,經鑑定是埋葬佛舍利的“石宮”。這個“石宮”為磚石混砌的墓室結構,外部用磚包砌,內部用規整的石板砌成盒狀,宮內回填土經過夯實填埋,裡面有一個石函和“佛舍利銘記”碑等珍貴文物。石函長70厘米、寬40厘米,四壁內外布滿清晰的牡丹花彩繪圖案,繪有神話傳說中的“飛天”形象和纏枝牡丹花。如此精美的石函非常罕見。在彩繪舍利石函內,發現有玻璃舍利瓶、鎏金銀棺、銀碗、銀匙、鎏金銀菩提樹、鎏金眾僧像和浮雕佛像白瓷缽等稀世珍寶,這些均為佛教文物。後經考古人員精心清理,發現了錠光佛舍利十餘粒。石宮中出土的“佛舍利銘記”碑上明確記載:“大契丹國霸州居第東南上興塔廟下置石宮,藏釋迦佛舍利一尊、錠光佛舍利一十八粒”等內容。時間是遼統和二年,即公元984年。統和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年號。這是世界僅見的有明確文字記載的錠光佛舍利,在全世界尚屬首例。錠光佛,梵文意譯“燃燈佛”或“然燈佛”。《大智度論》中說:“他出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也名燃燈”。
寶塔金燕
每當夏季來臨,古塔周圍成群的金燕繞塔飛旋,夕陽飛燕,古塔高樓,交相輝映,頗有佳趣,常常吸引無數遊人駐足觀看,因而“寶塔金燕”很久以前就成為朝陽八大美景之一。清代詩人曾寫詩讚美:
龍城三塔金燕稠,
九鳳朝陽幾千秋。
煙鎖凌霄聲名古,
白狼金波臥小舟。
仔細觀看照片上的塔身周邊,可以見到一些黑點狀的東西,縈繞著塔身。這些縈繞著塔身的黑點就是展翅的燕子繞塔飛舞,朝陽八景中的“寶塔金燕”,可謂名不虛傳。 而朝陽南塔身後的北塔,北塔塔身周邊的燕子,要比南塔少得多,令人不解。
身世之謎
朝陽南塔位於朝陽市老城區內,與北塔遙相呼應,成為古城朝陽的象徵。但由於年久失修,南塔的塔身已多處破損,塔頂也全部被剝蝕掉了。特別是1998年夏季的一場暴雨,把塔身南面的第二層塔沿削去2米多寬,千年古塔在風雨中飄搖。工程負責人、朝陽市北塔文物管理所董高所長說:“如再不加以保護,南塔將面臨坍塌的危險,修復南塔的工作迫在眉睫。”1999年年末,修復古塔的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據史料記載,南塔始建於遼代,但具體的建造年代一直是一個待解的謎團。當工作人員爬上古塔清理塔頂時,竟意外發現了一塊題記磚,磚上清楚地刻著建造南塔的年代:遼大康二年建。董所長解釋說,按照公元紀年法推算,遼大康二年即1076年,也就是說,南塔的確切年齡是925年。
在塔頂剎乾底座部分,文物專家驚奇地發現遼代製造的綠色玻璃葫蘆、銅錢等珍貴文物。更讓文物專家們興奮的是,他們在塔心室里發現了許多銅錢和佛經,還有一雙古代人施工時穿的麻鞋,董所長說,這些有價值的文物能清楚地反映古塔的身世,是研究遼代文化難得的史料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