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城

朝那城

朝那古城,秦漢時期的朝那古城遺址,位於固原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地當茹河與任三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這裡北距戰國秦長城12公里,西北距固原27公里。歷史早期,朝那古城地處古代關中北出西域的軍事要衝,軍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現存的遺址,大約築於漢代。古城為長方形,東西長682米,南北寬480米,占地面積32.7萬平方米;城牆殘存1-10.8米,城牆底厚14米;東西南北四門,二千年的風雨戰火,依然抹不平它高聳的身軀,至今輪廓清晰,氣勢恢宏。歷史上的朝那縣,由於戰亂等因素,轄域幾經擴縮,縣城多次遷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那城
  • 地理位置:固原市彭陽縣
  • 占地面積:32.7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秦長城
  • 風格:古樸優雅
遺址外貌,遺存布局,旅遊景點,

遺址外貌

朝那古城位於朝那鎮社古村城裡社。北距朝那鎮0.6公里,南與新集川相望。東西1.5公里處各有一深溝,東曰東土橋,西曰深橋溝,兩溝各有一寬8米的夯築土橋為車輛人行道。東南2公里處有凡壩溝,中有一天然土橋,供車輛通行。正北3公里處為細弦梁,兩面臨空,上有一轍之路,連線南北塬。
城址坐北向南,半山半塬,占地約0.8平方公里。北依塬面葫蘆形腰弦處築城牆,南以半山坡凸兀起的城頭嶺為中軸,沿左右兩個地勢相似的山灣呈扇形向南擴延。東西山灣中部,各有水泉3眼,水源旺盛,甘甜可口。城東南有柳扇梁向西,西南有皇甫嶺向東,如兩臂環抱,當地人稱“二神護城”。

遺存布局

地面現存城牆殘跡兩處。一處是塬邊進深60餘米處的東西走向城牆,殘長70餘米,高1—2.6米。牆系夯土築成,並有燒土相間,夯層厚12—16厘米,夯窩不明顯,為邊長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平底石具所為。夯層內有新石器時期齊家文化細泥素麵紅陶片,夾砂繩紋紅陶片及零星秦漢灰陶片。一處是塬西側溝灣東邊殘存的南北向城牆,長約20米,最高處4.3米,頂寬1.2米。築法及夯土內夾雜物與北城牆相同。據當地老農說,該城早年東西北三面都有城牆,高約2丈,頂寬3尺,北城牆東西兩端各有寬1丈2尺的缺口,是進入城內的惟一通道,當地人叫城門,門外折角處,有凸出城牆的四方形土墩,各叫東西城門墩。1958年民眾性搜肥運動中,三四個農業合作社的勞力集中在一起,人挑車拉,大幹十多天,北面城牆降低一半。以後民眾取土不斷,東城牆被剷除盡,北城牆一再減低,惟西面山坡邊一段城牆挖掘較少。
朝那城
北城牆外有兩處胡同形壕溝,當地人稱其為馬道。一處南起西城門,向北與朝龍公路相接,全長1.2公里。另一處西接三里村農用公路,向東經古城遺址,貫穿社古、後溝、堡子三村,全長約5公里。兩處馬道寬窄相同,深淺一致,寬4米,深2米。現為耕地,表土內有秦漢以來各個時代陶片、瓦礫等。從社古村民眾居住區暴露的一段馬道底部看,道面踏積層厚0.26米,內有新石器晚期紅陶片,踏積層上的表土層厚1.14米,內有漢唐至明清瓦礫、陶片。
兩處馬道雖依塬面地形高低起伏,但筆直無彎,寬窄不變,深淺如一,非人工開挖莫及。據當地民眾傳說及暴露的部分情況分析,這兩處平塬上的壕溝,系古代車馬道無疑。其時代與朝那古城遺址相承。
城內塬面部分為民眾修房種地所占。地面散有新石器晚期至明清陶瓷片、瓦片、殘磚及人工雕鑿的殘石塊。其中漢唐遺物居多。城東端一片開闊地段,當地人稱老道巷,地面散布漢唐陶片、瓦礫較多,地下積壓石塊、灰坑。傳說這裡曾是古朝那縣城的集市貿易場所。城西端一塊略高於塬面的台地,曾是“大寺殿”的所在地,台地斷面有夯土痕及房屋殘基,地面殘磚、破瓦比比皆是。
塬面下向南的扇面形山灣,上部為當地民眾居住區,斷面上房屋基座殘跡、灰坑、殘石板等暴露較多。中部為落差較大的梯田,地邊殘磚、破瓦、石塊成堆,其中較為典型的遺物有繩紋灰陶片,弦紋灰陶片,繩紋板瓦,長方形青磚。梯田斷面有料姜石三層,石層厚1—1.5米,間距7—11米。每層石層下開鑿有正方形窯洞若干孔,當地人世代相傳,稱其為倉窖。窯洞大部分因山體滑坡,門口已被填封,有的只殘留不足1平方米的缺口,窯內淤泥堆積,人進入難以直身。保存較好的有16孔,大小基本一致。排列整齊有序,窯深12—13米,寬5米,高5米,窯內有橫窯相互貫通,側壁開鑿燈窩,端壁留長0.5—1米,寬0.5—0.7米,高1米的歇台或方形小窯。窯為尖刃器鑿成,刀溝寬1厘米,壁用土、草木灰摻草合成的泥漿抹光,抹泥厚0.5厘米,質地柔軟有彈性,色為青灰色。所見窯內均無煙燻痕跡,個別窯內煙釉黑亮,為以後人們住宿所留。從窯洞大小一致,排列整齊,內無煙痕的跡象分析,民間稱其為倉窯是可信的。
城址正中的城頭梁,低於塬面40米,北依山灣正中,呈三個距離基本相等的台地筆直向南,三面臨空,嶺脊寬20米,長300餘米。每個台地上各有一凸出地面的正方形建築物殘基,基為雜土夯築,上堆大量破磚碎瓦,相傳這裡曾是護倉軍隊的駐地。
據以上遺蹟及相應的地名,朝那古城大體為中城、東街、西寺、南倉的布置格局。其始建年代大體在西漢中期,東漢至魏、晉時為興盛時期,唐、宋以後逐漸敗棄。

旅遊景點

朝那古城位於縣城西16公里處的古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遠,故名古城,為秦漢朝那縣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這裡三面環山,峰巒疊嶂,為通往古長安的要衝。 地勢平坦,其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82米、南北寬480米,占地面積32.7萬平方米。朝那城牆殘高1-13米不等,基寬14米,夯土層14~20米。朝那城依東西南北開四門,今彭固公路穿東西城門而過。沿朝那城牆外四周辟有深3米、寬20米的護城壕塹,至今猶存。
朝那城
歷史悠久,是寧夏境內設定最早的四個縣治之一。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伐滅義渠戎國,以朝那邑為中心,有縣治達1200多年,明降為東山里,清為古城川堡。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14萬騎入朝那蕭關,北地都尉孫印碧血撒疆場,朝野震動。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山河戰鬥驚天地、泣鬼神。幾經滄桑,
朝那古城已殘缺嚴重,但朝那城址至今輪廓清晰,氣勢雄偉。1985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位於縣城西16公里處的古城鎮人民政府駐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